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七夕,在網絡上,已成為有情人虐單身狗的重要節日,而在我們潮汕地區,卻是小朋友們“出花園”的特別日子。
所謂“出花園”,即潮汕地區的一種傳統民俗,完成這一儀式,小朋友們就算是成人了。
在這一天,家長們會為孩子備辦三牲果品,拜別公婆神(俗稱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經長大,可以走出花園,不再是終日在花園里玩鬧的孩童了。
揮別童年,走出花園,也就不得不獨自面對孤獨。
二
1895年,植物學家約翰·麥德利·伍德在南非見到了一棵漂亮的樹。它站在一片小森林的邊緣,看起來就像是一株棕櫚,長達3米的葉子彎曲成優雅的弧形,遠遠望去就像是濃密的傘形王冠。伍德拔下了樹周圍的幾株蘗生苗,把一株寄給了倫敦,此后,它將被命名為伍德蘇鐵(Encephalartos woodii),這個星球上最后一棵伍德蘇鐵。
蘇鐵是什么東西?它不是東西,它是一種雌雄異體的植物。在兩億多年前,它曾經遍布世界。它的生長很緩慢,往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開花;擁有較長的壽命,因此并不急于生長。侏羅紀時代,地球上20%的植物可能都是蘇鐵。
但今天蘇鐵只剩下大約300個物種,伍德蘇鐵是其中一員。它的祖先也曾經歷了二疊末、三疊末和白堊末的三次大滅絕,經歷了不計其數的冰河時代。它很可能也曾經繁盛過,但終究無法與更高更快的被子植物競爭;它也許曾經廣泛分布在非洲大地,但今天只剩下了這最后一株。
這是一株雄樹。
此刻它還不會滅絕。它的克隆體生長在全世界的植物園里,但是這些克隆體當然也都是雄性。所有這些克隆和它的遺傳特征都幾乎完全一樣,突變帶來的變化可以忽略不計;它們將這樣永遠靜止下去,直到最終消失——或者,直到找到一株雌樹,綻開金黃色的美麗“花朵”,結出飽滿的種子,重新踏上演化的漫漫旅途。
然而植物學家已經在南非的森林里搜尋了很久,直到今天依然一無所獲。
托爾金以另一種方式想象過這個場景。在他筆下的中土大陸,有一個種族叫做樹人。他們是森林的牧人,外形像樹,能夠移動和說話,只是非常緩慢(樹人的壽命很長,他們不急)。樹人的雌性成員在很久以前的戰亂中消失了,許多樹人們相信她們只是躲避到了遙遠而不可觸及的世界角落,但這一切都只是猜測和傳說。一切跡象都表明,樹人作為一個種族終將消亡。
多么真實的孤獨。
三
在日劇《高考灰姑娘》中,有過這么一段對話:
“對了,你知道嗎?人一生中,遇到另一個人,兩人成為朋友的概率是二十四萬分之一。在學校相識并成為死黨的概率是兩千四百萬分之一。然后,能遇到真正重要的人的概率僅為二十四億分之一。”
如果以上數字確實科學,那么,你我的孤獨,也就顯得非常正常。就算以上數字不科學,我們也可以來自己這么算下:目前世界人口有60億,我們每個人一生平均有80*365=29200天。假設每天平均可以遇到1000個人左右,除去宅在家里的時間,你一輩子大概會遇到29200000人。29200000/600000000=0.00487,這僅僅是兩個人相遇的概率,前提是你每天平均能遇到1000個人。而如果要算你與這些有交談,能來電,最后交往相愛,二十四億分之一的概率,也就正常不過了。
也許,存在那么一個變量X,也許,那個變量就是命運。而正是命運,讓我們不再孤獨。
四
我的朋友最近找我聊,談及她的感情生活。她和我一樣即將步入三十歲,單身,不乏追求者,卻沒有遇到合適的。她渴望成為孩子的媽媽,卻只能繼續享受當下的孤獨。
我能夠體會她一部分的心情,畢竟我也孤獨了快兩年。但是我還是走過來了,且與孤獨相處得還不錯。我推薦她看日劇《我不是結不了婚,只是不想》,還要求她給我寫篇觀后感。
她說,嘗試寫了一點,沒寫下去,比較卡。
我說,你這是有阻抗了吧?
她說,可能,說不定。
我說,那正是好好分析自我的機會啊。
她說,我想以個人感情經歷起個頭。
我說,你不愿意去面對。
她承認了。
我說,過去了就突破了哦。
后來,不知怎么話題就岔開了,畢竟再談下去,或許就是傷痛。
還是說說,當我們感到孤獨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吧。
我是這么做的。
與書籍作伴。
我所住的地方,不大,小套間里密密麻麻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書。有偵探小說,有歷史書籍,有文學書籍。我總能找到讓我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的一本書。
與寫作為伴。
剛開始,寫作是我自己的事情。后來,卻成了很多人的期待。因為有他人的支持和鼓勵,我越寫越多,越寫越來勁。在寫作中,我不僅感覺到爽快,更加知道孤獨對我專注于寫作的幫助。
與音樂神交。
聽音樂,我有三個途徑,QQ音樂,蝦米音樂,得到APP。我總能從以上三者找到適合我的音樂。收拾東西的時候,寫作的時候,打開音樂,和音樂交朋友,哪里還會有孤獨的感覺?
厚著臉皮自曬生活近況。
拍幾張自拍,寫一段生活感言,發發微信朋友圈,不到十分鐘,就會得到點贊評論無數。于是心中無比確認,還有這么多人關心著我,很好很好。
……
在大劉的科幻小說《三體》的結局里,這個宇宙陷入永遠的膨脹,所有的星系將相互遠離,寒冷和黑暗將統治一切。值得慶幸的是,那是小說的結局,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能溫暖地獨自面對孤獨。孤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永遠是你對孤獨的恐懼。
本文的第二部分,參考自:
Donaldson, J.S. (2003). 'Encephalartos woodii'. 2006.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