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機會有幸了解到杭州有演講俱樂部,并且各個區都有組織,所以夾雜著一點心慌加入了夢想小鎮的頭馬會演講俱樂部(簡稱TMC: ToastMaster Conference)微信群,之后又帶著一點恐慌去觀摩了一次英文演講,他們的俱樂部每周六定期組織一次雙語中英文輪流演講。第一次去觀摩就有參與感,由于去得早,負責人Sam讓我當演講的一個說重要不重要說小不小的角色——時間官(timer),在一位同學(演講里的老手)幫助下,順利展開,將這角色做好。演講結束后,和他們一起出來, Sam說你們都可以準備上去演講,不是強制要求必須參加三次以上就滿足條件做演講。當時心潮澎湃,心想著可以去嘗試,挑戰下自己。當時在看英文版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猶豫要不要就講書中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然后過了一周……一周……又一周……就沒有然后了,上回那天的激情高漲,總歸被時間消磨殆盡,又被其他瑣事煩事充斥掉了,原本以為就這樣不了了之。
在上周的周五下午,收到一個微信消息,Sam說“周六有空嗎”,原本想周六去學車,但也不確定,這個時候Sam發來消息,挺驚訝的,趕快回復“有的”,Sam說“來夢曉小鎮頭馬,約一個演講吧”,我原以為讓我掃二維碼預約一個演講評估的角色,不是做演講,只是對別人的演講做一個點評。Sam還特意囑咐“英文會議哦~”,當時覺得沒關系,又不是我演講,聽英文能聽懂個大概,說的也一般般,別人也能心領神會~哈哈。過了幾個小時到了下班的時候,Sam突然發消息說“把演講簡介發我一下”,當時大吃一驚,不是預約演講評估的角色嗎?Sam讓我看聊聊天記錄,才猛然驚醒幾個字樣“約一個演講吧”,輕描淡寫地挖坑讓我跳了進去,既然答應了,就死馬當活馬醫,生活總有意外和驚喜,哪個來了都要先學會接受再作出決策,不要逃要追。
一時激起心里千層浪,全神貫注于演講的準備,碰巧劉潤《五分鐘商學院》講到演講能力這個主題,腦海里立刻浮現了演講的相關注意點如:演講在于聽眾想聽什么,一定要對他們是有用的,演講可以結合當下熱點或者循序漸進或開門見山或引經據典等等。當時立馬想到了一本書,確定演講的主題是“習慣”,講書中個人領域成功的三個習慣,并結合自己的親身實踐,分享出來。在騎車回來的路上就這么一直想著,包括演講的邏輯和順序;到了家后飯也不想吃,立即拿出紙筆,把想的東西先寫下來,接著再整理一遍草稿,接著再到電腦上敲一遍精煉一下,然后長舒一口氣,從零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至少有東西了……
吃了幾個餅干面包,繼續開干,借助有道詞典,翻譯一遍,翻譯的過程是最痛苦,一直以來學英語都是以看、聽為主,現在要寫非常不習慣,出現不少單詞拼錯以及詞組、語法的遺忘;磕磕絆絆地堅持翻譯下去,不知不覺一個本該放松的周五晚上就這樣讓我度過了,翻譯修正完后,就截取一部分作為演講簡介,發給Sam了。長舒一口氣后再接再厲,還要練習演講,還要做PPT……此刻困意滿滿,極其想睡,想著明天還要堅持早起,就不扛了,反正還有明天一個早上加一個上午的時間。
由于有演講這個心事,一大早5點就醒了,拿起演講稿開始背誦,先熟練演講稿再準備錄音下來方便重復聽,主要練習控制演講的時間4-6分鐘,一邊練習一邊想著如何做PPT,第一張幻燈片、第二張、第三張……漸漸在心中想好了內容,再選一個PPT模板……胸有成竹的感覺真好。
然后帶著耳機聽著錄音去了夢想小鎮會議地點,開始我的破冰演講了。至于演講的過程和結果,不是我復盤關心的,我之所以復盤我的初次演講,為了以后的回憶,回憶起曾經有這么一個努力的自己,有這么一段美好的經歷,從被“騙”進坑的驚訝,到接受掉坑的事實,再到從坑里爬出來,這個過程是為了激勵以后的自己:生活給你了什么你就接受什么,不要逃要追。
以下是我的初次演講稿,編輯成圖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