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轉眼這學期將要結束。可每周一檢查作業班里總有一些孩子不能完成,甚至有兩個孩子從不交作業。多次與家長溝通,毫無成效。這不是孩子的問題,多數是家庭原因造成的。作為老師,我不想去逼孩子學習,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是家庭和學校的責任。
兩會提出對教育現狀進行改革開始,教育減負便成為了坊間經久不息的重要議題。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曾明確指出“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
一時間,各種聲音撲面而來,這些家長和媒體的焦慮并非是無中生有,一直以來,關于應試教育的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歇過大家。有的說應試教育的“滿堂灌”“填鴨式”,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有的說應試教育雖然有很多硬傷,但無疑是窮人最大的福利,減負只能更有利于富裕家庭,間接剝奪了窮人孩子的希望。
這樣的觀點都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很多人并沒有真正的理解“減負”的意義。減負并不是就沒有作業,而是減掉那些不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格外負擔,減掉那些超綱超前學習。減負并不是不重視學術能力,而是不唯分數論,將學生的學術和思維能力一同培養。減負不是不讓你努力學習,而是應該想辦法提升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減負其實也給老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在教學活動中優化作業類型,擺脫題海戰術。減負不是一定要求學生不補課,而是要給學生帶來更高的學習效率。
很多家長會提前讓孩子識字、計算、背誦,超前地讓孩子學習各種技能,而不是激發孩子對知識的探索欲望,忽視對審美、音樂、人文知識方面的培養,這實際相當于給孩子加上十倍速度的心臟發動機,最終扼殺其想象力和創造力。
我們應該更加清醒地看到,大多數孩子被認為學習能力強,其實只是熬夜能力強和刷題能力強,這樣的強者怎能成為祖國未來的擔當?一味地強調超時超前超額教育,忽視孩子的身心健康,忘記教育的本質,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成機械和木偶,那才是真正的災難。
看看這些年來網上報道的被分數逼得神經失常、跳樓自殺的孩子,你怎能不去呼吁給教育減負?對于農村孩子來說,無論是否減負,也拼不過校外培訓喂著、名師輔導著的城市孩子。農村沒法跟城市比,環境本身就存在巨大差距,怎么競爭?難度的增大,門檻的抬升,只會讓更多的農村子弟被擋在門外。
總有人拿古代的“懸梁刺股”“鑿壁偷光”來舉例子,強調寒門的逆襲,卻不知道這些故事恰恰體現了自主學習、自我學習的能力。寒門出身的貴子,沒有一個是僅靠死讀書而成就學業的。如果寒門學子沒有這些能力,照樣難出人頭地。世界上沒有天生的貴族,所有的貴族一開始都是寒門,正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但是農村最大的問題,是短視。在農村,好多家長認為隨便識幾個字就行,孩子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就會輟學出去打工。而現在留守兒童增多,隔代撫養更多的是溺愛,孩子的學習無人管理,老師管多了,這些所謂的爺爺奶奶還要到學校找事情。在農村學校,每天每個班級都有一些孩子完不成作業。和家長溝通,沒有什么用,父母遠在他鄉也管不了。作為農村孩子的家長,要重視孩子的教育,要有不同于身邊人的遠見,才能讓孩子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農村教育最怕的就是用“農村”二字來作為自己墮落和平庸的借口。限制我們進步的不是家庭的差異,不是地域的差異,而是心態和眼光的差異,是性格和意志的差異。
親愛的孩子,如果你連理想都被束縛,那之后的認知、理解、溝通和逆襲又從何談起呢?穿越階層壁壘,不是掛在嘴上的干巴巴的口號,而是無數努力和思索的結果。
平時上課能玩則完,不遵守紀律,不完成作業,回到家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從來不認真讀書學習,你能有個好成績,你能跳出寒門,老天真是瞎了眼。
親愛的孩子,只要不沉迷享樂,努力進取,就不會在無意識中親手封閉自己向上遷越的階梯。
所以,減負,不是讓孩子早點放學,不是不留家庭作業,不是讓孩子回家看電視玩手機;減負,不等于不努力。而我們農村的孩子大多數時間都浪費在手機和電視上,根本不需要減負,需要的是增加學習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