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狗的使命》觀后感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usic

電影散場的時候,我仍在座位上,擦著我多情的眼淚,不是傷感惆悵,而是為貝利(狗)和伊森重逢相認,感到高興而留下的喜悅的淚水。

坦白說,劇情的發展走向和我猜測的不一樣。我原本以為,貝利每次重生都是為了回到伊森身邊,但是顯然編劇大大不走老套煽情路線,自伊森之后,貝利重生成為不同品種的狗,依次經歷了警察,黑人女孩,貧窮年輕情侶這幾個主人,要不是最后一個主人把它丟了,它可能也沒考慮要主動回到伊森身邊。

圖片發自簡書App


關于這點,我是不太明白的。大膽猜測下編劇的意圖,警犬黑貝——協助破案,陪伴警察,最終為了救警察死了; 紅娘萌寵柯基——陪伴孤獨的女孩,幫助她找到了幸福; 圣伯納——被拴在樹下,沒怎么被關心。這是不是為了突出電影的名字,一條狗的使命,每條狗生下來都有自己不同的使命。或者是從狗狗的視角,描寫不同家庭的生活和命運。

最后,貝利被年輕男人丟了之后,在機緣巧合下,回到了伊森身邊,幫助伊森和漢娜重歸舊好,喜結連理。同時,也讓伊森認出了自己就是貝利。在這幾次的重生之后,貝利終于悟出了人生的意義就是“活在當下”。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那對于“活在當下”的理解,我更傾向于站在未來的高度,活在當下,一步一個腳印。

那為什么說是要站在未來的高度, 因為如果僅僅是“活在當下”,就是被永恒的困住,活在過去,那就相當于被永恒的困在更差的地方。所以,即便是掙扎也要站在未來的高度,哪怕這高度很低。那如何站在未來的高度呢?按照笑來老師的說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1.你對未來有個預測;

2.那個預測需要時間從誒你呢個得到結果;

3.你篤信你的預測試正確的;

4.你提前按照那個預測的結果行動、選擇、思考;

5.妳終將走到那個結果出現的時刻;

6.最終證明你的預測是正確的;

7.那么,由于你提前按未來正確的結果行動、選擇、思考,于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你的生活中的一部分買就是“站在未來”的。

那再回到“活在當下”這句話上,我覺得關鍵是要做到“以自我為中心”。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愛,都照顧不好自己,那么他/她能照顧好別人嗎?顯然這個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從愛自己開始,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學習,好好開心的過好每一天。

當然,在這其中也要注意一個思維誤區,就是不要存有“受害者心態”。雖然受害者有很多的秘密好處,比如可以推卸責任、保住面子;安心做壞事;和其他受害者分享“凄慘故事會”;輕松獲得同情和幫助等等,但是這些最終會讓我們損失自信、自省以及對未來的期盼,最終失去對自己生命的掌控。所以我們必須擺脫這種心態,拆掉受害這堵墻。

一、后知后覺

1.找到自己的受害者場景;

2.找到受害者故事背后的模式;

3.給自己一個新的掌控故事。

二、當只當覺

1.盡快意識到自己的情緒;

2.讓自己與這種模式待一段;

3.嘗試拆掉它!

三、先知先覺

四、不知不覺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