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六家人聚會的時候,一家人都聊得很開心,老的少的幾乎可以無縫連接,說一說一周的家長里短。
可是在這一片祥和的氣氛中,心細如發的我還是發現了一點問題:年過七旬的婆婆總是頷首微笑著坐在一旁聽,很少參與大家的談話。只偶爾聽見她會說一句:"他說的是什么,我怎么聽不懂?""你說啥?我沒聽清。"如果是有耐心的人可能會給她慢慢說細細解釋來龍去脈,如果遇到一個性情急躁的人,保不齊一句:"沒說什么"或"與你沒關系"就打發了,往往這時,婆婆會訕笑著走開,嘴里念叨著:"老嘍,不中用了……"
每次看到這一幕,我心中都會生出無限感慨:想人這一生,有誰不是落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枯萎、凋零一步步走過來?婆婆也曾有過光鮮亮麗,耳聰目明的時候,行至暮年,如此遭人嫌棄,她心中該是何等落寞?我們每一個人也都必然要經歷這個階段。屆時,家人的態度固然至關重要,可是反觀自身,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減緩衰老的速度?雖然永葆青春可能是個奢望,可我也不希望自己早早面似枯槁,心如死灰,與人面對面卻無法溝通,一副儼然被這個世界遺棄的模樣。
帶著這樣的困惑和憂懼,我四處探尋答案。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一個公眾號文章的留言區看到了"小灶群,貓叔"的字樣,那是什么群?貓叔又是什么樣一個人?受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我多方查詢,終于找到了"剽悍一只貓"公眾號,加了奕晴,進入預備群。第一天,刷屏內容"自我介紹",我一看,天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各行各業,大家互相打招呼,聊天,好像我們前世有緣,一直熟絡,從來不曾有過隔膜,我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大家滿滿的熱情。
有人說:"看一個人,要看他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與這樣一群人為伍,我愿意。三天預備期滿,我如愿以償地進入小灶群,開始可與小伙伴們近距離的深度接觸。同時,讀小灶群推薦的書和晨讀,寫晨讀感悟,感覺每天的生活節奏陡然加快。
讀書
打小時候認字開始我就一直愛讀書,自認為讀書不少,一歸類卻發現主要是專業書,文藝類和書評,讀書面很窄。而且,主要以消遣為主,沒做過書摘,沒寫過梗概,讀過就忘,沒有留下太多印象。
在小灶群里,我接觸了許多我以前從未涉足的領域的書:思維方法類,為人處事類,經濟學類,心理學類……這些書為我打開了一個個更加絢麗多彩的世界。本以為高深莫測,枯燥乏味的書原來是通過一個個小故事串聯而成,我也可以津津有味地讀進去,一如往昔我讀小說一樣。
寫作
讀書還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輸出。我是標準的愛讀不愛寫的懶人,寧讀十本書,不寫一篇文。可是,小灶群要求了,我可是好學生,怎么可能不做呢?那就硬著頭皮寫吧。第一個月,寫晨讀感悟那叫一個困難,寫了上句,不知下句,"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整個一個高中生擠牙膏寫作文時的痛苦狀。有一天,看到群里分享的"完成比完美重要"這句話,我瞬間釋然,寫就好了,想那么多干嘛。放下了思想包袱,我突然有如神助,思如泉涌。居然還獲得了一次最佳晨讀。
寫著寫著就發現寫作于我不再僅僅是小灶群的作業,它更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的不足和他人的長處,迫使我用全新的思維方法反思審視過往的為人處事,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人和事,總是試著找出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法。
這兩日整理晨讀感悟,看到簡書上公開的一百五十多篇文章,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感覺像辛勤勞作的農民面對碩果累累的金秋,很有成就感。
交友
在周圍人眼中,我就是那個不食人間煙火十足高冷范的人,可誰知我外冷內熱,心中也燃著一團火?怎奈無用武之地。我也想走出孤芳自賞的角落,去擁有天高地闊,苦于無計可施。這不解救我的人來了。班班,每次我遇到困難在群里求助,她都是在第一時間對我施以援手;為了幫我截圖,船長Jack不嫌麻煩求助別人;我在簡書公開的晨讀感悟,得到不少小伙伴點贊支持;特別是小吃貨給我寄來禮物,我既驚喜又感動。畢竟,我們交集不多,而且她還是個沒有收入來源的學生,年齡與我女兒相仿。可就是這樣一個孩子,竟然主動伸出手來擁抱世界。與這些貓友相比,我好慚愧。"知恥而后勇",想到就要去做,我也主動走出去,去為大家點贊,提供自己的幫助,勾搭早就想勾搭的小伙伴,滿懷深情地與這世界相擁,與這世上的人相親相愛。
其實,在這個群里,每天都有驚喜與感動。以不同形式和內容給我們啟迪的最佳晨讀,寫小說的,寫詩的,發音頻,發圖片,分享好書美文,有的文章推首頁了,有的公眾號開原創了,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除此以外,一日三餐,醫療常識,健身知識,心理健康,家庭婚姻,都有人給你溫馨問候和善意提醒;有人早起打卡寫晨讀留言,也有人夜深人靜還在伏案寫晨讀,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來闡釋什么是努力和堅持 ;獲得最佳晨讀后滿屏的溢美之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熱心,主動提供幫助的無私,都在告訴我們:這個有愛有激情的地方,真好。
至此,我想我找到了最初困惑憂懼的答案:讀書寫作交友,總有一個在路上,做一個忠實的踐行者,充實而快樂地過好每一天。如此,方可做到:"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