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時候愛看小說和電視劇,著迷的同時在我最討厭的數學課上用最喜歡的英語作業本寫了一篇小說,沒記錯的話用了八個作業本,后來把它們訂在一起惴惴不安地只讓當時關系最好的朋友看了一遍并且作為禮物送給了她(前提是她說故事編的很好),已經記不起那位朋友的名字和長相以及故事的具體內容,卻對這個事情記憶尤深,那應該是自小不懼怕寫作文的自己最初的小說,遺憾的是自那以后再也沒有寫過故事。
小學時老師讓每天寫日記,小小年紀愁得不能好好吃飯好好玩耍,我們三個小伙伴一起寫日記交作業(大多數是一個人在寫)。到了初中高中反而沒有那么討厭寫作文了,高中時一次過生日當時的好朋友送了一個很漂亮的筆記本,不舍得用就把它珍藏起來,后來成為我的第一個日記本,那個時候寫的都是一些小憂愁和珍愛的友誼,貼滿了女生最愛的電視劇小貼畫,上次回家還意外看到,落滿灰塵安安靜靜地躺在角落里,裝滿那幾年的學生時代。
第二個用心寫的日記本是一個純黑色的筆記本,封面極為簡單,開始寫是在高中畢業前后,有一些自己覺得不錯的句子和段落,有追星的心路歷程和偶像的貼畫,那個時候沒發生過什么太傷心的事情,卻總是強說憂愁,孤單的心思、低落的情緒都安放在那里,小小的日記本承載著那些沉甸甸的心情。第一本日記可能過了不想別人翻起的時期,實在不想一直帶著就放家里了,第二本日記一直跟著我搬來搬去躺在一個小紙箱里。我沒再翻起,只是知道它一直在那里。
這兩年很少寫日記了,都在很想表達的時候才寫點東西,之前看的書記了筆記,一堆東西寫在一起也挺亂的,但是自己認為還是亂中有序的,早幾年在博客上寫,現在在簡書上,內心里的東西不想發在微博微信QQ上,總覺得難免矯情,我在意別人的看法,也在意看了之后卻視而不見,想到這一層,就覺得無法在這些圈子里寫出自己真正的心理,寫給別人看的東西多多少少有些矯飾,沒有寫給自己看的那份真誠。
寫作是我小時候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我崇拜那些會寫故事的人,讀到很有見解的句子忍不住想作者是如何想出來的,文字帶給人的感受比熒幕上加了背景音樂渲染的情節更為強烈,留給讀者的想象空間是最珍貴的東西,有的故事看完心里被暖意縈繞,也有的讀完之后心口像壓著一塊大石頭許久不能舒緩。從史航那聽來一句話:要永遠站在美好事物的門口去贊嘆。好的寫作讓人感同身受又置身事外,引發深遠的思考,甚至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如果沒有編好故事的能力,那么學習寫作的另一些技巧也是可行的,最好的學習是教,總成本最低的教大概就是寫作了,一篇文章不能反映一個人的水平,許多文章累積起來,卻不僅能看到這個人的能力還能理解他的思想,為什么這樣寫,為什么不是其他的方式,這個人是怎么思考的、怎么運用技巧的、怎么行成文字的,久而久之一目了然。
要獲得這樣的能力當然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些少年成名的作家現在也有人依然堅持著寫作,個人色彩濃烈,陪著我們這一代一起長大,很少聽說一個作家會轉行去做別的而放棄這件事,卻經??吹揭恍┠阌X得不可思議的人也在讀書寫作還做的不錯,就像文章里說的,寫作也是會上癮的,就像運動和進步一樣,當你領略過那份幸福,那么長久做著這件事成為享受,就不是一件需要堅持的事情,那是自然而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