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runny阿裹
作為大四學姐的我,之前寫過一篇關于大學的分享文章《大學里你一定要做到這幾點,你才會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沒看過的學弟學妹們,待會可以看看
今天寫的這篇是關于之前寫的一個更深入的補充,因為我發(fā)現(xiàn)很多大學生(包括阿弟)都知道那些東西,但如果真正叫你們去堅持做的話,估計沒幾個人,因為他們一開始連上大學的真正目的都沒搞清楚,還是在用以前中學的思維去讀大學,必定會一直迷茫、焦慮
那么,
進了大學,我們到底至少要清楚那些東西,大學四年才算沒有白讀呢?
一、搞清楚我們上“大學”的真正目的
特別是剛進入大學的新生,根本還沒做好準備去怎么樣規(guī)劃自己大學四年的生活,只是覺得從上學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考大學讀大學,至于接下來怎么樣去度過大學,根本沒有具體想過
有的大二大三,甚至大四的學長學姐也根本不清楚自己讀了這幾年的大學到底學到了些什么,總感覺自己一直都處于迷茫、焦慮、墮落的生活學習狀態(tài),然后就快大學畢業(yè)了
這些想法,我以前也有過,包括現(xiàn)在我偶爾也會很迷茫。
不過,現(xiàn)在的我,更加明白了我們上大學的真正目的
大學之所以大,除了校園占地面積大,更多的是它大而寬闊,包括了來自天南海北的老師同學社會商人,能夠包容下每個人所傳遞表達的各種信息想法觀點
大學之所以學,就是我們要在這所實施高等教育的學校里學習,并能夠把所學的東西運用到我們的社會實踐中去,即學以致用。
所以,上大學并不只是在大學里簡單學習課本知識和理論,不只是只是為了獲得一張文憑,找到一份工作,而更多的是要學會去培養(yǎng)自己獨特、深入、系統(tǒng)、全面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學會怎么樣做人,找到自我價值,并能夠把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和理論靈活運用到我們的生活,為我們所用
你要搞清楚社會需要的并不是一個從大學出來各方面都很強而自以為是的人,一個完美無缺的成品,而是需要一個能夠自主學習有上進心有自我分析判斷和獨立思考的人,需要一個未來發(fā)展空間大以及心理素質強的人
二、即使不喜歡所學專業(yè)也沒關系
上了大學,可能很多人對自己的專業(yè)都不是很喜歡,有的可能是當初被學校調劑的或者是自己當初隨便亂報的,又或者是覺得這個專業(yè)以后好就業(yè)就報了
現(xiàn)在大學一年二年過去了,或許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對所學專業(yè)并不十分感興趣,然而現(xiàn)在想換專業(yè)似乎又有些太遲了
因為大學換專業(yè)的確是件很麻煩的事,不僅需要你的成績在班上前三名,而且你在校的課外活動表現(xiàn)也占一定的考核,所以很多人即使想換專業(yè),也不是那么地容易
不過,即使對自己的專業(yè)不感興趣不喜歡也沒關系,因為你以后出來工作,很多用人單位、企業(yè)看重的是你能為他創(chuàng)造多少價值財富,能給他帶來多大的好處,他看重的是你身上所學的東西和你的個人素養(yǎng)品質
大學里認識一個學長,他學的專業(yè)是物理材料與研究,可他對物理根本就不感興趣,專業(yè)也是當初學校給調劑的
不過后來他發(fā)現(xiàn)自己對設計方面的東西很感興趣,于是花很多時間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經常參加學校里組織的一些設計比賽,還拿了不少獎,有時間也經常去外面做一些有關設計方面的兼職,來收集更多的設計靈感和經驗,而對于自己所學的物理專業(yè),他只要保證期末考試盡量不掛科就好
現(xiàn)在他已經畢業(yè)了,在一家廣告大公司上班,那家公司當初看重了他的作品,對他在大學里的表現(xiàn)也表示很滿意,因為那家公司看重的并不是他所學的是什么專業(yè),在大學里考了多少分,在哪所大學上學,而看重的是他身上有項能為他所用的專長以及他的自我判斷分析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所以你看,你所學的大學專業(yè),即使不喜歡也沒關系,因為它并不能決定你以后就一定得從事這個行業(yè)
