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中國文字博大精深。漢文學是一部歷史,讀史明志,而漢文字不僅是一個工具,更是一種智慧,它能給人以啟迪,千百年來始終引領著人類道德行為的走向。
漢字,可以明其意,進而知其行。在這點上,漢字的功用,類似于史冊典籍,且更為簡明扼要,這是西方任何一種字母文字所無法比擬的。
值:
人,要活得有價值就必須得站“直”了。
活得有價值的人,一定是有尊嚴的。蕓蕓眾生,恐怕沒有人愿意茍且于世,但要想獲得別人的尊重,你首先必須得站“直”了。站“直”,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原則;二是能力。
和珅位高權重,喜詩文善理財,深得乾隆器重。他曾擔任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等數十個官職。說他沒有能力?非也。但他是非不分毫無原則,營私結黨、貪贓枉法如朝中蟲蠹一般,對皇帝卻阿諛奉承諂媚至極,被賜死也實在是毫不足惜。
而紀曉嵐,倒是原則和能力皆能兼顧。能夠在紛繁復雜的朝廷之上春風得意大半輩子,不可說沒有原則在支撐。且文學造詣深厚,修編的《四庫全書》及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等佳作,在史學上的地位均可見一斑。
當然也有段子講他如何溜須拍馬哄皇帝,比如故意寫錯字讓乾隆看出等等,其實這些官場逢迎之術,正是其人情世故練達之處,即現今所謂的情商,也很高。
俗 和 雅:
人吃五谷,是為“俗”。可否不“俗”?除非不吃五谷雜糧。可見人活在世上就是一俗人。何為“雅”?牙和佳,牙口要好,這樣才能吃飽飯。吃飽了才能高雅、優雅、儒雅。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是道理,亦是人性。人,只有溫飽解決了,才可以談禮節;社會,只有經濟富足了,才能夠談和諧。
“雅”從“俗”中來。所以,要想成為雅士,首先得先做好俗人。只有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才能去做事。
其次,因噎廢食、食不知味,都不能把飯吃好,飯要一口一口慢慢吃,才能愉悅身心且吸收營養。事要一件一件用心做,不斷感悟,取精去粕,語言和行為才會越來越風雅。
道:
道:乃頭引領著行動。人的意識決定著行為的走向,所謂知行合一。
人的是非觀決定著他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人的審美觀決定著他的衣品形象;擇偶觀則決定著找一個什么樣的伴侶。循著這些走,就成了人要走的道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腦袋里面的想法欲念會促使人展開一系列的行為。想要賺錢,那就必須得學習一門技術,學什么?如何學?適不適合自己?他會思考并且行動,之后得嘗所愿,萬物生成。
“道理”,是在不斷地思考和不斷地行動中歸納總結的理論。而“道德”則是對歸納總結的升華,它是人類的價值取向,也是文明社會必須提倡遵循的準則。
世界上最有深度的文字,唯漢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