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來的時候屋里還昏暗,我知道,這是一個尋常的陰天。因為晴好的早晨,光亮總會透過窗簾映進來,清脆的鳥鳴也會活潑的吵起來。
今晨是安靜的,安靜得不適合醒來。但往常的起床氣卻沒了,昨日的種種焦躁郁悶也沒了。睡眠,和時間一樣,也是能治愈的良藥,讓心平復。
準備下樓的時候,有窸窸窣窣的聲音從窗外而起,我走到窗前,推開窗戶,伸出手臂:哦,竟是下雨了!?
六月的天,就是這樣的忙亂,晴朗和陰雨交替,外罩添了又脫,脫了又添。不過,我不怕曝曬,我怕的是陰暗和潮濕在心里久住,長出斑駁的苔蘚。
小雨,還好。它若有若無,也無需撐傘。落在身上,就像輕輕的問候,沒有喧囂的打擾;落在額上,也僅是點滴的微潤,沒有漾開的暈涼。?
下雨天,我是絕不穿涼鞋的。裸露的腳趾觸了水洼,那一絲冰涼,會順著腳趾的神經向上游移,繼而滲透到全身的骨頭縫里,凜得心頭發怵。那一種別人不能理解的畏懼,和無處躲藏的瑟縮,只是我的。
所以,下雨天,我會先把腳護起來,帶著一份偏愛,保證它暖暖的。我了解自己是怕冷的動物,是隨時需要有一個樹洞在身后,護我周全。我擔心雨雪,擔心驚雷,我會在狂風暴雨電閃雷鳴的夜晚,揪著心失眠。
小雨,真好,除卻了我的不安,使我可以放下全身的戒備,與它親密。站在教室的講臺上,看三面大窗戶外遞進來的綠意,心情就舒緩許多。那生機盎然的紫荊,綠葉鮮嫩,正在滴滴的濕潤中,蕩滌塵埃,更加油亮。那滴答滴答的落雨聲,像纖細的手指,不緊不慢的,叩擊你的心房。
即使這樣的小雨,淋漓一天,方磚的低洼處,竟形成了小小“湖泊”。新落的雨滴,濺進去,圓鼓鼓的泡泡就形成了,樂吱吱地打轉,或者“航行”。班上的孩子看得癡,就冒了雨蹲著看,還找來小枝丫在泡泡后面催:快點呀!快點呀!也有調皮的點一下泡泡,啪!破了,一陣少年的笑聲,驚動起一圈圈的漣漪,四下散去。
小雨天,是適合慢的。慢慢地走,慢慢地說話,慢慢地吃飯,慢慢地看看過往的行人。也可以什么都不看,閉了眼睛,埋頭聽一曲慢的曲子,或者聽一篇文,而那吟誦者的嗓音,必須是沙啞的,低沉的,對文字的領會是動用了靈魂的。
如果這小雨,是清晨來的,我希望它午后就回去;倘若是臨睡前來的,我卻希望它,徘徊在窗前,天亮再隱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