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媽媽,救我”女兒剛回校就出事,一位媽媽哭訴:如果能重來,打死我也不曬這條朋友圈
? ? ? 當媽以后,我們熱衷于記錄孩子成長的瞬間,分享帶娃的幸福。
? ? ? 我們曬得喜滋滋,背后卻有人心懷不軌,想想都瘆得慌。
? ? ? 我們愛孩子,但更要保護孩子。
? ? ? “你女兒在我手上,半小時內給我50萬!”
? ? “我沒那么多錢,只有3萬3。”
? ? “也行吧!”
? ? ? 勒索50萬,秒變3萬3?打劫也能講價嗎?
? ? ? 浙江金華的劉女士,偏偏就遇到了這樣的奇事。
? ? ? 那天,劉女士接到女兒被綁架的電話,對方開口就是50萬。
? ? ? 一番周旋,劉女士竟然很順利地砍價到3萬3,她不禁起疑:還有這樣的好事?
? ? ? 她試探性地問:你知道我現在在哪嗎?我女兒總告訴你了吧?
? ? ? 對方突然支支吾吾:你女兒一直在哭......你,你不是在江西嗎?
? ? ? 這下劉女士心里有了底:雖然她祖籍江西,但早已在浙江多年,劫匪很可能是竊取個人信息后,以綁架之名敲詐勒索!
? ? ? 于是,她裝暈穩住劫匪,想辦法與女兒聯系,確認她安全后,拿著錄音就報警了。
? ? ? 不得不說劉女士太機智了,及時發現疑點,大飆演技,將劫匪打了個措手不及。
? ? ?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有這樣的心理素質和好運,更不用說如今犯罪手段層出不窮:
? ? ? 聲音合成、圖像ps,許多父母救子心切,散盡家財,若是孩子被騙,更是不堪一擊。
? ? ? 如果你覺得安全教育還早,罪犯只會慶幸你的孩子什么都不知道。
? ? ? 無論家長還是孩子,都要早點擰緊安全教育這根弦。
? ? ? 毫不夸張地說,只要有一個人的朋友圈,就幾乎能掌握TA全部的生活。
? ? ? 不少父母喜歡在朋友圈曬娃,吃什么、玩什么、學什么,恨不得睡覺洗澡都直播一遍。
? ? ? 然而這些看似平常行為的背后,卻在為犯罪提供溫床。
? ? ? 貴州一位媽媽小娟,就差點因此被敲詐300萬。
? ? ? 小娟朋友圈里一片歲月靜好,前男友鄭某看到了,便想和她借錢,不料卻被拉黑了。
? ? ? 鄭某一氣之下,根據朋友圈的照片順藤摸瓜,綁架了小娟7歲的兒子,勒索幾百萬。
? ? ? 直到次日凌晨,警察才在廢棄的危樓內,救出瑟瑟發抖的孩子。
? ? ? 可以想象,如果孩子因為這張照片遭遇不測,小娟一生都要在內疚中度過。
? ? ? 當你沉浸于曬娃的樂趣,不知多少別有居心者正躲在暗處,摩拳擦掌。
? ? ? 中新網曾發布一項調查稱,兒童受侵害事件中,近六成為熟人作案,無論男孩女孩都面臨著受害風險。
? ? 別低估社交平臺上所謂“好友”的惡,當私人信息淪為兇器,第一個受傷的就是孩子。
? ? ? 某節目曾做過一次利用朋友圈信息欺騙兒童的測試。
? ? ? 甜品店里,騙子伺機和獨自等媽媽的小女孩搭話。
? ? ? 一開始,小女孩十分謹慎,眼睛里寫滿了防備。
? ? ? 然而騙子早就做好了功課,從朋友圈知道了女孩和媽媽的名字,親熱地和孩子攀談。
? ? ? 隨后還掏出手機,把在朋友圈找到的合照給孩子看。
? ? ? 層層圍攻之下,小女孩徹底瓦解了疑慮,跟著騙子走了。
? ? ? 而此時后臺的母親早已淚流不止,她做夢也想不到,曬娃竟成了傷害孩子的罪魁禍首。
? ? ? 有調查顯示,50%戀童癖網站的照片都來自各種社媒體。
? ? ? 這些照片或用以盈利,或被用作虛假新聞,甚至網上欺凌。
? ? ? 這些常人眼中再普通不過的兒童照片,在變態眼里就像獵物一樣誘人。
? ? ? 不敢想象,孩子若落到這幫人手里,會遭受怎樣的欺辱和折磨。
? ? ? 英國第三大銀行巴克萊,根據統計發出警告:
? ? ? “曬娃”將在十年后讓三分之二的年輕人面臨身份欺詐,造成每年6.67億英鎊損失,到2030年,每年將產生740萬起身份欺詐事件。
每一次炫耀和分享,每一次收獲點贊的滿足,可能都會給孩子埋下地雷。
別輕易將孩子暴露在充滿風險的互聯網,別等到現實給了我們一耳光,才認清人性之惡。
別總以為孩子小、不懂事,才會被騙,有些接近成年的孩子,面對騙局也無法逃脫。
BBC等外媒報道,2020年上半年,澳大利亞悉尼發生了8起中國留學生綁架案,總贖金折合人民幣1600萬元。
然而,有些綁架案不過是詐騙犯自導自演的“云綁架”。
上海姚先生曾報警稱,在英國留學的兒子被人綁架,索要贖金150萬。
綁匪用兒子的微信不斷進行威脅、催款,甚至發來兒子裸體被綁著的照片,以及求救語音:
而當警方最終找到孩子時,他卻安然無恙地呆在酒店里,根本沒有被綁架。
這到底怎么回事?
