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白天發了文章之后,某B站小編跟我聊天,說我是時候寫點情情愛愛的東西了,風月無邊。我說我寫不來,不會。
然而這件事發生沒多久,女神跟我說了這樣一件小事。說有一對情侶跟小伙伴出去玩,跟同伴起了沖突,女票被懟。具體發生了什么不太清楚,好像確實是女票的不對。但這時男票選擇站在了講道理的這邊,在女票被懟的整個過程中袖手旁觀。這件事結束之后,女票桑心難過覺得男票怎么可以不向著自己,但是男票政治正確,表示這一切本來就是你的不對。最后女票又哭又鬧又喊又叫,祭出法寶“你是不是不愛我了?。俊眰z人大吵了一架。
這件事整個過程看起來好像是女票無事生非無理取鬧,尤其這句“你是不是不愛我了?。俊边€有道德綁架的重大嫌疑,十分遭人反感。相信正義感比較強、或者遇事更偏向明哲保身的人甚至會說,這樣的女人難道留著過年么?
然而,類似的狀況可能并不總發生在女孩子身上,要想公道打個顛倒,我們試想這樣一個場景。
一對小情侶開車出去玩,男票開車。男票被太陽曬傻了,把油門當成了剎車,一腳下去把車撞到了樹上。驚心動魄之后,女票二話沒說,直接下車打了個的回家了。男票一臉懵逼,處理好所有事情回家質問女票,你干嘛二話不說就走了?說好的愛呢?說好的不離不棄呢?女票說,你開不好車是你的問題,我干嘛要跟你遭這個罪?
一樣的袖手旁觀,一樣的政治正確,誰比較過分?
很多人在遇到那些會讓自己感受到危機的狀況時總是優先考慮自己的感受,不管是指責對方不對,還是找個理由逃離現場,從結果來說都是為了讓自己處于安全的位置??墒侨绻麅蓚€人相愛,這樣的選擇真的好么?
這種情侶之間發生的問題,人們歸其原因,往往會總結為愛。但是有沒有想過,就算把這種問題換到非情侶的身上,一樣會出現類似的結果。
好比父母對待孩子。某個孩子在外面惹禍了,如果家長總是袖手旁觀,根本不搭理孩子,或者二話不說直接劈頭蓋臉地指責孩子,這時孩子就很可能會出現一種類似“我難道不值得被愛么?”的自我懷疑。類似的概念在很多幼教書和心理學書籍中都有提到,這種自我懷疑會使一個孩子變得自卑,然后這個孩子要么會自我否定自暴自棄,日積月累變成抑郁癥;要么會為了擺脫這種自卑的狀態,做出一系列尋求存在感的極端行為,總在搞事情。
人是很害怕被自己人否定的。人是群居動物,被族群拋棄就意味著死,這種想要得到族群認可的需求是刻在骨子里的。于是不管是不是情侶,一旦遇到這種危機,想方設法地拽住族群中那個最親密的人尋求關心完全屬于情理之中。
人可以變得很理性,可以變得很冷酷,可以隨時豎起身上的刺面對任何人。但如果一個人擁有這樣的表現,只能說明在他的意識中只有自己才是自己人,除了自己之外,所有人都要防一手。相信每個人都不希望被自認為親密的人以這種態度對待,既然不希望得到這種態度,那為什么要為了讓自己處于安全的位置而扔下伴侶袖手旁觀,讓他變成被拋棄的一方呢?就為了自認為的正義或者政治正確么?所以這根本就不是愛不愛的問題,而是如何面對自己人犯錯的問題。
應該怎么面對自己人犯錯?看看那些做得很好的家長就可以了,因為孩子的犯錯幾率總是很高。
現在社會上都很排斥熊孩子,不過具體去看群眾的言論,不難發現群眾對孩子的包容度并不低,他們反感的主要對象其實是熊家長。這些熊家長在孩子犯錯時、在孩子侵害別人的利益時選擇了縱容,甚至還會仗著自己的孩子進一步禍攪周圍的人。很煩人沒錯,但如果我們靜下心來看這個問題,在熊孩子和熊家長內部,這些孩子壓根不會遇到“我是不是值得被愛?”這種問題,因為不管他在做什么,都會得到自己人的認可。所以要想內部團結,不離不棄才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跟是非對錯沒有任何關系。
但你說為了不離不棄而顛倒是非么?這顯然更有問題。女票被懟,我不論是非跟著女票一起懟別人么?雖然是過癮,但這就跟熊家長和熊孩子就沒有任何區別了。于是我們反過來想,當我們自己被熊孩子侵犯的時候,我們最想要得到的回應是怎樣的?
大家都不是那種刻薄到完全不允許別人犯錯的人。當某個孩子惹了禍,如果家長首先負起責任帶著孩子一起向對方道歉,并且愿意如數賠償對方的損失,相信只要態度誠懇,很少有人會得理不饒人地搞死對方。而在這種情況下,事實上孩子受到的傷害也是最小的。孩子一方面能夠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另一方面孩子也沒有因為自己的錯誤而被最親的人冷落,雖然反應也是兩種,一種是指向自己的,“這一切都是我的錯,我反省,我以后再也不這樣做了”。另一種是指向別人,“我沒錯!我的人才不需要向對方認錯!我跟你們拼了!”但不管怎么說,這種情形跟“你是不是不愛我了?”沒有任何關系。
于是就想起黑社會電影中的許多故事,那些為了兄弟兩肋插刀的,往往就能得到最穩固的關系。
我常看公眾號knowyourself的推送,曾經看過這樣一條相關兩性關系的文章,說只有當兩個人把“關系”當作最重要的因素時,“關系”才能成為最穩固的存在。她們在另一篇文章也提過,“共擔責任”也是維持親密兩性關系最重要經營策略之一。所以如果不想分手,就把是非對錯放到第二位,在把另一半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之后,再去談到底“我們”對還是“我們”非。
如果你要愛情,你就要明白,你的另一半遇到的所有事情都是你的事情。另一半受委屈了,那就是你受委屈了;另一半犯錯惹禍了,就是你犯錯惹禍了。如果你要保全自己,你要明哲保身,你要撇開關系追求正義,可以呀,既然你認定了對方跟你沒有關系,那就不要怪另一半質問你“你是不是不愛我了?”這種質問沒有半點毛病,你確實拋棄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