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為子君,為自己。
對于文章,確實不同時段讀會有不同的感悟。初見這篇時很早,直到大學語文中有這篇,而那時神奇的老師也是大力推薦,才零零碎碎地讀完。但那時的意氣風發的少年如何懂得通篇的空虛與悲哀呢?前日里為了找一本能夠花個把時間就能夠看完的,又正好看到有人問周氏兄弟終如參商之事,就想到了這篇。躺在逼仄的旅館里,房外是破舊臟亂的火車站舊樓,一圈圍住的筒樓一般,望去是頹敗而烏煙瘴氣的網吧,想到第二天令人不安的考試,結合自己一直憂慮過重的心境,終于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將身心都投入地看完了。
子君和涓生只是過得了富貴過不得貧,過得了激情而過不得瑣碎。愛情在貧窮和瑣碎中被消磨,被剝離成碎片。直到涓生追悔莫及而收不回話,直到子君的逝去而戛然而止。
在之前,我也曾感于幾本喜歡的言情,全身心的投進去后就是如此。逝去之殤,是滿腔的情懷都被一下抽空了,空著那一張嘴,急于吶喊,卻已經失聲;不同于被澆滅的火,而是恍惚間什么都沒了。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我從前不知,但幸而終有一天深深找到了那一番被抽空的感覺,想睡而不得,閉眼而不得,見著“那匹小小的、瘦弱的、半死的滿身灰土的”阿隨,心跳一停,再直跳起來……行事也覺無味,食甘如嚼蠟,美好的色彩也不過被潑了灰,四望,我只如局外人一般的存在于這世界,我自有廣大的虛空,四面是死的寂靜,低頭看的是不斷不斷被侵蝕的靈魂。原本的希望、歡欣、愛、生活的,全都黯淡了,逝去了,留有的虛空,填而不滿,雖盈卻虧。
明晃晃的燈光照的眩暈,我長嘆了一口氣,不知所以,沖了一個澡,算是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