原來這種“綁架案”的套路是:
詐騙者冒充公檢法人員,騙孩子涉嫌洗錢罪,如果不配合調查,就會面臨牢獄之災。
? ? ? 由于詐騙者事先竊取了個人信息,還能炮制像模像樣的《國際刑警通緝令》,孩子通常會信以為真。
? ? ? 接著,詐騙者又會以“案件涉及密”為由,警告孩子絕對保密,還要接受24小時監控,否則就會“依法治罪”。
? ? ? 等到孩子住進酒店與外界斷聯,詐騙者就會用合成的圖片和聲音,猛敲其父母一筆。
? ? 其實,冒充身份以配合調查為由詐騙,是老掉牙的套路了。
? ? ? 可偏偏還是有這么多孩子,輕易被唬住、被操縱,言聽計從。
? ? ? 首先是因為劫匪狡猾,利用個人信息編造極其逼真的謊言,但也是由于留學生普遍低齡、孤立、無助又單純,一旦騙子借著權威身份,言之鑿鑿,孩子就瞬間失去判斷分析能力。
有句話說得好:
? ? ? 無論什么年齡什么學歷,只要還有輕信他人的思維習慣,那就是死穴。
? ? ? 說到底,孩子被泄露的隱私,脆弱的心智,以及對侵害的無知,都在讓犯罪分子有機可乘。
? ? ? 父母花巨資供孩子出國讀書,就是為了搏個好學歷、好前程。
? ? ? 但比分數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獨立生活的機會,培養明辨是非的判斷力,冷靜客觀的思考力,高度警覺的防范力。
? ? ? 精神的獨立和身體的安全,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 ? ? 關心孩子學習技能發展之外,千萬不能忽略安全教育和思考能力的底層設計。
? ? ? 尼采說: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
? ? ? 身處網絡世界,我們同樣要以凝視深淵的警惕,保護、教育孩子。
警惕常見的詐騙手段
? ? ? 知道明星為什么總把孩子護得嚴嚴實實的嗎?
? ? ? 不隨意發孩子正面照、個人信息和生活習慣,就是這個時代最好的保護。
? ? ? 同時,父母也有義務讓孩子隨時對無法證實身份的人保持警覺,尤其遠離以下幾種人:
自稱警察、銀行人員、快遞員的人;
自稱父母朋友、同事的人;
尋求幫助等搭話的陌生人;
莫名其妙讓你保守秘密的人。
? ? ? 哪怕是孕婦、老人、小孩這類弱勢群體也不能輕信,他們很可能是罪犯的“誘餌”。
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當然重要,但是在孩子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又沒有家長監護的情況下,我寧愿告訴孩子:
? ? ? 你不必那么善良,因為你是孩子,為了自保拒絕他人,也不會有人怪你。
? ? ? 你的善心,不該成為被人利用的把柄。
教會孩子正視“人性陷阱”
? ? ? 很多時候并非騙子高明,只是抓住了人性的弱點,讓人變“傻”。
? ? ? 不貪小便宜,不湊熱鬧,不隨便好奇,是繞開詐騙陷阱的根源。
? ? ? 國內外無數實驗都在說明,想要拐走一個孩子,一點零食玩具,甚至一條小狗就夠了。
? ? 如今,網絡上針對孩子的騙局層出不窮:
? ? ? 免費游戲裝備,充值紅包返現,誘導裸拍,就連網課平臺都滲透了不良信息。
? ? ? 但最可怕的不是四處陷阱,而是陷阱就在眼前,卻渾然不覺。
? ? ? 我們總是不愿給孩子宣揚社會和人性的陰暗面,但事實是,我們無法將孩子永遠保護在玻璃罩里,也無法時刻幫他們去偽存真,保駕護航。
? ? ? 孩子們唯有早日正視人性中的貪婪、虛榮、嫉妒和恐懼,才能學會用智慧和勇氣,照亮隱秘的角落。
多溝通交流,及時發現問題
? ? ? 疫情期間,一位一線護士的10歲兒子,3天游戲充值10萬元,幾乎花光家中積蓄。
? ? ? 原以為這是個熊孩子,但看了他和爸爸的聊天記錄,我卻不禁心疼他。
? ? ? 孩子催錢,爸爸轉賬,除了簡短的交流和數字,一句“廢話”都沒有。
? ? ? 父母不在身邊,也沒有任何詢問和關心,孩子若是遭遇不測,危及生命安全,該如何是好?
? ? ? 這段時間,發生了不少青少年自殺的悲劇,有人說現在孩子心理太脆弱。
? ? ? 殊不知,我們只看到了自殺的果,卻無視了背后的因。
? ? ? 心理學家說:
? ? ? 行為問題的背后,幾乎都是關系問題。
? ? ? 關系就好比管道,關系管道通暢了,什么都沒關系。關系管道不通暢,什么都有關系。
? ? ? 內心通暢,樂于交流的孩子,哪怕犯了錯誤、遇到困難,也不容易偏激。
? ? ? 而如果心有郁結,則任何小事都會引發危機。
? ? ? 多關心,多交流,多溝通,很可能就拯救了孩子的一命。
? ? ? 都說大數據時代無隱私,技術提供了便利,也帶來無可避免的風險。
? ? ? 其實我們要防的并非網絡本身,而是要和孩子一起辨識人性,不要輕易跌入圈套;同時為自己敲響警鐘,不要被戳中死穴,在人性陰暗的沼澤中不可自拔。
? ? ? 世間最美好的一個詞,莫過于“虛驚一場”。
? ? ? 愿所有孩子,都能在真正見識社會險惡、江湖兇險之前,學習好自我保護這門課,闖人生路時,披荊斬棘,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