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技能是優勢,也是陷阱
社會生存壓力大,許多職場人都選擇了身兼數職。
但有意思的是,許多人看起來忙忙碌碌,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整天忙這忙那,下班就一心投入到多項副業當中,但真正拿到收入的卻寥寥無幾。
丹丹就是一個熱衷身兼數職的上班族,她在一家高校當輔導員,月薪近萬,今年兼職了3個副業之后,她的人生開始崩潰了。
4份工作的來回切換,不僅讓自己累得無法喘息,還因為狀態不佳,在工作上出了重大紕漏,導致學生投訴,校長氣得差點把她炒了。
到最后,丹丹也為自己的工作失誤買了單,那月被扣掉五千多工資,她3項副業的收入都趕不上扣掉的工資。
好幾次,丹丹都苦著臉跟我吐槽,再這樣下去,連工作都保不住了,我積極上進、身兼數職難道錯了嗎?
哈佛有一個著名的理論:人的差別在于業余時間,而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于晚上8點到10點之間。每晚抽出2個小時的時間用來閱讀、進修、思考或參加有意的演講、討論,你會發現,你的人生正在發生改變,堅持數年之后,成功會向你招手。
身兼職沒有錯,錯在自己不夠專注。如果把每天2個小時的業余時間用在同一件事情上,結果可能就大不相同。
司之神小野二郎說: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從入行之初開始只專注做一件事情。然后反復磨煉,直到突然有一天,積攢夠了,自然而然聲名鵲起,轉眼就成了傳奇高手!
二、為什么這么多人選擇身兼數職?
1.為不上班的自己作準備
《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說過:
“多留意你可以賺錢的途徑,如果你能看見一個機會,就注定,你的一生會不斷發現機會。”
與其在工作中沒有成就,不如在工作上增加一項技能,許多人從而在副業上面尋求新的突破,希望能夠充分擁有多項技能,尋求更多的機會。
2.深挖更多潛能
現有的單一工作機會少,晉升慢,很多勵志文告訴我們,要學會把時間出售很多次,在給老板做事的同時,要學會給自己打工。
人的潛能無限,我們就想從多處突破,期望深挖潛力,遇到更多的可能性,從副業入手更有動力。
3.賺更多錢體現價值
每個月末,付完伙食費和房租你才發現,存款還是少得可憐,你很清楚,靠這點工資,別說給自己買房了,過年給爸媽包個紅包都懸。
生存壓力巨大的今天,靠工資過活注定捉襟見肘,我們經常問自己:除了上班,我還有什么辦法能賺到錢?寄希望通過副業來改變財務狀況,希望能夠賺更多錢體現自己的價值。
身兼數職對于普通人來說,確實是改變生活的絕佳選擇。
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就像丹丹一樣,花大量的精力和金錢進行“自我投資”,開啟了以尋求突破的副業生活之后,不僅沒迎來期望的美好生活,還為此付出更多的代價。
而這種情況在工作中到處可見,說不定你也正經歷著:
比如,看到別人在自媒體寫作,自己也跟風報了報了寫作課,結果剛注冊了網名沒寫一個字,就再沒有了下文。
做了幾天微商,就急著看到結果,既缺乏長遠規劃,也沒有用心學習的心態,干了沒多久就半途而廢。
看到別做某件事成功了,看到別人做某事賺錢了,就跟風去做,卻不去根據自己擅長的強項,去專注做到最好。
這都是不專注的表現。我們看起來事事都會,樣樣都學,但沒有一樣是拿手的的,變現的能力就更差了。
什么叫價值?同是兩根竹子,一支做成了笛子,同是兩根竹子,一支做成了笛子,一支做成了晾衣杠。晾衣杠不服氣地問笛子:我們都是同一片山上的竹子,憑什么我天天日曬雨淋,不值一文,而你卻價值千金呢?"笛子:因為你只挨了一刀,我卻經歷了千刀萬剮,精雕細做。晾衣杠此時沉默了······
這就是專注的價值。
三、想專注一個領域,請牢記這3個原則:
1.確定自己的職業定位
去在行找職業規劃行家做職業定位,確定自己的職業定位,專注并堅持下去。
2.選擇自我擅長的的領域靠譜地堅持下去
社群運營專家剽悍一只貓曾經說過:對普通人而言,最大的機會來源于靠譜的堅持,持續靠譜的堅持,能幫你甩掉很大一批人。
確定自己擅長的細分領域后,靠譜地堅持下去,你會越來越有價值。
3.極致踐行,做到細分領域的頭部
新東方集團講師、奇葩說優秀辯手、酷艾英語創始人艾力在創業者提建議時說:在現代中國創業最需要的經驗就是無論如何要做細分領域的頭部內容,盡可能在細分領域做到頭部。
在靠譜堅持甩下很大一批人后,繼續專注深耕,做到細分領域的頭部,你會發現自己專注在一項副業中會超過多項副業的總和,甚至超過你的主業,那時,你就會過上你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財務自由。
我是職場老司機媛姐,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評論,點贊,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