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狗的使命》觀后感

“人類真復雜,一直在做狗不能理解的事,比如離開”。貝利一直在思考自己活著的意義,它認為只要開心、玩、不思考自己活著的意義就是自己的意義,直到它遇見了伊森。它認為,伊森就是它活著的意義。直到伊森的離開,到它的離開。

影片最開始,主角在出生的時候選擇了困難模式,當了一只狗。他被伊森收養,并且取名為貝利。

有一天貝利把家里搞得亂七八糟,還吃掉了伊森的父親吉姆收藏的硬幣。原本他想說:“你聽我解釋,真的是家具先動的手。”無奈伊森和吉姆外語不好,并沒有聽懂他說的什么。

在吉姆邀請老板赴宴的當天晚上,貝利巧妙而完美地破壞了晚宴,導致吉姆失去了升職加薪的機會,從此吉姆便判若兩人,成為酗酒、家暴的怪叔叔,后來被趕出家門,完美演繹了“活得不如狗”系列。

有一天伊森帶貝利去游樂場玩,認識了漢娜,身為單身狗的貝利神助攻促成了一段佳緣。

后來,伊森以全額獎學金考上了大學,他的好友托德因為矛盾,親手點燃了伊森家的房子,伊森為了逃命從二樓跳下來從而摔斷了腿。一夜之間就從運動健將變得下半身殘疾,再也不能做自己喜歡的橄欖球運動。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導致伊森無法面對這一切,于是和漢娜提出分手。回歸單身的伊森不得已放棄自己的夢想,去了農業大學。

第二世,貝利發現自己下面少了一坨肉,變成了母狗。他被一名警察收養,警察對它很嚴厲,與警察的相處中,它明白了孤獨。然而這一世的命運總是悲慘的,貝利在一次執行任務的時候遭到槍擊。生得光榮,死得偉大。這個久經沙場的鐵血硬漢竟然流下了眼淚,將原本短小簡單的第二段故事升華了一個層次。

再次重生,貝利被黑人女孩瑪雅收養。這次并沒有前兩次那么的高大帥氣身影,此次上天給它一個四肢短小身軀。它和瑪雅的相處達到人狗共同的狀態,貝利總是知道主人在想什么,后來它使用神功幫助瑪雅,讓瑪雅告別了單身生活。眼看瑪雅和丈夫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自己卻慢慢老去。

最后一次重生,貝利不幸地被一對非愛犬人士收養,后來慘遭丟棄,它經歷的四世,有陪伴伊森的意義,幫助別人的意義,愛情的意義。一次又一次的離開。直到它再回到那片麥田,聞到熟悉的味道,遇見像狗又像馬的驢子,還有它最愛的伊森,它知道,“我是貝利貝利貝利”。

雖然不能理解為什么要離開,但是不得不離開,要把僅有的一生過的有意義啊。一條狗的使命是什么呢,大概就是活在當下吧。


本片當中,貝利的旁白是英文,但他完全無法理解人類的行為和語言,這一設定也排除了他用文字的方式證明自己是貝利的可能。

而貝利追自己的尾巴、找到當年他們一起玩的橄欖球、使用曾經展示過的“招式”接住橄欖球,以及對“狗老大”的愛稱作出回應,從而證明自己是貝利。這一系列細節讓伊森展開了兒時的回憶,這是影片的一處淚點。

我個人最喜歡的片段是伊森和女友漢娜重逢的故事,雖然早有預料他們可能會重逢,但萬萬沒想到是以這種方式相遇,瞬間將四個毫不相關的故事串聯起來,講述了一個趨于完美的結局。

本片雖然沒有《忠犬八公的故事》那般經典,也沒有《導盲犬小Q》那般感人,假如貝利最后沒有尋找伊森,也沒有促使漢娜和伊森重逢,本片充其量就是四個中規中矩的短片合集。正是由于這個巧妙的結局,使得本片成為動物、寵物類電影的上乘佳作。

伊森是幸福的,不管貝利死亡、重生多少次,無論更換多少個主人,他仍然記得和伊森度過的時光。

貝利也是幸福的,盡管他流浪、受傷、老去,也有伊森在等他回家。

伊森心想:等待,不怕歲月蹉跎,不怕路途遙遠,只要最后是你就好。對愛犬如此,對愛人同樣如此。

其實,我們何嘗不是等待友情和愛情的伊森呢?最后我想說:那個誰,其實我一直在等你。如果最后是你,晚一點也沒關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