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游最近幾年很火熱,是大陸小資、文藝青年最青睞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也是我目前最想要去但還未成行的地方。
今年八月,我和二師兄已經辦好了入臺證等各種手續,但是時間一直定不下來,機票也無法預訂。最后生生拖過了簽證有效期。無論如何,臺灣今年還是要去的。
發出之前我的習慣是找幾本相關的書來讀一讀,了解一下想去的這個地方有什么歷史文化背景。當然不是LP之類的旅行指南書,而是當地的文化名人的作品。
比如,我去鳳凰古城之前,把沈從文先生的《湘行散記》重讀了一遍。當我去到鳳凰古城的時候,我不會太在意它被商業化的、浮躁的那一部分,我更多的是來感受這里的山水中還保存著的自然質樸的部分。如果對這個地方沒有了解的話,很容易就被它浮躁的表面所蒙蔽,覺得湘西再無美景。
這次臺灣之行,我也提前做了功課,這里推薦幾本比較有意思的書給大家。
1、《去臺北》 夏雨清 主編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推薦的第一本書就是“臺北自由行私家指南書”。感覺有點打臉,說好的不看旅行指南呢?
這不是一般的旅行指南?!笆鎳?,焦桐,朱振藩,曾郁雯,何健,馮明中,鈕承澤,韓良露,韓良憶,張國立,程昀儀,王文華,張輝誠,黃永松,陳升,張怡微。16位臺灣本土文化名人 × 25個臺北旅游私人地標。”看到如此強大的“導游”陣容,怎不讓人為之驚嘆。
書的第一篇序言就是臺灣著名美食家、散文家舒國治給你開出的小吃行程單:游臺北三天如何吃小吃。
我曾經讀過舒國治的旅行散文筆記《理想的下午》、《門外漢的京都》,都是極美的文章,把臺北、京都這樣的城市煙火氣寫得栩栩如生。就像一籠剛出鍋的小籠包端到你面前,熱氣熏蒸著你的眼睛。他是一個優秀的導覽者,告訴你,這座城市幾十年來平凡生活的模樣。但他有是一個十分會享受生活,懂得生活的人。他的文字不俗氣,不造作,更不過時,他的文章是最好的旅行預備手冊。
2、《書店本事》 郭怡青採訪撰稿 ?臺灣遠流出版公司
如果你喜歡臺灣文創,喜歡書店,想來一場文藝自由行,那我必須推薦《書店本事》這本書。
這本書記錄了臺灣43家獨立書店的故事。這些書店遍布全島,每一間書店都有自己的故事的獨特的發展歷程。臺灣導演侯季然拍攝了一套獨立書店紀錄片叫做《書店里的影像詩》,記錄了書里的四十家獨立書店的故事。一個書店一集,共有40集。
其實是先有紀錄片,后來再將采訪的內容整理出書的。
《書店本事》只有臺版,很少能買到,也比較貴,但是紀錄片的資源還是比較容易找到的,可以先看紀錄片。如果結合書一起看就更好了。
根據書中提供的店的介紹,還有地址,經營時間等內容,可以提前給自己制定一條臺灣獨立書店文創之旅路線啦。
3、《我們臺灣這些年》 廖信忠 ?重慶出版集團
隨著臺灣自由行的逐漸開放,大陸到臺灣旅行的人數劇增,大家對臺灣的印象才慢慢的變得自然親切。然而就是幾年前,海峽兩岸還充滿了各種誤讀誤解以及盲點。廖信忠這本書講述了臺灣三十多年來的發展變化。
他從自己出生的那一年,也是臺灣政治社會巨變的時代開始講起,像流水賬一樣記錄了自己從小到大臺灣的社會變遷。這是“一個臺灣青年寫給13億大陸同胞的一封家書”,看完以后,才發現,這么多年了,原來大家過得都不容易。
如果在你的印象里,臺灣依然只是一個政治符號,你對臺灣認識還停留在教科書里的話,建議一定要先讀一讀廖忠信的這一封“家書”。如今這封家書還在繼續寫,已經出版了《我們臺灣這些年2》。
另外還可以參看廖忠信的另外一本書《這就是臺灣,這才是臺灣》。這本書的寫作原因是他發現很多朋友去了臺灣依然不了解臺灣,所以重點寫了很多臺灣的城市和鄉鎮,深入了解臺灣,可以補充閱讀。
明末清初,鄭成功經營臺灣,是臺灣近代文明的開端。如果想要了解臺灣的歷史,這里附帶推薦一本歷史學家許倬云先生所著臺灣簡史:《臺灣四百年》。本書筆力深厚,簡單扼要,易讀易懂。了解過去,方能理解現在。
一口氣推薦這么多,你的閱讀能力還承受得了么?
不就是去旅個游嗎,真的有必要讀完這么多本書再去嗎?
讀書永遠不是生活的全部,也是不是生活的終點,更不是居家旅行的必需品。但是讀過書和沒讀過書,所看到的生活的模樣,是那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