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還是學生的時候,家里的長輩常常對我們,以后你們要在寫字樓里上班,風不吹雨不淋日不曬,冬暖夏涼;身邊的朋友也說,要去大城市當白領,工資高,機遇多……
于是寫字樓里的白領,成了大家不約而同的目標!
如今我畢業了,去了長輩們希望的的寫字樓,每天和大多數上班族一樣早出晚歸,偶爾也會加班加點甚至是熬夜,固定的休息,不高不低的工資,和類似的境遇。
但是我卻有些意外的分享:
等的不是電梯,而是耐心
每天七點二十起床,簡單洗漱收拾裝扮,八點出門,然后快速的買完早餐,接著在門外開始了排隊之旅,有時一不小心直接排到十米開外,沒有投機取巧和更不會見縫插針,由開始的滿口埋怨到最后的習以為然,因為我們都一樣。
偶爾“運氣好”趕上電梯維修,更是供不應求。
每天都會聽到后面的伙伴說:上班打卡都快遲到了,你還排隊,小心全勤沒了,跟我一起爬樓梯吧!每當這時心里暗自偷樂,幸好是釘釘打卡,可以在樓下操作。
上下班人員大致分為四組:底層電梯、高層電梯、貨梯、爬樓梯。
安保人員每天定時來蹲點,拿著個對講機四處喧囂,烈日炎炎幸好他們拿個大電扇來為大家驅驅汗。但是免不了周遭的謾罵,“怎么電梯壞了幾個還不來修,浪費物業費,不知道多安幾部……”
來了半年,嘗試了各種各樣的上下樓方式,記憶最深刻的一次是:等了將近二十分鐘的電梯,還是遙遙無望,于是爬了19樓。
每一層都是步履艱難,開始有人與我同行,后來走著走著都散了、到了,再往上走有人在樓梯口玩手機、吃早餐、或埋頭叼著跟煙。上來就是腿腳發麻,大汗淋漓。同事之間習慣互相問候:早安!我都免了,直接是泯然一笑至之。
上下樓不易,外賣更不易
日前,中午下去吃飯,等電梯等了好久終于上來了,正好有幾個餓了么派送員在里面,旁人開始盤問起來,“現在在寫字樓送餐挺掙錢的吧?”“收入倒是還可以,但是安全沒有保障,吃飯時間不固定,而且投訴率不能高。”某小哥回答。”噢,這怎么說呢?“接著問。
“我們都是電動車送餐,有的它喇叭壞了,紅路燈路口多,送餐高峰期大家都等著吃飯,很多人還打電話催,前段時間我們一位同事拐彎處在被私家車撞了,現在人還在醫院呢。”他解釋道。
記得一次下班去吃飯,偶然走到一家專門做外賣的小飯館,半個屋子都是打包盒,連個正兒八經的大桌子都沒有,由于是夏天外加上班太累實在不想走,于是坐下來隨便點了份。
聽外賣小哥和老板聊的正歡,我來了興致便豎起耳朵,現在這個行業也不太好做,各個外賣之間惡意競爭,人員流動性很大,送餐的好評率要高于95%,不然要罰工資。而且還有額外的服務,經常有客人電話說幫忙買煙、飲料、甚至是生活用品。
突然想起來之前網上火的那段外賣小哥送餐在電梯里哭的那段視頻,大概都是如此。
外表很光鮮,其實也不然
一日三餐不是點餐就是外賣,手機上的點餐軟件好幾個,左挑又選卻不知道吃什么,沒有所謂的喜歡與不喜歡。
偶爾也會去小區門口菜市場買菜,如此一來跟他們熟了,就固定去那家,即便距離甚遠。
“姑娘你下班了,今天吃點什么呢?“叔叔阿姨大老遠見問候道。
”不知道,你們晚上吃什么呢?“我詢問道。
”吃點葉子菜或者菌類,那些有營養,還有當地農民種的菜,那種農藥少。看看這些本地絲瓜、苕尖、西紅柿都可以。“叔叔說。
”我就喜歡簡單點,葉子菜還要洗好多次,很麻煩;那種很快清洗干凈,炒熟的更適合我。”
“自己的身體要緊,簡單的菜沒什么營養,況且做給自己吃還嫌麻煩吶!“他苦口婆心的說。
“上班累了,有時候懶得動,點個外賣什么的很方便。“我說。
“外賣都不知道用的是什么油,而且沒看到他們做的過程,吃得不衛生;年輕人也要注意養生,我女兒大不了你幾歲,都自己做飯而且很好吃,昨晚在家做的涼拌黑木耳特別好吃,水燒開,把黑木耳倒入,再把水倒掉,最后加上各種作料均勻攪拌,很香、很好吃,做的土豆也很不錯。“叔叔得意的說,阿姨隨之應和。
聊得很開心,買菜還送養生知識和食物搭配,以及生活故事,于是我成了他們店的回頭客。
吃遍“山珍海味”,還是覺得家里的粗茶淡飯更美味。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
我們來自全國各地,從事金融、互聯網、服務等行業。說好聽點為理想,其實不過是為了生計,在那個讓人羨慕的地方上班。
身邊的朋友也有在各個地方打拼的,最近聽一些在北上廣深上班的朋友說,去了一線城市才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快節奏,每天車單程將近兩個小時屬于正常,而且加班屬于常態,公司都有專門的休息室,趕項目的時候就在那里休息,醒了繼續工作,直到任務完成,赤裸裸的蝸居生活。
而過年回家卻成了大家羨慕的對象,“在大城市混的不錯,看你以前上學的時候……現在……以后把我家的孩子也帶上。”七大姑八大姨常常說。
穿得體面,但常常倍感壓力:誰的業績又超過誰了;領導要找我談話了,我再這樣就要被炒魷魚了。剛畢業的時候想法很多,后來只是默默的一復一日的上班。
有時候為了業績還要跟客戶互動:朋友圈點贊、評論,甚至一些親昵的稱呼,還有節假日問候諸如此類的。
常常感覺身體被掏空,精神壓力大于身體壓力。
白領大多是活在的他人刻板印象里,其實和大家一樣,甚至有時候更不容易,因為要讓人看到我們最完美的一面,怕被人笑話眼高手低,能力不足……
給在寫字樓上班白領的一封信,因為知道大家不易,生活更不易,然而還要繼續,所以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