大學里,即使你不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yè)也沒關系,不過你一定得去培養(yǎng)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即尋找到并培養(yǎng)發(fā)展自己身上的專長。所謂的“專長”,并不限于你所學的專業(yè),只要是能夠讓你勝任一份工作的專門知識或者特長都可以
你所做的每件事,你所遇到的每個人,你所看的每本書,學的每樣東西,都在潛移默化地塑造影響你以后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會想要過上一個什么樣的生活
三、不會逃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
估計很多人會很疑惑這一條,不過,你要清楚你已經過了18歲,不是小孩子了,你已經上了大學,不是上小學了,你該學會去以一個成年人的態(tài)度,一個成年人的眼光去學習如何做好一個成年人
對于逃課,我并不是叫你什么課都逃,什么課都不去上,而是有選擇性有技巧地去逃掉一些無用的課,把逃課的這些時間花在其他更有意義有價值有用的事情上,畢竟我們交了那么一大筆父母辛苦攢下的血汗錢,我們有權利選擇我們所要學的東西,也請不要再用那套中學時的思維去讀解大學
在《讀大學,究竟讀什么》一書里說到,我們上大學逃課的三大理由包括這三方面,你也可以以這幾條作為你是否去逃課的參考理由:
1、老師水平良莠不齊,很多老師唯一的本事就是誤人子弟
2、教學方式陳舊落后,填鴨式教學唯一的作用就是扼殺精英
3、課程設置不合理,很多課程唯一的作用就是浪費青春
大學里有的老師很年輕,教學經驗可能不是很豐富,但她們的年齡跟我們可能差不了幾歲,跟我們大多數(shù)90后、00后可能會有更多的共同話題;有的老師已經任教幾十年,教學經驗豐富,但是她們對一些現(xiàn)代化的東西還是會有所欠缺,像我大學里的一些老師,她們連用電腦做PPT都不會,有的連鍵盤都不會打,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大學里的老師必定各有所長,但也有些只是假戴著頭銜的痞子
老師她也不是圣人,從她們嘴里說出的話也不一定全都是對的,她們的知識水平能力也是有限的,只是她們的年齡可能會比我們大,在社會上摸爬滾打所積累的人生閱歷和經驗可能會比我們豐富一些,每個老師都還是值得我們所尊敬的,所以才說了不是什么課都應該逃 ?
像大學里很多課都會以大課的形式開展,像我上大學那會兒,我們班的英語就是幾個班一起上,英語課在這時候當然不能逃,即使你聽不懂,也要去上課記筆記,畢竟英語對于現(xiàn)在來說,還是非常重要實用的,像之前老師講的馬克思主義、自然與物理等這些與我專業(yè)好像沒很大關系的課,我就有想逃的沖動,因為那些老師所講的東西幾乎都跟課本上一樣,直接把課本上的原字原句換成PPT的形式來上課,這樣子還不如叫我自己在寢室看書呢
但大學逃課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很多都會打考勤期末算量化分的,所以平時你就得注意自己一些為人處事和細節(jié)的問題,如每次去上課的時候,盡量大膽積極的站起來發(fā)言,在課后多跟老師交流溝通,聊聊天,在校園內碰到老師一定記得打招呼,給老師留下個不錯的印象,這樣子你即使有幾次沒去上課,老師也不會很計較扣你分
不過還有一點就是絕對不能跟老師起沖突打起架來什么的,特別是跟老師辯論各自的觀點時,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表達方式和行為舉止,像我們學校之前有個同學,老師不管上課講什么東西,他都要站起來反駁,跟老師爭個高低,好像這樣子才能顯得他比老師更聰明更有深度一樣,搞得那位老師每次都有點尷尬,畢竟在那么多人面前,老師好歹也是人,也要點面子
以前班主任每次開班會也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們上了大學,就不要太老實了,有的課你覺得沒必要聽,但又不能逃,那么就可以帶點自己想看的書,做點自己喜歡的事,不過,課堂上還是要尊重老師,不說話不吃東西不睡覺就行
所以,大學里逃課不是叫你什么課都逃,而是叫你學會有選擇性有自我判斷性的逃
四、多看有深度思想的書籍
大學跟中學完全不一樣,這一點,你應該一開始就要時刻對自己說,大學是很自由也是很容易墮落的一個小社會,你必須要扔掉你以前很多舊的思維觀念和生活習慣
