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來源:我的一個道姑朋友
攝影作品:《清竹佩》
七年前,華陰城里住著一個少女。
她是一個調皮的姑娘,爹娘在她出生那一年就得瘟疫去世了,只剩她和奶奶一起生活。
她從小沒見過父母,心里倒也沒什么特別的悲傷,只是有的時候看到別的孩子和爹娘一起走在街上,會有一點點失落的感覺。
可是大多數時候她還是一副沒心沒肺的樣子。奶奶供不起她上學,她便每天自己游玩,上樹摘果,下河抓魚,無所不能。傍晚的時候帶著“斬獲”來的戰利品回到奶奶的攤位,驕傲地給奶奶展示,就像一個小英雄一樣。“佩玖,你今年都十五了,還是那么孩子氣。”奶奶接過她手心里的野果,“今天又去哪了,衣服臟成這樣子。”“今天去了后面的山林,可遠的地方呢!”她指著遠處的一座山。那座山很高,像突兀插入云朵的一把刀刃,山間云霧繚繞,蒼翠的顏色看起來很神秘。“以后別去那里了,這么遠,出了事奶奶可沒法管你呀。”奶奶突然表情變得凝重起來。“我不知道還有多少時日了,你爹娘都不在,我最擔心以后你該怎么過…”“奶奶,佩玖不許你說這些話!我們快收攤回家吧,佩玖以后不會不聽話了!”她最看不得平日里慈祥的奶奶變成這種樣子,每每如此她心里就像擰住了一樣,很難過很難過。大大咧咧的瘋丫頭楊佩玖也有傷心的時候。“奶奶,你能不能多陪佩玖幾年呀。至少等到佩玖嫁人了好不好?”那天晚上,她摟著奶奶的胳膊,說道。“傻孩子,奶奶還沒看到你嫁人成家呢,怎么可能走了呢?奶奶命硬,還能活好久呢!”“那我就放心了…”她依偎在奶奶的懷抱里慢慢睡著了。
如何能放心呢?其實兩人都不放心啊。
這種沒有準頭的生活對她已經是一種常態了。不定時而來的憂慮和不愿再去想的疲憊交替進行,生性活潑的她便會不定時地傷感。奶奶每天經營的小藥草攤位盈利也微薄。奶奶年紀大了,不能自己去采藥草,她便每天跑去附近的荒郊野外,幫奶奶找各種珍貴的藥草,若是能賣個好價錢,她們還能偶爾改善一下生活。
再大的憂慮也是困不住一個年少的小丫頭的。她每當跑去山林里尋找藥材的時候,就會把煩惱拋到腦后。相比華陰城里沉甸甸的氣氛,人們連活下來都已經用盡了力氣,她更喜歡待在一叢叢參天古樹的懷抱里不出來。
雨季快要到了。華陰城最近時常下雨,那雨點不分時間,前一刻還是晴空萬里的午后,下一刻不知從哪里飄來一朵烏云,這雨說下就下了起來。買不起漂亮的小花紙傘,她便戴一個斗笠,風雨無阻地去山林里逛。在艱辛里長大的姑娘從不嬌氣,受得起,也已經習慣風吹雨打。那天她照例去山下的一處野地里尋草藥,一株一株地放進圍裙口袋里,很快那小口袋就被塞的滿滿的。華山腳下的那片樹林,野獸很多。奶奶警告過她不要往深處走,她這次偏偏忘了這勸誡,想要看看里面的土壤生長著什么可以賣錢的“奇珍異寶”。
那里面確實好東西多,可是倒也沒看到什么猛獸。她愈發勇敢地向深處走去,看著塞的滿滿當當的口袋,還不禁哼唱起小曲兒來。當一只猛虎向她撲來的時候,她后悔了之前所有的想法。外面微雨不停地下著,林子里瘴氣重,她看不清楚眼前的道路,朦朧地看到哪里有路便向哪里跑去。她跑過的全是狹窄的道路,那老虎卻靈活的很,無論何時回頭望去它都在身后,保持著一個恰當的距離,好像隨時可以猛撲過來,把她撕咬成碎片。“怎么辦,我不會死在這吧,奶奶還在等我呢…”頭上的斗笠跑掉了,衣服都濕透了,她急得想落淚。眼前氤氳的水汽卻讓視線變得更加模糊,她便只能把這種想哭的欲望生生壓回心底。
