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貴,貴到姜文也只能請得起一次。
當然,這是一句玩笑話。
通過這個標題,可能有朋友已經猜到我要寫的這位大師了,他就是久石讓。他曾給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配樂,而后,姜文又把這首曲子用到了他后來的電影《讓子彈飛》和《一步之遙》里,可見,他是有多愛。
說起久石讓,總能立馬想到日本另外一位大師,宮崎駿。我們似乎沒有辦法把他們分開單獨講。我曾經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特別有趣的問題和回答:
這個形容讓人捧腹,卻是貼切得無力反駁。
我常對朋友說,我是沒有童年的,因為在他們看這些動漫的年紀里,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做著什么,可能是在跟男生打架吧。
所以我小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看過這些動漫,以至于長大后也不像他們對這些影片有著獨特的情節。然而我這樣一個動漫白癡,卻去聽了一場
愛樂匯·“天空之城”久石讓&宮崎駿動漫作品視聽音樂會
這些曲子因為都太負盛名,即使不了解的人也都基本聽到過,我就是其中一個。
宮崎駿的動畫都是明朗的,美好的,治愈系的,與之相配的曲子也都是充滿希望的。但我聽現場演奏,每一首都想哭。
難道是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其實是因為,我覺得我和馬東在《十三邀》里說的一樣,我認為我的底色是悲涼。
正因為如此,我才活得更樂呵,更愛誰誰。
久石讓的曲子和宮崎駿的電影,總是能無縫連接在一起。而我認為,久石讓更偉大的地方在于,在這些影片中,他的音樂是附屬于影片而去契合的。但拿出來單獨演奏時,他的音樂又僅僅是他的音樂,可以沒有電影的劇情,可以讓聽眾盡情融入自己的人生畫面。
也才能讓我這樣一個既沒有動漫情節又不懂音樂的人在一場音樂會里把自己聽哭。那我就謹從自己的角度寫一下吧。
以下排列順序為演奏會節目順序。
1、《哈爾的移動城堡》主題曲
哈爾說:終于找到你了,現在有了非守護不可的人,所以不能再逃避。
與哈爾一樣,強大的愛情力量也讓蘇菲從自卑里走出來,去為愛的人拼盡全力。
宮老爺子的這些動漫總是能讓大人們掉下眼淚。
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愛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整個世界里,愿意與小伙伴分享快樂,能毫無顧忌地表達愛意。
當我們開始遇見愛情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變得勇敢了。和喜歡的人說上一句話,都默默記在心底,像是誓言一般神圣;收到暗戀的人一句鼓勵的話,可以以此為動力狂喜一整個星期;和愛的人相處中,能不計回報地付出一切……
而后來,當我們越懂世故,好像卻越膽小了。
我們變得沒有勇氣去愛,沒有勇氣去追求了。
所以,常看這部影片,或者常聽這首主題曲,去找回原來的自己吧。
2、《千與千尋》主題曲
宮崎駿說,所有的成長到最后總是一次旅行。
還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行。
我總認為,人一生需要經歷的苦難的數量是一定的,要么早,要么晚。并不一定是忍饑挨餓,也并不一定是眾叛親離,它可能僅僅是一件小事,讓你明白,在這個世界上,你終需要一個人面對人生的種種,需要承擔所在年齡段賦予的使命,需要親身經歷每一段歷程。
這并不可怕,反而會使你越來越超脫,越來越通透。
并不是每個人的童年都是足夠快樂的,但這也并不重要了,從一個生命的廣度去講,它是渺小的,沒有苦難哪來成長?沒有經歷又怎算完整?
我特別愛一句話:你先把自己為難夠了,就不會有人來為難你了。
所以,
離開溫室,尋找苦難。
離開苦難,遇到光明。
3、《菊次郎的夏天》主題曲
北野武導演作品。
一位內心只有童真的少年,一位看似厭煩世事的大叔,其實是具有共同的人性的善良的。影片中的菊次郎,何嘗不是和正男一樣,想要找尋自己的母親呢?可是,往往越是重情的人,在遭遇背叛和丟棄時,總是喜歡展現出自己是更不在意更無情的那一方,不斷地說服自己,我才是世界上最混蛋的那個人,誰也傷不到我,而后把自己保護起來,看似百毒不侵。
我們大多把自己隱藏起來甚至蒙蔽住了,因為生活里一次次的失望甚至是絕望。
北野武說,他想要拍一部明朗的電影,講述“還是不得不活下去”的電影。“不得不活下去”旨在告訴我們,世界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糟,純真和善良其實隱藏在每一個飽受滄桑的人的心底,這需要我們一起攜手去喚醒。
4、《螢火蟲之墓》主題曲
這是一部高畑勛導演的作品,其中音樂也并非來自久石讓,這篇文章里就不作過多詮釋了。
在主題上,大家普遍認為這是一部反戰的影片。
5、《魔女宅急便》主題曲
這部影片依然是關于成長,關于蛻變,關于小魔女琪琪需要自己克服人生困難的勵志溫暖電影。
然而它并不是單純地講一個遇到困難變得消沉,而后又通過努力成功克服的單線條事件,在這個事件里,最終結局是有缺憾的。在小魔女琪琪即使恢復了魔法后,她的黑貓吉吉也沒有再跟她講話,觀眾們都說這是唯一的遺憾。可是我好愛這樣一個看似有缺陷不圓滿的結局啊,因為這才是人生真實的樣子,不管我們多么努力,總有我們控制不了的因素在,以及,在人生歷程中,得到成長的同時也就意味著失去,這樣的結局才讓這部影片看起來不那么俗套。
失之坦然,也該是我們終生學習的課題。
6、《懸崖上的金魚姬》主題曲
不管世界變得多么復雜,人性呈現出多么黑暗的一面,宮老爺子總是孜孜不倦地呈現出人性本善,善能治惡這些飄忽已遠的正統價值觀,他從來不害怕觀眾不買賬。
真誠和信任才是人和人相處以及立足于社會的基石,不管有多少套路,最終能消解一切的,只有愛。
7、《龍貓》組曲
《龍貓》太風靡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小時候以及現在都還有龍貓的公仔,這個動畫形象一點兒也不幼稚,就是萌。
和龍貓的形象一樣,這部影片平靜、細膩、幾乎沒有波瀾,而是在云淡風輕地娓娓道來。并不是只有戲劇化的沖突才能給觀眾帶來震撼和反思,宮崎駿最擅長的就是用生活化的小事去點化日漸麻木的心靈,觀眾笑著笑著就不知不覺流淚了。
“不管你曾經被傷害得有多深,總會有一個人的出現,讓你原諒之前生活對你所有的刁難。”
“人人心中都有個龍貓,童年就永遠不會消失,愛是最美的擁有。”
8、《Constriction》
這首曲子選自久石讓2005年發表的專輯《Freedom Piano Stories 4》。不同于那些電影配樂,這首曲子更讓人有想象的空間,也是一首極其適合音樂會演奏的曲目。聽眾們表示,現場聽簡直燃爆了!
