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云
推薦人:Caly宇小宙
? 這是一本并不遜色《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書,描繪的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但這枯燥的歷史被作者以輕松詼諧的語氣按照朝代的更迭時間娓娓道來,很多個知名人物栩栩如生的重現在現代人的眼前,如各個宋朝的皇帝,一代天子一朝臣的大臣們,奸臣某某某和忠臣奸臣王安石,岳飛,文天祥,是他們這些人組成了歷史,而歷史造就了他們!值得一看!
《請停止無效努力》
作者:孫圈圈
推薦人:特卷
? 一直以來我們很容易用錯誤的方式去做一些所謂的“努力”卻往往花費了時間而收效甚微,本書則希望通過對價值定位的剖析改變人們對自我定位和天賦的誤解。而在構建思維能力一章,作者也貼心的為讀者列出了我們在進行思維探索和問題解答時應該正確定義你所面臨問題的問題清單,從而能夠快速的找準突破點;單一的職業或許不再是人們的追求,人們更傾向于多種能力的掌握,所以本書也談到了成為一個斜杠青年需要你去尋找興趣愛好,不停的嘗試,不斷的總結,并且通過他人對你的反饋等多種方法來發現自己潛在的能力和擅長領域
《躍遷》
作者:古典
推薦人:星辰
一、標題本身就很令人心動!
教你"躍遷"去更精彩的世界活得淋漓還不夠令人激動嗎?!
二、躍遷者內在修煉的心法很贊!
我覺得書中總結的教你在面對世界,面對自己,面對關系的心法簡直是超有趣又有用!就像書中所說:你可以了解所有躍遷的技術,但推動躍遷的關鍵動力,是我們要成為什么樣的自己。
看世界,你有開放而專注九律:
見得人好,經常隨喜贊嘆。
找到自己領悟的知識源頭,并分享。
不隨便崇拜誰。一旦崇拜,以他為頂,你的系統就又封閉了。
不再認為自己不喜歡,看不懂的東西就是傻的。
小心那些"一切都能解釋得通"的上帝視角感理論。
對水平沒你高的人要寬容,因為你也沒有掌握真理。
留出10%~30%的時間,給自己不懂也不太會接觸的領域。
站在更高角度,發現和專注于自己的獨特之處。
專注于自己的人生大問題。
看自己,你有遲鈍而有趣七律:
對不重要的事,漠不關心。
忍住第一反應,等待第二反應。
不追熱點,等要點浮現。
尋求整體最優解,站在長周期做判斷。
多元,定期做點兒不靠譜、有趣無用的事。
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找到自己的無限游戲。
放下焦慮,不要放下好奇心。
看人際,簡單善良可激怒。
沒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
既往不咎,面向未來。
讓人看透,足夠簡單。
多溝通,多溝通,多溝通。不要復雜讓人猜。
拒絕無能的善良和無原則遷就。
三、書的設計很棒!
隨書有一張超大手繪的思維導圖助你理解全文!
推薦序很誘人!(來自序中羅振宇的推薦)
你要讀古典《躍遷》的7個理由,第一條:幫你省錢省時間。
第二條:每章有要點提示,書尾有"如何使用這本書"以及"躍遷書單"。
第三條:還有更多關于減肥,變富裕,找工作和學習秘籍,觀點讓你耳目一新,并加快你成長步伐,成長的過程我們不能選擇跳過,但是可以時代的高手可以利用社會和科技的底層邏輯撬動自己,實現跨越式的成長。
快讀這本書吧!