畢竟眼前最棘手的事,還是逃命呀。隱約之間她好像看到不遠處山腰間有一個小庭院。看起來像一座寺廟似的。“若是那里有人就好了,一定可以救我一命。”她的雙腿變得有些酸軟了,她決定賭一把,拼盡了最后剩下的一點力氣,向那座寺廟奔去。然而當她終于到達那里時,卻發現空無一人,里面陳設著人們的日用品,也許偏偏趕巧這里的主人不在吧。
“真的沒有力氣了……”她絕望地癱在地上,眼看那老虎越來越近。忽然背后一只有力的手猛的把她拽到后面,“你是誰?來這里做什么!”她沒理會那人,只看到一個白色的身影,手持武器把那老虎嚇退了好幾丈遠,向虎口中投出的藥丸落得精準,那老虎馬上變得衰弱不堪,慢慢地走開了。
那白衣的身影回過頭看她的時候,她還驚魂未定,癱坐在那里說不出話。“嚇壞了吧?也是,我剛才太兇了。”這白衣人是一個和她年齡相仿的少年,長發束在腦后,眼神很溫柔。那少年不過十六七歲光景,長發白衣,頗有些仙風道骨的模樣。只是一番搏斗后臉上劃破的幾道血痕顯得有點狼狽。“姑娘先在房檐下躲一會雨,我去取傘,送你回家。”少年神色匆匆地跑去屋里,留她在屋檐下。她看著檐上滴下來的水滴發呆。那少年的出現超出了她的預想,驚鴻一瞥似的,一瞬間驚艷了她。
“姑娘,我這也只剩一把傘了。這樣,你用傘,我多淋點雨沒什么事。”少年有點愧疚地看著她。“你淋雨多不好,一起進來吧!”“可是這……”他看她一副不懂男女授受不親的天真模樣,也不太好解釋,便為她撐了傘。他刻意和她隔開了些距離,傘向她身上傾斜著,以至于他的大半個肩膀都露在外面。
“姑娘,你家住何方?”“你帶我走出這片竹林我就知道差不多啦,我家離這山很近的,就在山腳下的華陰城里。”她能感受到他摒得很平穩的呼吸,一口口空氣撲到她臉頰上,熱熱的。
吹得她心里癢癢的。這少年乍一看沒什么,仔細看來,還很有清秀俊逸的氣息,她看得有點出神。
就這樣,走到華陰城的入口,少年停下了腳步。“姑娘,把你送進這城,我便不再跟去了,免得人們閑話。你若覺得不安全,我跟在你后面,護送到你回家了便是。”他把雨傘遞到她手中,順帶了一個小符牌。“姑娘把這帶在身上,也許能護身。看姑娘孤身一人,這也是我的一點心意。”
“我認得這里的路啦!”她小聲說。“那我就回去了,姑娘不必把傘還給我,權當人情一場吧。”他轉身,飄逸的發辮在空中飛揚起一個好看的弧度。“請留步!”她有點著急地喊住他,“公子對我有恩,請問公子尊姓大名,佩玖來日一定回報!”說著,她掏出兜里幾株草藥,塞進他手里,“收下吧,這種草治擦傷很管用的!”“我么?”他笑了笑,“叫我懌心就好。”那個干凈的笑容很好看,好看到她能在心里記一輩子。“懌心……真好聽的名字!”她看著他的背影在雨幕里淡去,直到看不見了,撐著傘無比歡快地跑回去,踏過的小水坑把泥點濺在她的腳踝上。
回到家的時候,她頭發蓬亂,衣服濕透了,褲腳臟兮兮的,斗笠丟掉了,撐著一把陌生的傘,衣兜里塞了滿滿的草藥,看起來像個小乞丐一樣。
“你怎么把自己弄成這樣!”奶奶今天提早收攤回家,給她做了她最愛吃的紅燒魚,她卻狼狽地如此晚歸。
“奶奶,我在山里采草藥的時候從山坡摔下來了。”她笑了笑,拍拍自己身上的泥土。“地滑,我沒站穩嘛,你看,我一點事都沒有呢。”
