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這件小事
2016年7月份開始徒步,以下是匯總的數據:
- 時間跨度。2016/7—2017/1,歷時6個月。從目前的狀態來看,后續應該會一直持續。
- 總里程。(30KM/周)*(4周/月)*(6月) = 720KM,720KM是最少的數值,實際數目要大于這個值。
“徒步”只是一個說起來高大上的詞語,說白了就是走路而已。為了保持一致,后續還是統一用“徒步”來描述有意識的走路這個行為。大部分時間里面,這是一件有點無聊的事兒。對,“無聊”,很準確。但是無聊了這么久,也并不是一無所獲,羅列如下:
- 6個月的持續行為,可以稱之為一個習慣了吧,這六個月經歷了一個習慣從無到有的全過程。
- 決定徒步的時候,是想工作之余持續鍛煉一下身體?,F在看來還是有效果的,最明顯的感覺精神會比以前好一些。
- 做一件自己認同的小事,做成了,做到自己滿意。會慢慢的獲得自我認同,這樣會更容易產生積極正面的情緒。
從習慣到方法
我自己也知道:
不就是堅持徒步嗎,沒什么大不了的事兒,何必大動干戈在這里專門去寫這件事情呢?
之所以這樣做,是有原因的,相信您還有您身邊的朋友經常會碰下面的困擾,當然這也是我自己的困擾:
一個很簡單的習慣,為什么就那么難以養成呢?
大部分時候,為了養成一個習慣,會用到下面的行為模式:
以我徒步的例子來說,是下面這樣的:
- 目標。很簡單,6KM/天*5天 = 30KM/周。
- 意志力就是要保證6KM的徒步量要落實下去。無論工作感到疲倦,或者是下雨/下雪。
- 在此模式下如果能夠持續下去,就會慢慢養成慣。
我最開始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可是發現兩個很大的問題:
能夠堅持做一件事情,不是因為應該做,而是做這件事可以得到正面的反饋。誰來肯定我?在過往的成長經歷中,扮演肯定我的角色有父母/老師/朋友/考試/熟人間的比較。但是現在我做事情,只是很小的一件小事,且不說我不好意思到處聲張。即便我舔著臉說了,可能也得不到正向的反饋,畢竟是這么小的一件事。
為了各種目的去養成習慣,而做這件事本身可能很無聊。對于徒步我最初的期待是想鍛煉身體。而有過徒步經歷的人都可以理解,長時間(個人經驗超過30分鐘)的徒步是一件無聊的事情。你沒辦法玩手機,大部分時間獨自一人,也沒人跟你說話。堅持一件事情往往是因為這件事情給你正反饋,讓你有成就感,而不是目標多么多么的好。
人不能被困難難倒,我是這么去解決這兩個問題的:
建立正反饋,自我肯定。印象最深的是隨著徒步行為的持續,走相同里程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印象中比較深刻的一次下班回住所,心情比較好,無意識中比平時少花了20%的時間走道住所。這基本是正常人小跑的速度,當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心里滿滿的是成就感。并且當取得這樣在他人面前微不足道的“成就”的時候,我會給自己一些正面的暗示,肯定自己。
長時間徒步的無聊是一個問題,不過這并不是沒辦法解決的。解決的方法就是想辦法利用這段時間:
- 2.1 可以利用這個時間來做一下大方向的思考,比如你喜歡寫作,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構思框架。這是我的做法。
- 2.2 可以利用聽書軟件,利用這段時間來聽書之類,總之可以做不需要依賴視覺又不過分分散注意力的事情。這是跟一個朋友聊天朋友給的建議。
有了這些,上面的行為模式就會變成這樣:
從方法到新習慣
人這一輩子大部分在做下面這兩件事情:
- 從做事中習得方法
- 利用方法做不同的事情
有了徒步這個經歷,2017年給自己定下一個小目標:
寫不下15篇文章,將這些文章匯聚到微信公眾號/簡書等
這又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并且也不知道做這件事我能得到什么,拭目以待。2017,看到這篇文章的您是否有什么跟2016不一樣的想法?不妨試一試。
Just try and lea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