9、《天空之城》主題曲
這首曲子估計不用介紹了,基本上每個人都知道久石讓有一首曲子叫《天空之城》,就算你不知道,也會在某個時候以背景音樂的形式聽到過。這也是演奏會現場,觀眾反應最為明顯的。
“我們的孤獨就像天空中漂浮的城市,仿佛是一個秘密,卻無從述說。”
天空之城Laputa曾有著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卻最終敵不過自然本身的美,生活于其中的機器人何嘗不孤獨憂傷呢?
沒有人是不向往美好與和平的。宮崎駿就是這樣用童話一樣純真的世界給我們以感染,說服力和震撼力都是極強的。
10、《起風了》主題曲
關于本影片,截取一段宮崎駿的說法:
宮崎駿:堀越二郎的戰斗機被大量投入中國大陸戰場。主要用來掩護本莊季郎設計的轟炸機。如果要在電影中表現的話,就需要描寫與中國軍隊的空戰。可以想象中國和整個朝鮮半島(的人們)看到此情此景時會作何感想。這也是在描寫那個時代的時候無法回避的問題。因此,在制作這部作品的時候,我的想法是“如果不能不拍,那就去拍”。(結果并沒有拍)并不是刻意回避,而是因為在作品中找到了在那個時代仍然堅持志向、勇往直前的人物形象。堀越與堀辰雄都是知識分子,他們預感到了(日本在戰爭中)將走向無可挽回的境地。那么,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就能置身于事外呢?我覺得不是。一個專業人員所能做的,只有為自己的職業盡心盡力而已。
11、《紅豬》組曲
據說,《紅豬》是宮崎駿帶自傳性質的一個作品,他曾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后來在現實面前,他的理想似乎有些崩塌。
也有很多男人說,這部影片里呈現了男人無可訴說的孤獨,尤其是理想被生活的雞毛沖擊得消失殆盡的時候,好像連歸屬感都難以尋覓了。所以宮崎駿說,中年男人就是一頭豬。
"要我加入法西斯,我寧愿做一頭豬。"Porco如是說。他是有信仰的,所以會嘆息:“好人都死了”。
12、《The Rain》選自《菊次郎的夏天》
上文已提,不再贅述。
13、《幽靈公主》主題曲
普遍認為,這是一部呼吁保護環境的影片,而且拍于1997年,甚是偉大。
關于自然被破壞,環境需要保護這一類的話題,宮崎駿曾發出很多聲音。他稱人類的自我中心主義讓人類變成地球的敵人,認為人類難以逃脫大自然的懲罰。
宮崎駿曾半開玩笑地說:“我希望再活30年。我想看到東京被大海淹沒,NTV(日本電視公司)的電視塔成為孤島。我想看到曼哈頓成為水下之城……我對這一切感到興奮。(因為)金錢和欲望,所有這一切會走向崩潰,綠色的雜草將接管(世界)。”
多么偉大的戰士啊!
為了讓觀眾更好地了解久石讓的音樂,樂團除了演奏宮崎駿動漫的插曲外,還加入了兩首久石讓給中國電影做的配樂。
14、《A Chinese Tall Story》選自《情癲大圣》
這部電影,早已經過了討論拍得好壞的時期了,只有追憶和情懷。
劉鎮偉在《情癲大圣》里展現的遺憾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
這曾是處在青春期時的觀眾最喜聞樂見的哀愁式電影吧,如今那批觀眾已然不再討論愛情的缺憾而過上朝九晚五的生活了。
過去的就過去吧,成長要來,未來也要來,不過我們忘不了那句:
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15、《太陽照常升起》
文章開篇已經提到了,姜文將久石讓的這首曲子不厭其煩地先后用在他的三部電影里,分別是《太陽照常升起》、《讓子彈飛》和《一步之遙》。
姜文的電影,幽默、荒誕、浪漫主義、隱喻……真正能解讀得不多,我無力多言。
這篇文章里我只想說,
音樂無國界!
16、《天空之城》探戈版
這樣編曲后,在音樂會的視聽效果上有很大的加分。
以上為愛樂匯·“天空之城”久石讓&宮崎駿動漫作品視聽音樂會的全部演奏曲目。
我們總是解讀宮崎駿的電影往往蘊含著豐富的人文主義情懷。宮老爺子自己卻說,他只是喜歡簡單,世界上有太多不愉快的事情發生,比如戰爭、比如經濟危機,他希望通過他的影片傳達一種對未來世界的美好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