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離家的日子。
今天是9月6日,距離去學校報道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
說實話,我很期待很期待我的大學生活,看到身邊的同學們陸陸續續去報道開始軍訓,我更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但母親,似乎卻顯得有些多愁善感了起來。
她最近總愛看著我,摸摸我的臉,對我說著要學會照顧好自己啊。
于是“要照顧好自己”這六個字成了母親最近常掛在嘴邊的話,語氣少了些平日里的嚴厲,反而像是多了些擔心。
我聽到后也就是“嗯”一聲,將它理解為是母親的啰嗦,就不怎么在意了。
因為我記得母親曾說過她是放心我的,我是足夠獨立的。
直到昨天晚上與母親的談話中,我聽到了她說的這樣一句話:孩子讓父母多一分的牽腸掛肚都是對父母的折磨。
我聽到后有點驚訝不已,母親竟然用到了“折磨”這個詞,畢竟在我心里,我的母親一直是個很樂觀的人。
例如在以前,我會常常問她,媽,其實當我不在家的時候,你在心里是否會擔心我?
母親卻很灑脫,我不需要擔心你啊,我只會在心里祝福你,這就夠了。
又好比在填志愿那會,我說,媽,不如我去云南讀好了。
母親聽到也只是笑著答應,好,反正現在的高鐵這么方便。
但當這些天,我真的準備要離開家時,只是去一個離家兩個小時路程不到的地方,母親還是會悄悄的擔心起來。
從小到大我都很愛哭,可能是淚腺太發達了吧。
所以幼兒園開始我就獲得了個“哭包”的外號。
小學,即使只是假期回趟陽江,和家人住在一起,但只要我媽不在身邊,晚上我都會忍不住流眼淚說想媽媽了。
我以為這個現象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消失,但結果改變的只是我學會了去控制我的情緒,去控制眼眶里的眼淚,實際上該有的想念還是會出現。
母親總說我太黏人了,但這是親情,更是我心底的依賴,無法逃避。
所以母親最近總愛拿這個來調侃我,說,你別現在這么興奮,整天說在家無聊無聊,到時候啊一去到學校,晚上又偷偷哭鼻子哈。
我當時聽到這番話,滿肚子的不服氣,于是我很堅定地說,絕對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再發生這種情況,有什么好哭的,我都多大了。
但當我今天寫到這里,再去思考這個問題,此刻我的答案似乎又不那么堅定了。
其實我從未獨立,也從未試過真正離開過家整整一個學期的時間。
想起高考前集訓的那兩個月,每周六休息的那天我都會溜回家,平時訓練時母親也會偶爾來看看我。
那些所謂的我已經長大,我已經獨立的話,那些恨不得立刻報到,立馬開學的念頭都只是一種逃避,一種對父母的逃避。
想逃避他們的管束,逃避他們的啰嗦,逃避家里的家務...
是的,至少在我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假期整整的兩個多月快三個月的時間里,也就九月最常在家了。
母親之前為了照顧我高三,她放棄了工作。
如今,母親重新去上班了,家里瑣碎的家務與父母的晚餐就由我來負責了。
我還是會有些不太情愿,用母親的話就是“享受慣了”。
連續買了幾天的菜,做了幾頓飯,挺不容易的,但聽到父母說好吃時,心里也是暗爽的。
但其實這樣為他們做飯的機會是不是會變的越來越少?
最后說說父親吧,現在跟父親出去吃飯,身旁的叔叔總會開玩笑說,要嫁女兒了吧!
父親忙說,現在先讀書,那還是七八年后的事呢!不舍得啊不舍得。
最近父親的肩膀時不時會出現酸痛,母親不在,我也學著母親用些藥酒姜片幫父親擦擦肩膀。
父親安靜的趴在床上,我也安靜的為他擦著肩膀。
仔細想想,日子每天就這樣過去了,十八年了,好像也就這幾天幫父親擦過背,垂過肩的次數最多了。
小時候總愛騎在父親的肩上,那是我最威風的時候。
長大了,您的肩膀也讓我來為您守護。
母親常說,父親是天,母親是地。
而我就在這天地間被你們的愛重重包圍著,呵護著……
無論是這假期里僅剩的一個星期,還是以后,我都會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時光。
嘿,那些已經開學的學子們,別忘了,常給父母打個電話,說說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