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電影《青春派》感言
青春時代,最幸運的應該就是能夠坐在教室里,享受高中,在奮戰高考的征程上,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這就是我們人生中最為難忘的時光,沒有之一。
在面世的電影中,關于高考,關于青春,具有史詩性的《高考一九七七》太過于沉重;而《全城高考》終不能免除無厘頭搞笑的輕浮;《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簡直就是惡俗泛濫;至于趙薇執導的《致青春》,則帶有明顯的硬傷;郭敬明的作品,也許不去接觸本身就是一種幸運。
目前,和我們的高中生活最接近的影片恐怕當屬《青春派》了。
在這里,我不想從電影藝術欣賞的角度去剖析什么,只是想談談欣賞《青春派》之后的點滴感受而已。
關于愛情
關于愛情,可能既是觀眾,也是影人最為關注的看點和焦點。
處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誰不期待邂逅一場浪漫溫馨、驚天動地的愛情?在眾多言情文學作品的熏陶下,我們對愛情的向往與追求是童話一般的純潔、唯美,每個人都在心中盡情描繪著它的美好。
影片中,男主角居然在高考五天前拍畢業照的時候,大膽地向心中的女神黃晶晶表白,很大膽,大膽到驚世駭俗。面對班主任撒老師的茫然不知所措,他理直氣壯地說:“老師,我畢業了!”是啊,被學習壓抑了太久的高中學生,總想找一個機會來發泄心中的壓抑,沖破被其視為枷鎖和牢籠的各種規范與觀念的束縛。于是,每屆高三的后期,直至高考結束以后,都會有太多的男生女生去向對方表白,以展示自己的勇敢,證明自己的選擇。
居然雖說在眾目睽睽之下攜手黃晶晶,獲得了無上的成功感和幸福感(而黃晶晶又何嘗不是讓眾多女生們羨慕不已呢),卻因為深陷單戀的泥淖,付出了復讀一年的慘痛代價。
后面的劇情證明,黃晶晶之所以沒有當眾拒絕居然,只是不想傷他的自尊,讓他顏面掃地。自從高考過后,最后的結局就已注定。黃晶晶考的是一流名牌復旦大學,而居然只是一個落榜生,即便再怎么努力復讀,也不可能達到錄取復旦的層次。也許,文學作品當中可以實現,但是,我們必須尊重現實,這樣的差距不是想彌補就能彌補的。所以,許多自作多情自我感覺良好的男生們,千萬不要忘乎所以,女神就是女神,不是你一廂情愿就能追求得到的。
曾經,有位母親語重心長地和她的女兒談起過愛情:“男人也許有愛情;而女人就很難說了,誰對她好,她就跟誰!”當時這些出自一位母親之口如此直截了當的話讓我很是震驚,但是,我卻沒有理由懷疑和駁斥。
李飛總結的男生被女生甩的三點原因值得思考:一是因為男生長得不好看,二是因為男生沒有錢,三是因為男生身材不好。高中生的所謂愛情就是如此現實和簡單!
一年的插班補習,居然的學費沒有白交。他以自己的成熟、穩健與敢于擔當,贏得了異性由衷的青睞,而不再是靠自以為是卻又十分淺薄地去向別人表白。
關于高考
“你們都是高三的學生了,在高三,沒有假期,沒有愛好,沒有娛樂,連一絲絲玩的念頭都是罪惡的!”
這是居然模仿班主任撒老師的一段話,戲謔之中飽含著幾多無奈。
影片中還有許多看似搞笑其實反映的卻是高三現實的臺詞:“兩眼一睜,開始競爭;不苦不累,高三無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就算拼個頭破血流,也要給我沖進一本的大樓!”“扛得住,給我扛;扛不住,給我死扛!累死你一個,幸福你一家!”“破釜沉舟,拼它個日出日落;背水一戰,干它個無怨無悔!”這些臺詞太具有高三生活氣息了。
就連撒老師自己在出車禍住院五十多天的時間里經過思考之后都說:“在我過去的十幾年里面,除了高考,沒有其它。所以,我帶給你們的只有高考,只有壓力……”
撒老師被稱為是全校最負責的班主任,別人搞不定的班級最后只有請她出山,這足以證明她的能力。但是,影片當中,撒老師的言行有時是過于嚴厲甚至苛刻的,以致于學生詛咒她出車禍躺下,而在她住院期間,學生們不僅無一人去醫院看望她,有的學生甚至還要加以臆測和詆毀。
這是一個班主任的悲哀,但是悲哀之中卻并不悲涼。因為這是一個班主任的職責所在,苦口婆心的本質是坦誠相待,而曲意逢迎的背后則是搪塞敷衍。記得曾經一次班主任說:“班主任就是留給學生罵的。”
所以撒老師道出了所有班主任的心聲:“在我住院期間……你們沒有一個人來看我……我真的很失落,但是我不后悔。就算你們恨我,怨我,甚至要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忘記我,我都可以接受。我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美好人生的開始……”
車禍讓這位班主任的一條腿骨折,是一個很明顯的隱喻。班主任不在的日子里,學生們似乎獲得了自由與新生,但是成績卻很快下滑。出車禍后的五十多天里,撒老師思考了許多,更感悟了許多。我相信,在她以后的教育教學中,必將是雙腿走路和奔跑。
關于高考,影片中有句話雖然備受詬詈,卻如同真理一般:“你說你拼爹拼不過,你還不拼你自己?”
“Would you like Chinese Gaok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