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本來就是矛盾體。每個人生活在這世界里有各種各樣的煩惱,而這煩惱對每個人是公平的。上學有上學的煩惱,單身有單身的煩惱,結婚有結婚的煩惱,人年紀大了有年紀大的煩惱。煩惱不分貴賤。
人與人的關系,只要有交集就會產生矛盾。無論家人,朋友,親密關系,還是同事,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能解決當然最好,不能解決就做好課題分離。
快樂不一定是開懷大笑,也不一定是擁有什么東西,快樂我覺得就是內心的平和,心靈的寧靜,滿足,和對平凡生活的知足,以及足夠的經濟來源。
2.我一直在思考以及行走的路上,關于少年的懵懂,錯誤的訣擇,以及中年還未達到的不惑??傉f自己要通透,但還是有很多不解的事情困擾著自己。
三十歲的自己,善良,真誠,還有點單純,會因為路上遇到一朵花而開心的像小孩子一樣蹦蹦跳跳;會因為收養一只貓愛心與慈母心溫柔地爆棚;會因為一些微小感動亦或是觸碰靈魂的人或事痛苦流涕;會看見梧桐配合著明晃晃的陽光跳舞而覺得世間美好;會因為雨天的寧靜而思緒萬千;也會因為得不到的人和事而荒蕪。
時常享受時間在發呆與看書的間隙里流逝,喜歡獨處,無人打擾,做一些無聊的事。
三十歲的自己開始變得很素。二十歲的時候喜歡戴漂亮的耳釘耳環,項鏈,手鐲之類的,三十歲卸下了所有的裝飾,覺得那樣顯得自己俗氣;二十歲的時候喜歡化一些繁瑣的妝,即使化得不好,三十歲覺得素顏也挺好;二十歲喜歡漂亮好看的衣服,三十歲偏愛淡而清雅的樸素服飾,一般杏色,灰色,奶白色,亞麻色主打一身行頭。不再做頭發,不再配發飾,簡單就是最好的。二十歲時喜歡向外求,三十歲開始向內探索。做安靜的自己,享受生活中一些平庸而瑣碎的平凡日常,這樣挺好。
三十歲,我也在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樣的生活?二十歲的時候,希望遠離故鄉生活在大城市里;三十歲,我希望住在一個四季如春的鄉下地方,養花,與小貓玩,還有一個或幾個聊得來的朋友散步,騎行,看書,聊天,賞花,做美食……做一些美好而無功力的事情。我想,這也是現代社會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我在努力,無論任何時候,我想我會回到那個四季如春的鄉下去生活,也去見見那些想見的人。
人生中經歷的錯誤的抉擇,遺憾,錯過,最終都會成為一束束美好的風景,人生沒有一帆風順,只有在痛苦與無聊中層層磨煉,然后越發的堅定,溫柔,善良,熱愛人生。
附蘇軾.《歸宜興留題竹西寺》詩一首
十年歸夢寄西風,此去真為田舍翁。
剩覓蜀岡新井水,要攜鄉味過江東。
此生已覺都無事,今歲仍逢大有年。
山寺歸來聞好語,野鳥啼花亦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