“你的斗笠呢?還有這傘是……”“斗笠摔丟了……有個好心人把我救下了,這傘是他給我的。”說到這,她腦海里浮現出那個少年的笑容,不由得面色變得緋紅。“佩玖啊,這一桌菜都涼了。奶奶再給你熱熱啊……”“奶奶歇歇吧,我自己去熱飯就好!”她端起那些好吃的飯菜,顛顛地跑進廚房里。也許是有一個可以念想的人,一切疲累和心酸都能暫時被歡快所代替。
那天晚上,奶奶和她聊著聊著,便說到了婚嫁上。
“佩玖,你以后想嫁給一個什么樣的郎君呢?”“我呀,我想想啊。”她窩在奶奶的懷抱里,撒嬌似的躺著。“我希望他有黑黑的長頭發,會武功,而且,要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哎,主要還是要對我家佩玖好呀。”奶奶摸摸她的頭,“你還是太小了。”“您說的是。”她轉過身去,面向紙窗。下過雨后的華陰城格外清澈,月光透過窗戶紙投進來,顯得很皎潔。她躺在被子里,輕輕閉上了眼睛,想著那個名叫懌心的少年。
“他該回去了吧,也許現在也要睡覺了。”她這樣想著,心里有種甜絲絲的感覺。之后的日子很平靜,她心里的波瀾卻從未平息。那個少年的樣子一直在她心里出現,搞得她有時候都不能專心做事情,睜眼是他閉眼也是他。
她很想再見他一面。她時常翻出那符牌,前前后后地看。她和許多一起玩過的伙伴們打聽過,終于有人說,華山上有一個道觀,里面有一些道士,他們樂于助人,但從不下山。
她想,也許他就在那里面吧。
她用自己攢了很久的零用錢里拿出一大半,買了一盒桂花糕,用小籃子裝好,向山里走去。一路上她把那符咒掛在胸前,一直念念有詞,說來也奇妙,這一路上沒有出現任何危險。她看到那座小小的道觀,沖了過去,急切地敲門,問懌心道長在不在。里面熱心的道士們聽說有人來找懌心小道長,便都匆忙地去找他。“小施主稍等一會啊,懌心上山砍柴了,已經叫人去喊他下來了,很快的。”一個年長的道士和她說。“不急不急,有勞你們了。”她露出一個文靜的笑容,如一株弱柳似的站在那里。快要見到那個心心念念的人了,她看起來鎮定自若,心里早已經風起云涌。
半個時辰后,他來了。
他那天穿了一件青蘭色道袍,一束長發還是那樣綁在腦后,一副干凈清爽的模樣。
“懌心道長,你那次救我的恩情,小女子實在無以為報,我今天帶來了一盒桂花糕,道長收下吧!”“你竟然還敢只身一人來這個地方,只為了報恩?”他有點疑惑,上下打量著這個女孩。“你怎么過來的?”“我帶著你給我的那個符咒呀!說來真的管用,一路上什么危險都沒有。” 她一臉欣喜,手不自覺抓住了他的胳膊。“哦,對不起,我太激動了。”她又輕輕把手放開,羞紅了臉。懌心向長老請了事假,來陪這個遠道而來的女孩。他們在樹林里走走停停,林里難走,不時的他便抓著她的手臂,慢慢的,少年和少女也不再害羞,笑著鬧著,和其他的孩子無異。
談笑之中,她得知他是一個棄嬰,從未見過生身父母,被這里的長老撿到后才得以保住這條性命。此后他便忠心行道,以報長老救他的恩情。原來,這世間的人們都活在一張巨大的網里,各自都有著恩情的牽絆,大至性命,小至虧欠。
傍晚時分,她該回家了。
