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涼爽,適宜到外面轉悠,到鄰縣去看一小村子,陸渾故城,是新改造建設完成的,但有很深的底蘊,也有一段古城墻的夯土遺址加以佐證,就象有了一個歷史的名片標志。
這個古城的年代經有關部門的鑒定,當為東魏時期,但與相關陸渾戎的關聯則可追溯至更為久遠的歷史。
據有關考證,公元前638年,陸渾戎遷入伊河流域,在稍南古城村建陸渾國,陸渾國的大致范圍在今伊闕、宜陽鹿蹄山以南、伏牛山以北、熊耳山以東區域,古城村和順陽河(古涓水)的徐陽村是其中心地帶。前一段時間在徐陽村發現大規模陸渾戎墓葬,也佐證了這個論斷。公元前525年,陸渾國被晉國所滅,歷時113年。
公元前221年,秦在古城村設陸渾邑,公元前191年,漢惠帝在陸渾邑基礎上設陸渾縣,公元271年,伊河暴漲,陸渾縣被沖毀,縣城遷至今陸渾村。
相傳歷史上有名的“問鼎中原”的典故就與此地有關。公元前613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即位,在他的治理下,楚國日益強大,有覬覦中原的野心,而橫在楚國與洛邑之間的陸渾戎,成為楚國北進的絆腳石。公元606年,楚莊王親率大軍北上,以勤王的名義攻打陸渾戎,陸渾戎生性驃悍,擅長騎射,但不懂戰法,加上力量懸殊,被楚軍大敗。楚軍在洛陽南效的伊洛之濱,舉行閱兵儀式,向周天子示威,周定王派王孫滿前去慰勞楚軍。楚莊王問王孫滿周王鼎之大小輕重。九鼎相傳為夏禹所鑄,象征九州,楚莊王問鼎,意在取天下的野心。王孫滿委婉回答,一個國家的興亡在于有無德義,而不在于鼎的大小輕重。楚莊王也知道有晉、齊、秦等大國在,奪取天下的條件遠遠不夠,便退兵而去。
不管怎樣,賞景中還有學習的機遇,也長些見識,大概這就是文化的力量。小村子里到處都有這樣的文化布置,比如一幅對聯:至誠通圣敬勝百邪,德善日積福祿日臻,橫批誠敬為本,這個也是二程文化的精髓,借到這個地方來了,二程故里本就在附近,相得益彰了。還有些是有關陸渾的詩作展示,如唐岑參的送陳子歸陸渾別業,雖不舊相識,知君丞相家。故園伊川上,夜夢方山花。種藥畏春過,出關愁路賒。青門酒壚別,日暮東城鴉。
還有其他幾個小地方,水庫邊吹吹風,涼爽得很,又到呂寨看了一處石窟,也算是收獲滿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