艾柯:以玫瑰之名

有一些人,他們的存在就是一種奇跡。

2016年2月15日,孔飛力去世。

2016年2月19日,哈珀·李去世。

2016年2月19日,翁貝托·艾柯去世。

新年伊始,他們卻和我們說了再見。

上一次心情如此沉重還是在2014年4月17日,加西亞·馬爾克斯去世。朋友在QQ上和我說,我很難過。我回復他說,我也很難過。他和我探討,我們為什么會為一個陌生人的離開感到難過?我想,這就是文字的魅力,思想的魅力,人格的魅力。

我們縱然從來不曾相逢,但卻好像相識已久。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翁貝托·艾柯。

我想對一位作家最好的紀念方式,就是讓更多人認識他了解他?!睹倒宓拿帧分杏羞@樣一句話:“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今天,也想將這句話贈還給艾柯,在我心中,他亦是以其名流芳的玫瑰。

誰是翁貝托·艾柯?

Umberto Eco,中央編譯出版社習慣翻譯成翁貝托·艾柯,上海譯文出版社習慣翻譯成翁貝托·埃科。鑒于我的個人習慣,這篇文章中我們就音譯為艾柯。

艾柯是一位意大利的哲學家、符號學家、歷史學家、文學批評家、作家、藝術家、藏書家……這些頭銜或許看起來金光閃閃,但是,看過他的不同類型作品后,你會發現,所有的頭銜都是實至名歸的。

艾柯出生于意大利西北部的一座寧靜平和的小山城。他的父親是一位會計師,一生參加過三次戰爭。他共有12個兄弟姐妹,可謂是一個大家庭。小時候的艾柯參加過意大利天主教行動青年團,也做過修道士,這期間接觸到天主教的哲學核心——托馬斯主義。奠定了他日后博士畢業的研究《圣托馬斯的美學問題》。后來艾柯進入都靈大學后,最初學習法律,后來改學中世紀哲學與文學。隨后成為一名編輯和大學老師。

艾柯的世界遼闊而又多重,除了隨筆、雜文和小說,還有大量論文、論著和編著,研究者將其粗略分為8大類52種,包含中世紀神學研究、美學研究、文學研究、大眾文化研究、符號學研究和闡釋學研究等。而艾柯最引人矚目的,是他在多個世界間輕松游走的能力、還有那不保守也不過激的精神。

縱觀現在的文化圈,文人相輕比比皆是。做學術和做普及究竟可不可以相通,艾柯給了我們很好的示范。從學術論著到通俗暢銷書,他帶更多人走進了自己的學術世界。

艾柯的書,給我打開了一扇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第一次接觸艾柯的書是《別想擺脫書》。理想國出版的裝幀非常漂亮的一本談話錄。艾柯和卡里埃爾兩位大師在書中暢談:數碼時代,以書為載體的人類文明將去往何方?卡里埃爾是法國電影大師,《布拉格之戀》、《鐵皮鼓》、《大鼻子情圣》等八十多部電影劇本的創作者。兩位大師閃耀著智慧光芒的思想碰撞,無疑格外有趣。如果你亦是紙質書的擁護者,那么,請不要錯過這本書。

“透過書的歷史,我們可以重建文明的歷史。對于書的宗教來說,書不僅是海納一切的容器,更是一只廣角鏡頭,透過鏡頭我們可以觀察一切,講述一切,甚至決定一切。書是人類的起點和終點,是世界的場景,乃至世界的末日?!?/b>

“書多方證明了自身,我們看不出還有什么比書更適于實現書的用途。也許書的組成部分將有所演變,也許書不再是紙質的書。但書終究是書?!?/b>

“我們還能讀一本五個世紀以前印刷的書,卻無法看一張只不過數年以前的電子錄像帶或老光盤。除非把舊電腦都留在地下室?!?/b>

“只是塞滿我們的腦袋,卻不總有用。認識則是把一種知識轉化為生活經驗。也許我們可以把不斷更新知識這個任務交給機器,而把精力集中在認識之上。我們只剩下智慧——多么輕松?!?/b>

書中的很多句子,至今記憶猶新。

隨后,我在圖書館中尋覓到了精美華麗的《美的歷史》《丑的歷史》《無限的清單》。中央編輯出版社圖文館出版的這套書,雖然價格略貴,但制作極其精致。美是什么?丑是什么?艾柯用圖片和文字向我們詮釋了美學。雖然這三本書淺嘗輒止,但對于藝術業余愛好者來說,恰恰合適。

艾柯的世界永遠沒有不可能。

《玫瑰的名字》《波多里諾》《傅科擺》,他的小說同樣引人入勝。充滿神秘宗教色彩,不斷打開各種腦洞。有時候也會想象艾柯在寫作的時候,偶爾會不會也傲嬌地在心底吐槽一句,哼,你們這幫無知的人類……《密涅瓦火柴盒》作為一本雜文集,更是天馬行空,各種信息信手拈來??吹臅r候只有一種感覺:啊,艾柯你個神經?。“。履阏媸巧駸?!啊,可是我就是喜歡這樣特立獨行的你?。?/b>

在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就在《讀者》上看過艾柯的那篇《帶著鮭魚去旅行》??上?,當時年紀太小,學識有限。除了覺得文章很有趣之外,對作者的名字毫無印象。直到多年之后,我一點點地走近艾柯,恍然間發現,原來我們已經相識甚久。

艾柯曾經這樣說過:“我不知道讀者們會期待什么。在我看來芭芭拉·卡特蘭是那種寫讀者想看的東西的作家。我認為一個作家應該寫在讀者預期之外。不向他們的需求發問,而是改變他們——為每個故事創造一個類型的讀者?!?/b>

我想,這段話值得每一個寫作者深思。

每一次告別,都不是結束。

紀念大師的最好方式,就是更加認真地去閱讀他們的每一部作品。走在圖書館的書架中間時,時常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滄桑感。每一個燙金的名字,都在歷史的長河中灼灼生輝。

總覺得現在的人缺少一種敬仰的心情。

見過周克希先生談到自己的時候,用的是“翻譯者”一詞,而不是“翻譯家”。也見過一些寫過幾篇文章就堪稱自己為某某“作家”的人。寫作從來不是一件有門檻的事情,但是,保持一顆謙卑之心卻可以讓我們與大師更近一點。

世界太大,最怕的就是自己畫地為牢。

我想,文明的落敗,從不始于無知,而始于無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三十歲之后,為什么時間過得特別快?” “那是因為我們都已明白,自己沒多少機會可以嘗試了?!?1、 多年以前,在拉...
    游民王阿牛閱讀 2,069評論 16 26
  • 記不清是什么時候開始,我患上了季節性鼻炎。 這個季節就在每年夏天的尾巴時我從家回學校的那天,在長途車上下來,拖著行...
    別著急我來了閱讀 377評論 0 1
  • 十六歲那年 心理課上我畫了一幅生命軌跡圖 定義曾經以為的人生…… …… 我習慣地扶了一下鏡框,窗外陽光剛好...
    安小邁閱讀 116評論 0 0
  • 不要再打了
    咱上昆侖山閱讀 236評論 0 0
  • 今晚兒子告訴我作業不多,數學他已經做完了,讓我給他聽寫課文6-10的一類字和二類字,聽寫的不錯,只有旗字不會寫,讓...
    隋青青閱讀 203評論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