這一天下來,桂花糕分吃完了,小籃子里也裝滿了采好的草藥。“讓你自己回去我不太放心,我還得再送你一次。”少年搖了搖頭,無奈地笑了笑。“懌心道長,你真好!”她雀躍著,“那這次恩情我又該怎么回報呢?”“我不知道啊,你看著辦咯。其實沒什么,不用你這么辛苦地回報的。”那天是晴天,少年和少女的身影被夕陽拉得很長。就這樣,她隔三差五去給他送些東西,有時是茶點,有時是她兒時最喜愛的玩物。借著這個報恩的名義,她想把她所有喜歡的東西都送給他。他對她不放心,每次也會送她下山。這條山路承載太多他們的故事了。她十七歲那年,奶奶去世了。早晨她醒來的時候,沒有照例的早飯擺在桌上,無論她怎么搖,奶奶都醒不來。平日里關系好的街坊四鄰幫她辦的喪禮,此后,只剩她一個人,孤零零地在這世上,不知道該怎么生活下去。積蓄都要用盡了,她已經到了一個走投無路的地步。終于,她開始收拾家當。把衣服和值錢的財物打包好,其他東西當掉,便前往道觀。不如做個道姑,清心寡欲,遠離這世間的塵囂。一路上,她感到掛在脖頸上的符咒異常沉重,在胸口撞擊著。她走得很急促,脫口而出的禱告一遍又一遍。她已經失去了所有擁有的東西,絕不能再讓自己在投靠他的路上喪命。
那天,她跪在眾道士面前,虔誠地說出了自己要入道的愿望。
清心寡欲,戒癡戒嗔,不染私情,戒葷茹素。這條路沒有回頭的余地,一旦走上,就要和這些清規戒律相守一輩子。把剛剛過肩的頭發盤成發髻,穿上玄色道服的時候,她已經是這道觀里唯一的一個小道姑了。
開頭幾天,她總是走不出悲傷的。整晚整晚地在被子里哭泣,做什么都無精打采,臉色越來越蒼白。
道士們時常說,“這孩子還沒有走出俗世啊,過一段時間就好了。”只有他知道她有多脆弱。他常遠遠地看著她,很心疼,又不知道能為她做什么。看著她日漸消瘦,茶飯不思, 他便每天從飯堂里拿來點其他的吃食,用油紙包好,放在她房門口。她每次看到了都會拿回房里,他不知道她吃了沒有,也許有的時候她會倒掉,但她最近氣色貌似好了些。看著她慢慢好起來,他心里的擔子也好像輕了些。后來的修行里,其他道友們看他們年齡相仿,便讓他帶領她修行。他手把手教她劍術,他的動作很輕,劍峰溫柔得像流水一樣,一招一式都引得起她心里的驚鴻。他帶她上山砍柴,挑水,有重活的時候幫她多分擔一些,只為了讓她輕松一點。他帶她看道觀里長老煉丹和做過的法事,這種時候她又感到他是如此正經的一個人。她不知道他對她有沒有類似這種暗暗的情愫,她和他在一起的時候感到很溫暖,可晨鐘暮鼓的從道生活從不允許教徒們有私情,她只能把這份感情隱藏得很深很深,她不希望他背叛自己的信條,卻也不希望他太過虔誠,以至于他心里只有教條,沒有留下給她的余地。
而她,很想做一個清心寡欲的道姑,但心里的那份感情總是按捺不住,時不時出現在念頭里,攪亂她的思緒。
快到新年了,道觀里要做祈福,道士們要下山采購做法事要用的東西,這是平日里不出山的道士們唯一可以接觸俗世的機會。她沒有去,他則和一個年長的道士一起去了。他去了七日,她念了七日。這七日沒有了放在房門口的小饋贈,她才明白那是來自于他的關心。雖然這七天沒有了來自他的關心,她卻欣喜得異常。心里隱藏的情愫得到回饋是一件很讓人心動的事,況且正巧來自那個心心念念的人。
她做活做的格外賣力,把道觀收拾得很干凈,地板幾乎都要閃出光來。她要等他回來,讓他看到他沒在的這段時間里,她有多勤奮。他回來的那天,帶回來很多她沒見過的物件。對那些東西她沒多大興趣,僅僅是看到他,就足夠她歡喜。那天晚上他竟然主動邀她出來散步。他從衣袖里掏出一個小布包,里面有一小袋炒豆子,還有一盒胭脂。
“也不知道你愛吃什么,就隨便買了點。你馬上就要十八歲了,姑娘家都愛漂亮,沒事做的時候打扮打扮也好。”“你買這些,讓師兄看到多不好…況且這胭脂看來也不便宜呀。”她紅著臉說。
