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凡
昨天,收到齊齊老師寄來的書,是沉香紅老師的《做自己的豪門》。
把開來,才看了兩篇,卻有句話深深觸動了我。
其實,沒有誰的夢想一開始就一路綠燈,有時我們抱怨追夢的路太累,卻從不曾思考每天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是否幸福。
有很多的時候,我會想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今天的自己,我們在別人的面前巧言談笑,卻不敢在黑夜里面對曾經的自己。
年少時,每個人都有閃閃發光的夢想,讓每個少年都充滿了希望。
可隨著時光推移,我們把所謂的夢想悄悄隱在心底,不敢言說,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看起來和別人一樣。
可始終,我們還是和別人不一樣,我們拒絕不了那隱隱做痛的夢想。
暑假的時候,曾偶然遇上一個高中同學,問及我的現狀,我只能講開著一個夠維持生活的小店,我當時很怕被嘲笑,可他卻說,沒什么,誰還沒有個夢想。
那一刻,我竟然被感動了,我們都在光怪陸離的城市中,為了生活埋頭撕殺,而他卻說誰還沒個夢想。
可夢想于我,到底是一直隱忍于心底,還是終日在拼搏,我不知道。
我一路走,一路放棄,丟掉了許多自認為與之不相匹配的東西。
比如畫畫,從初中開始,我就喜歡用筆勾勒那一個個鮮活的生物,也多次被人喜歡。
同桌的女生,也喜歡畫,所以她報了畫畫班,后來去了一所中專專門學習。可我一直不敢開口,因為怕被父母拒絕,在那個以學習為重的年代,生怕一開口就被貫上逃避學習的字眼。
直至高中,朋友多少次勸我專修素描,學習美術專業,卻一直被我拒絕,我是喜歡,但我不知道這份喜歡是否能在將來的日子里,成為供我生活的源泉,并且對于一個農村的家庭來說,那似乎太不實際。
于是,我只能一無返顧的選擇高考。
又比如寫作,從接觸到故事的那一刻,便愛的不可收拾,但卻從來不敢主動對人說起。
大學時,曾被選為校報編輯,也多次發表文字,還是在同學們打趣般的笑聲中,覺得他們在笑我和他們的不一樣。
可多少次,我還是忍不住換個名字在校園專欄繼續投稿。
即使后來為人妻,為人母,還是心心念念忘不掉那份對文字的熱愛。
有人說,時至今日,昨日的夢想早已丟在生活的旮旯里,再尋不回昔日的模樣。可也有人,一直不忘初心的堅持走在尋夢的路上。
香紅老師說:我把灑落一地的光陰,像米粒一樣,一顆一顆撿拾起來,全部積攢在一起用來閱讀與書寫。我虔誠地為自己拜師。
原來,有人真的能讓夢,讓心開出花,就像當初希望的一樣。
我在齊齊老師的寫作群里,看到那么一群人,他們和我一樣,也許歲月早就改變了我們的模樣,但那顆衷于文字的心一直都在,且隨著時光的足跡,愈久愈想去珍藏。
那就讓我們拿起筆,一直寫下去,把那些愛的,恨的,哭的,笑的,全部變成文字,留在我們的故事里。
我終于知道,有些東西,你可以隱藏,但注定它永不會被遺忘。
當我寫字的時候,我忘卻了世間的紛雜,忘卻了生活曾給我的重壓,我面帶著微笑,溫和而平靜。
我喜歡此刻的自己,也喜歡此刻我指尖落下的款款文字,也許有人不懂,但總會有人聆聽。
雖然我還是一個人,一個人寫,一個人讀,但我相信這世上終有相似的靈魂,有和我一樣緩緩前行的人。
這一路,不問前程,但求心安。
這一路,即使大雨瓢潑,坎坷泥濘,我再也不愿放下心頭的執念。
用文字抒寫心聲,在無聲的世界里自由馳騁。
讓我們以文結友,在未來的日子里,攜手前行!
齊帆齊自媒體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