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部驢得水,眾生百態現。
? ? ?在這座鄉村小學里,堅守“農村教育實驗”夢想的幾個人,怎可能是惡人?可他們,每個人都犯下了罪惡。
? ? 裴魁山的惡是“貪欲”,他貪圖小財,不愿為學校發展奉獻一點個人利益;明明原則鮮明,率先反對以“驢得水”名義騙取教師津貼的他,卻也最輕易妥協,迫使他突破底線的是“津貼的數目以及如何分贓”;在愛情面前,他也是一個“貪婪者”,愛就要擁有,“得不到”就要把這種“貪”發展“怨”,甚至是“毀滅”。
? ? ? 鐵男的惡是“暴戾”,習慣以武力來解決問題的他,面對爭端的一貫做法是拿起剪刀高喊“誰敢從我這里過去我弄死他”……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槍”這種極端武器的恐嚇下選擇了趴下身軀磕頭求饒;選擇了讓自己的心愛之人假扮別人的妻子……崇尚武力的人在更強大的力量面前,最終的選擇是成為權利的走狗。
? ? ?張一曼的惡是“淫欲”,也許她追求的是自己的自由—— 以身體的自由抒發精神的自由:“我就是放蕩,我喜歡這樣,我愿意。我就想活的自在點”。在性開放者看來,這并不是大惡,可她錯就錯在,始終不懂,一個女人在復雜的環境面前,最大的自由不是兒戲自己的身體,而是獲得周遭的認可、獲得男性的珍重。
? ?
? ? ?孫校長有錯嗎?他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學校,欺瞞而來的錢款也幾乎全部用于學校和學生——他錯了,他的罪是“說謊者”:“驢得水”謊言的始作俑者是他,作為一個團隊的領頭人,他默許了“一曼的放蕩”“裴魁山的謾罵”和“鐵男的尚武”——看上去善良的校長在他自己的無意識中領導了一個又一個“惡”。對于他的懲罰,是被迫囚禁發出驢一般的嘶吼。
? ? ?這個大環境中,孫佳是唯一一個敢于“說出來怎么樣?!背黑鍋怎么樣?!天塌了又怎樣?”的人,故事的殘酷在于即便是她,也由于父親的懇求而被迫加入“說謊者”的隊伍,對于這樣一個堅守者,命運的善意是給了她該有的安排和敬意。
?
? ? ?至于鐵匠,他本是一個白紙一般的蒙古漢子,他的遭遇被自己理解為“被欺侮、被看扁、被利用”,是傷痛和自尊催生了他“報復”的惡。這個人物身上,我們似乎看到了如果所謂的“有教無類”是讓淳樸的人加入社會大染缸,那么,這將是教育最大的諷刺。
? ? ?西方圣經中將有《七宗罪》,這是我們身為人類生而帶有的“原罪”。《驢得水》講的是一個“罪”的故事,同時也是一個關于“底線”的故事。
? ? ? 中國自古就有“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的警戒,這似乎給出了關于“驢得水”這個困境難題最好的解答。因為播種善良猶如種樹,成長艱難而漫長;而罪惡,猶如野草,一旦種下便會瘋狂蔓延。
? ? 另一個真知是,“善良”這棵樹,即便成長漫長,可她終會參天,并且濃密成蔭,造福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