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書幫公眾號)(刻意學習,一本書)
對于成年人來說,讀書是以知識為中心還是自我為中心,一個優秀的學習者,應該強化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習方法。
一.有想讀的書但沒時間讀
需要高效能的學習方法
1.對自己產生價值
2.產生行為效應
3.能夠解決問題,產生啟發
二.讀不懂,但記不住
就算忘記書中內容,但對自己的問題有所解決,如吃飯一樣
三.看不下去,心懷內疚
不清晰自己的學習目的
把書當醫生,有病才找醫生,挑一位醫生,不一定是最貴最牛逼的醫生,不需要學會他的一生醫術。
先問這件事跟自己有多大關系,有多大關聯,依方會診
學習能力是比學歷重要的多
把知識內化,運用
便簽學習法(致用類書籍)
1.I便簽,用自己的語言重述信息,盡量不用原文(考慮前因后果)
2.A1便簽,描述自己的經歷(我自己的過去)
3.A2便簽,以后怎樣運用,具體到怎樣的行動(我自己的未來)
把思路轉到跟自己有什么關聯,跟自己的過去和未來有什么關聯,連接經驗,改變學習習慣。
過去一個月中,看書的時間長還是手機長?(移動閱讀作為主流接收信息時代)
看手機和看書的區別在于你接收的是信息(沒有上下文)還是知識(有前因后果)
1.是否具備一定權威性
2.是否具備上下文
上下文分為兩類
1.前因后果
2.適用邊界
通過移動閱讀來鍛煉自己添加上下文的能力,追問前因后果
比如,看到一個信息(原生家庭的影響)
前(前車之鑒)因(相因相生) 后(以觀后效) 果(自食其果)
適(適得其反)用(使用條件)邊(旁敲側擊) 界(楚河漢界)
鍛煉分析與整理能力
干貨:無效有害,只剩下核心建議,書之所以珍貴,是因為有上下文
掌握便簽法升級為自己的讀書習慣,學習能力,下一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自己的知識體系:自己構建,自己的經驗。
總結(一位優秀成人學習者三個重要體現)
1.讀致用類讀書,可以內化和運用知識
2.閱讀手機時,可以分析和整理信息
3.無論是讀書還是移動閱讀,都可以運用便簽法,更好的幫助自己拆為己用,當同一個主題便簽積累多,因著前因后果相互連接,因著不同適用邊界相互界定,從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在一個領域成為專家,鍛煉自己的成長思維,批判思維。
完全沒有能力把握其中重點,在這個領域是完全的新手,需要老師
問題二:自己拆書時候找不到重點怎么辦?
把書當醫生,找對自己有用的點
問題三:初學者使用拆書方法往那方面入手
便簽法入手,找出對自己最有用
問題四: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需要很全面嗎?如何快速搭建?
不見得需要全面,以自己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