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朋友聚會,我有幸初識了一位領導人的保健醫生,那是一位年近花甲的中醫老先生。在沒有任何提前溝通的情況下,他只按了我手上三個穴位,便分別說出我上三代親人主要病癥,我當場電話向家人求證,竟然極為準確,在場者無不震驚。老先生只淡淡的說了一句:“醫易同源......”。
中醫作為一門實踐性學科發展至今,形成了眾多流派和分支,其中一支獨具特色的便是“溫病學派”,它從傷寒中獨立出來,注重實踐,創新頗多。學派的代表雷大升更是將行醫和制藥結合在一起,創立了一家屹立300年不倒的老字號--“雷允上”。
從雷大升棄儒從醫,虔修中藥丸、散、膏、丹,到現代“雷允上”嚴苛的十幾乃至幾十道制藥流程;從300年前的千張藥方,到現代“雷允上”品牌300余項制藥專利,無不鑒證著中醫文化的發展和變遷。
更重要的,他們始終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沒錯,就是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被總理提及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種根基于以傳統文化,注重磨煉心性、尊重勞動創造的文化傳承。它是在生產制造的每一個細節中精益求精;它是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對于產品反復打磨,細致推敲,無限接近著完美的質量標準和極致體驗的文化底蘊。
工匠精神的主要組成元素是:富于理想信念的工匠群體,一整套先進的工藝流程和工藝標準,通過實踐檢驗的巧奪天工的精湛產品,具有強大的感召力、驅動力和約束力的特定工匠群體的專業文化。
作為現今國家GDP支柱性產業,各大媒體報道的寵兒,全民熱議、瘋狂追捧的房地產業,仿佛與昨日的“工匠精神”毫無關系。從動輒百億級別的“地王”,到越限購越飆升的房價,再到清華北大畢業買不起學區房的百姓尷尬,這個行業仿佛在向世人宣布,誰,才是真正的賣方市場。
然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早已在行業內部打響。十三五規劃綱要中的促進房地產業兼并重組,是在國家戰略層面印證了這場戰爭,更有甚者喊出了“十年內九成房企不被兼并就會消亡”。外熱內冷的行業現狀之下,房地產企業急需做出自己的選擇。
這是一個消費升級的時代,需求結構的多元化帶來消費結構的相應調整,在新形勢下,需要發揚工匠精神適應時代變化;
這是一個新技術飛速發展并極速應用的科技窗口期,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將在未來的行業發展中起到關鍵性作用。在這一時期,需要發揚工匠精神鍛造日益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這是一個提供服務的行業,同時,也是在提供經由一磚一瓦的積累,打磨出來的建筑產品的行業,在這個行業里,需要發揚工匠精神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高標準需求;
這是一個黑天鵝事件頻發的世界,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企業唯有發揚工匠精神以專注、寧靜的內心,征服世界。
如果將工匠精神聚焦于企業經營,以下三點可以有機結合:
首先,在企業內部創造精益求精的文化氛圍。這是一個需要深入挖掘自身情況,且投入時間、精力,點滴培育的過程。瑞士制造之所以精良,與之自然資源有限,勞動力匱乏有著直接的關系。工匠精神與企業自身情況結合,才是能否將之發揚的前提和基礎。氛圍培育工作需要多方式、多角度、長時間堅持進行,方見成效。
其次,古今中外的匠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特質,那就是經歷了長期互動打磨之后,形成了一個群體的共同協作系統。這個協作系統完善、順暢,無論是新人培育的學徒制,還是匠人獨守的對于工具、對于產品、對于組織的敬畏之心,都經得起時間的一再沖刷。現代企業對于傳幫帶制度應重新再認識,在員工與組織關系、員工關系管理、團隊協同作戰方面,踐行“學徒制是培育一流人才的搖籃”這一樸素的理念。
最后,精益求精、精準細致的理念,應用于房地產行業的服務之中,就是從用戶的角度出發,用極致的細節帶給用戶極致的體驗,恪守原則的同時,不忘創新,滿足用戶個性化定制需求。
發揚“工匠精神”對于房地產行業意義深遠且迫在眉睫,與此同時,工匠精神氛圍的塑造任重道遠,難以一蹴而就,只有通過持之以恒的培育、宣揚與推動,才能讓遠大集團實現工匠品牌的樹立,在市場和行業之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