如中學時代,認真坐在教室聽老師填鴨式地上課,一字不漏地記下老師所講的東西,然后反反復復背那些你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意思但考試必考的東西,不能夠看其他與課堂無關的任何書籍,經常被老師父母說,你們這個學習階段很關鍵,你一定要以學習為重,多做題多背書,其他與學習無關的你都不要碰
不過,現(xiàn)在是上大學了,不是幼兒園,不是小學中學,你的時間會很多,大一時候可能每天都有課,還要上晚自習,大二可能就早上滿課或者下午滿課,晚自習有的專業(yè)也照樣會上,但是大三幾乎課就很少了,有的專業(yè)可能就一個星期幾節(jié)課,有的可能一整天就早上二節(jié)課就沒有了,晚自習幾乎都不會上,那么這么多時間,對于不甘平庸的你來說,你就不得不學會如何去分配這些的時間,如何去管理這些的時間,你或許可以去看看之前我寫的一篇有關時間管理的分享文章《世界著名潛能訓練大師博恩·崔西教給我的21條時間管理法則》
或許會對你有些幫助
我們除了看自己所學專業(yè)的相關書籍外,我這里叫你多看有思想深度的書籍,它更多的包括政治、歷史、地理、哲學、經濟、社會學等多個領域的書籍,你要清楚并不是只有心理學專業(yè)的學生才可以研讀斯金納、皮亞杰、弗洛伊德;也并不是只有學文學專業(yè)的學生才可以去研究張愛玲、錢鐘書、林語堂、李白、陶淵明
多看書,看好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去了解自己,了解這個社會,有期《羅輯思維》羅振宇說到,讀書有什么好處?無非就是穿越到另一個時空,和一個有趣的人交流而已,把他們的經歷變成我們的經驗,把他們的知識變成我們的見識
不知道怎么看書的,那就去看看我之前分享的一篇文章《《越讀者》教你如何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閱讀者》
沒錢買書就去看看我之前分享的一篇文章《一些優(yōu)質實用的APP》里的幾個讀書軟件,其中有個叫 藏書館 我特別喜歡,里面很多書都是免費的,還有每日推薦的書籍,找不到的書可以發(fā)布尋書,非常好的一款軟件
五、學會有選擇性的聽講座
大學里,講座很多,有的是涉及到所學專業(yè)的講座內容,必聽,有的是其他院系開展的講座,我們也需要聽,但是你一定要學會選擇性的去聽每一場講座,有的人開一場講座只是為了自我名氣,為了商業(yè)炒作,為了銷售產品,因為之前我上大學的時候,就有個講座是為了推銷什么學習卡,特意跑來我們學校開一個座談會,整堂課都在講他的學習卡是如何如何的好,浪費了我們一個下午的時間,最后價格貴的要命,都沒幾個人買
不過你也要知道,通過聽講座不可能讓你一下子就學到系統(tǒng)的知識,但是,一場好的講座或許可以讓你獲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對于某一個具體的問題或者事情獲得某些更深入的見解與看法
作為學生的我們可能沒有權利去選擇那些優(yōu)秀的老師,但我們有權利去拒絕一切打著學術幌子投機的騙子
六、保持一種批判性的眼光去學習
所謂批判性的眼光,簡單說就是能夠辨明或判斷事物的一種能力,對于我們所學的任何東西,你都應該學會用一種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去思考,保持一顆好奇好學好問、敢于質疑嘗試挑戰(zhàn)的心去學習
在《批判性思維:帶你走出思維的誤區(qū)》一書里說道,人們總是樂于接受別人接受的觀點,而不是停下來思考是否有理由支持該觀點
就像很多吃瓜群眾一樣,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只知道大眾都那樣子做了,那我就跟著做唄,反正我要跟上大眾腳步,不能out,拿一句歇后語說就叫,矮子看戲,人家叫好,他也叫好
最后,還是回到文章開頭那句,大學,不僅僅只是為了簡單拿到一張畢業(yè)證的硬紙就完事了,更多的是我們要學會那種獨立思考問題的思維模式,學會怎么樣去做人做事,我們才能在畢業(yè)之后仍然可以笑對人生
畢竟大學四年,花掉了那么多錢,花掉了那么多寶貴的時間,叫我怎么能如此奢侈的把它給輕易浪費掉呢
一枚暫時生活在三線城市的自由摩羯喵兒
愛音樂 ? 愛寫作 ? 愛生活
堅持原創(chuàng) 用心分享 是我特立獨行的人生態(tài)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