“沒人發現的,胭脂也不太貴。”他看著別處,“我也不太會挑,你就安心收下便是。”她小心地接過,拿在手里,心里小鹿亂撞。“佩玖,你說,思慕一個人是什么感覺?”他驀地問道。
她心里一緊,莫非他要表達心意了么?他仰頭看著月亮,林間的月光總是被樹葉分割成好幾塊,映得他的臉很白凈。“我想,大概一個姑娘不會拒絕紅妝,也不會拒絕綾羅綢緞的衣裳吧。”
“是呀,一定是……”她的聲音變得顫抖。她心想,莫非他還要送自己漂亮的衣服么?這樣一來就打破了教規了,不過如果他真的對她有意,她愿意為了他打破規矩,一起還俗。“佩玖,我在市井閑逛的時候,看到一家胭脂鋪的姑娘。”他眼睛里閃過從未有過的光芒,“她真的很美,比這月亮還溫柔。這盒胭脂就是從她那里買來的。”
她心里猛的一涼。
“她喜歡把臉畫得粉嫩嫩的,平時愛穿紅色的衣裙…佩玖,你說這就是喜歡一個人的感覺嗎?”“是吧……也許是。”她的臉色凝固了,“我有點累了,先回去了啊。”
都是自己想多了嗎?本以為他沒有如此強烈的情欲,所以不敢向他表露心意,卻沒料到他將他罕有的愛情給了其他人。
后來,時間過了三年。他不時偷偷下山,買幾身俗人的服裝,打理好后裝作不經意地去光顧那姑娘的店鋪。每每帶回來些化妝的小物件,便贈與她。她不想接受,也想不出理由拒絕,那只不過是他為了追求另一個女孩的附贈。
她問他為何不速速還俗,這種介于二者之間的生活很難過,他說,他想慢慢修煉自己的閱歷和武藝,到時候可以護那女孩平安。
他決定還俗的那年,她二十一歲,他二十三歲。
她記得那時,他恭敬地和道觀里的長老們和道友們道別,對他類似于“離經叛道”的行為表示歉意,并說要把以后掙到的錢捐給道觀,當做回報。
“循道之路很長,很苦,你既已決定入此路,便不要像我一樣有雜心了。也許我從來就不是一個虔誠的教徒,只怨造化弄人吧。這輩子,我欠這道教的。”他和她道別時說。
“你去吧,俗世令人歡喜的事還很多,任重道遠,我也需要時間斬斷牽掛。希望你過得幸福。”她平靜地說。
看他轉身下山的那一刻,她的世界都要崩塌了。他下山的那條路,滿滿的是她和他的故事啊。如今他要踏過這路去尋別人了。一座山成了兩種人生的分界線,一側是寡淡的孤寂,另一側是喧鬧的繁華。道觀里人們消息很靈通,次年,她聽說他要成婚了。新娘子是那個胭脂鋪的姑娘,人長得很漂亮,待他很溫柔。
其他道士們默默為他高興,唯獨她,是不可能悄無聲息地祝福他的。
她怎么可能愿意祝福?她寧可選擇詛咒。
他成婚那天,她換了一身衣服,悄悄去了他的婚禮。
他變得愈發英俊,眉宇間已經多了幾分硬朗的氣質。新娘小鳥依人,妝容精致。他站在那新娘身旁,兩人般配地無可挑剔。那女孩的父母一臉贊許地看著這個年輕人。
突然她腦海里閃現出一個畫面,奶奶在旁邊,看著他們兩個成婚,拜堂,沒有其他的親人,只有他們三個人。
這畫面晃了晃,便化為泡影。
她看到他笑盈盈地接過賓客們的禮物,那些禮物一個個都用喜慶的紅紙包好,精致的很。
她最后一個走上前,“我本是路過,看到你們家有喜事,沒有厚禮相送,就把這雨傘贈與你們吧。”她拿著那把傘,自從七年前他送給她后,她從未用過。變賣家當的時候也沒有當掉它。他認出她的眉眼,眼里閃過一絲驚詫,卻又很快壓了回去。新娘注意到了這一細微的變化,便問道,“官人先前認識這位姑娘?”
