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寫作,很多人就會抓耳撓腮(包括我自己),認為寫作是一件很難學會的能力,需要天賦,需要意志力,需要長期積累。聽了粥老師(新媒體寫作30講)后,我認為沒有大家想的那么難,以下聊聊我的心得。
1.格式化寫作
過去看那些優秀的文章,認為作者是天賦使然,但聽了粥老師得課后,原來他們有自己的“套路”。例如,李笑來老師在寫《七年就是一輩子》,用的就是寫作八步法,整本書都是這八步法來寫的,這就是他的套路,掌握它,寫作就不難了。
核心思想有了,下面我們還需建立整體模型。
2.程序化建模
這是軟件工程的方法,把產品按照用戶的角度建立核心的應用模型,使用戶易于使用。好比粥老師把《新媒體寫作30講》為了讓大家能記住,能應用。劉把前15講按照:選題;立意;框架;初稿(填充素材);打磨初稿。這五個模塊我們日常練習的應用步驟,不但我們頭腦中邏輯清楚,非常易于行動。
3.公開化,任務化練習
上面說了練習的操作步驟,但并不能讓你學會寫作,還需要加強練習次數,因為寫作從本質上說是一門手藝,手藝的特點是熟能生巧。
另外寫作應公開化,就是在固定的平臺持續的輸出,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你能收到積極的反饋,能及時改正、調整你的文章;二是練習任務化,自己定一個寫作計劃,比如每周寫兩篇文章,一開始任務不要太重,慢慢來,才會更快。
4.刻意模仿高手
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要向什么樣的人學習。例如,富蘭克林在青年學習寫作時,就向英國《觀察家》中的文章學習,先模仿語句,在積累詞匯,最后完善總體結構和邏輯。最后成為深受美國人民愛戴的作家。
寫作想成為高手,先從模仿高手開始。
掌握寫作能力=核心寫作套路x每篇刻意練習x練習次數。
以上的總結很不成熟,希望大家多提意見,祝大家在寫作這條路上越走越好,也祝大家今晚考試通過,一起攜手進階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