《大家家風》
作者:朱云喬
推薦人:小眼睛喵
平時在工作中常常能發現,孩子身上的很多行為習慣、細枝末節都體現著家庭的影子,于是我就常常在想,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家風,未來做父母,要做怎樣的父母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在這本書中,給我們提供很多名人的家風的范本,就如榜樣上身那樣,做父母也需要有榜樣。無論是梁啟超”一家三院士,滿門皆才俊“的家教傳奇中,還是宋氏三姐妹的教育和各大家名家的家教家風故事中,我們都能看到,好的家庭,好的父母,并不是偶然,看似不同,實則有很多相似之處值得我們借鑒。
《深度工作》
作者:卡爾·紐波特
推薦人:毛美君
作者卡爾紐波特,他是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人氣博主,暢銷書作家,他致力于為大家破解工作和學習領域的成功模式,創辦的博客和寫的書在美國深受大家的歡迎,這本《深度工作》被引入中國后,也受到了許多職場工作者的喜歡。
這本書一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理論部分,主要闡述在新經濟形勢下,深度工作的價值與稀缺,并從神經學,心理學和哲學的角度出發,說明深度工作的重要性和意義所在。
第二部分講的是準則,是本書的核心部分,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通過四個準則,告訴大家如何進行深度工作。
這四個卓偉分別是:
1,工作要深入;說的是積極創造深度工作的環境,培養良好的時間和精力管理習慣,平衡好工作與閑暇時光,從而專注在重要的事情上。
2,擁抱無聊;說的是通過一些松弛的方法,比如冥想和思考,從而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一種需要訓練的技能”。
3,遠離社交媒體;說的是各種社交媒體會損害我們抵抗分心事物的能力,我們習慣了在各種空閑時間刷社交媒體,書中提議的是評估我們使用的社交工具,限定時間使用,或者用另外的任務來替代。
4,摒棄膚淺。做好每一天的工作計劃,分清深度和淺度,讓你的工作更加有質量,有價值。
看完此書,能讓我們認識到我們每天其實被許多膚淺的工作占據了大部分的時間,深度工作能讓我們變得更有效率,做的更好,生活的更有質量。在這個以網絡為中心的膚淺信息時代,我們需要匠人精神,而知識工作者通過深度工作讓自己更精更專。深度工作并不容易
正如作者最后所說:你需要為此付出艱苦的努力,從根本上改變你的習慣。
《你可以不只是上班族》
作者:克里斯·古利博
推薦人:小尾巴巨人
這本書,按照5周27天時間軸作為每一章節的段落,告訴我們每一天都要具體思考和行動的事情,我認為跟著作者的提議和引導,特別適合想多賺點錢但是不知道自己能干啥,或者知道自己可以干啥但不清楚如何變現的你。
《年輕人,你就是想太多》
作者:松浦彌太郎
推薦人:草莓
一個特別喜歡的大叔,生活美學家,他的文字和生活態度總是能讓我安靜,去掉浮躁。
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我們可以選擇的生活方式很多,但是無論以怎樣一種狀態生活,請學會享受它,不是說讓你吃香喝辣的那種享受,而是懂得去發現生活之美。發現了美,就會發現人生無難事。幸福其實無處不在,需要我們用心去尋找。像松浦先生所講,只要學會“輕松生活”,無論到什么時候,不管到多大年齡,都可以盡情去享受生活這段奇妙而美好的旅程。
整個人生就像一場旅行,我們背著沉重的行李,裝著我們認為的那些生活必需品,負重而行。每走一步,每到一站,就像買紀念品一樣往背包里加些重量,于是,我們肩上的背包越來越重,壓得自己幾乎無心再去欣賞沿途的風景。其實,當我們過一段時間再去想一想,那些東西真的是必需的嗎?我們是不是可以整理整理自己的行囊,放下一些不必要的負擔,輕松上陣,輕松去生活?
《學習之道》
作者:芭芭拉·奧克利
推薦人:豬小賢
有這么一位美國姑娘,小時候永遠學不會看時鐘;搞不清電視機上的按鈕,想看動畫片只能蹭著哥哥姐姐一起看;從小到大都對數學和科學深惡痛絕,高中的數理課程一直不及格。大學讀的是斯拉夫語言與文學,在軍隊服役期間被派往西德做通信排排長,面對各種無線電、電報電話系統兩眼一抹黑。
反思自己的職業生涯,她發現自己痛恨的數理知識成為發展最大的障礙,于是痛下決心,決定重新訓練自己的大腦,攻克令自己感到恐懼不安的數學與科學課程。
學渣的逆襲之路由此開始。這位美國姑娘通過潛心鉆研如何學習,完成華麗轉身,一口氣拿到了電氣工程學士學位、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碩士學位和系統工程學的博士學位,最后成為了美國奧克蘭大學的工程學教授。
國內將這本書名翻譯為《學習之道》,我覺得非常合適,因為全書講授的學習方法,不僅適合于學習數學和科學知識,也適用于任何學科和新知識的學習。
很多時候,我們將自己學不好、掌握不了某方面的知識歸咎于自己不夠聰明,不是那塊料。但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也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去實踐正確的學習方法。一旦你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你會發現以前覺得深不可測的知識突然間會變得信手拈來,新的領域向你敞開大門,任你進入貪婪地吸取知識養分,這是一個愉快滿足的過程。
只有深諳學習之道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學霸。
全書分為18章,從學習組塊理論、終結拖延癥、增強記憶力三大方面闡述了學習之道。下面的濃縮精華將總結出10個全書最重要的觀點和方法。
《就是想看你笑的樣子》
作者:懶兔子
推薦人:小竹子
發現我喜歡一本書,想去看一本書,往往是因為先喜歡作者。最初知道懶兔子,是因為她不是一個很會畫畫的人,卻為了有一本能讓自己每每翻起都能會心一笑的漫畫書,于中年拿起了畫筆,堅持每天畫一幅。
《就是想看你笑的樣子》這本書里面的許許多多個小漫畫故事,都來源于生活,簡簡單單卻能逗人一樂。在這充滿焦慮的時代,偶爾放松(特別是喪的時候),才能更好地向前。很喜歡這本漫畫書的中心思想――“生活很難,如果生活不能讓你笑,你就笑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