“當年做道士的時候結識的一位道姑朋友,沒想到會在這里遇到。”
“這把傘跟我很多年了,是我很久以前愛慕的男子贈與我的。身上沒有其他可以當禮物的東西,便把這送給你們。祝你們白頭偕老。”“那么,我便替拙荊謝謝這位姑娘的贈禮。”他恭敬的一字一句都如針刺一般,刺在她心里。“真好!”那新娘握住她的手,“姐姐本是路過我們的婚禮,還能送上如此祝福,小女子真的很高興呢!姐姐也來喝喜酒吧!我們份子很足,權當請客了。”她僵硬地笑了笑。“罷了,我還有別的事情,偶爾路過罷了,不必致謝。”她沒有再去看他的眼神,她怕控制不住想要抱住他的沖動。離開的一剎那,婚宴上人頭攢動,新人忙著敬酒,沒有一個人看到她轉身后山洪般的淚如雨下。總算,讓他知道了那份心意。這樣也比埋在心里一輩子好多了。遇見你的時候,你是四月檐上雨;放棄你的時候,你是人間驚鴻客。
要是在一起了,苦惱和阻礙也多。倒不如遠遠觀望他的幸福吧。她這樣寬慰自己。她買了一包炒豆子,悄悄又回到了山上。那天晚上她抱著那包豆子,泣不成聲。從那之后,她成了一個真正的道姑。像一個世外高人一樣修道,不染塵俗,也不入世。
兩年后,她便逝世了。她走得很安詳,沒有病痛折磨,身上也沒有傷口,就像她的人生只允許她走到二十四歲一樣,壽終正寢。
許是當年她抓他衣袖把他驚動了,又或是那桂花糕捂得不夠熱,抑或她的深情表達得太晚,他早已沒有了機會把這感情細細消化。他們都不是虔誠的信徒,一個還俗,一個心里住著個放不下的人。她想過,“也許我當年該勇敢一點,在傘下擠進你的懷抱,或者那天晚上散步的時候吻你?如果那樣做了,現在想來,你也許不會把我推開,而是擁我入懷中吧。”“我的人生沒有什么值得稱道的事,家世不好,親人一個個離開我,沒有學業,沒有事業,就連修道也沒做到心無旁騖。”
她死后,一個門下的小道士為她立了一塊墓碑。上面不知道該寫些什么,便只拙劣地刻下了“佩玖”二字。
后來時間過得飛快,華陰城過了花季,又過了雨季。這樣來來回回了七八個年頭。一個雨天,一白衣公子出現在道觀前,打聽佩玖道長在不在。門前徒弟說她仙逝很多年了,生前留了一句話,“生何其苦,死方極樂。”那公子便把油紙傘放在她墳前,失魂落魄地走了。那天,雨下得很大很大,像極了他成婚那日她轉身涌出的淚水。
也許上天也會流著淚嘆息,人間又多了一場錯過。? ? ? ? ? ? ? ? ? ? ? ? ? ? ? ? ? ? ? ? ? ?
模特/文案…:@墨兮—祝
微信:ZYP1314X
攝影/后期:@南震修
微信:xp8181201
作者:知乎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845161/answer/169465802
音樂鏈接:http://player.kuwo.cn/webmusic/play?mid=MUSIC_7100075&f=ip&t=usercopy&s=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