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的出身和稟賦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了一個人;很多人都煎熬在別人眼中的恃才放曠和自己心中的懷才不遇之間。
? ? ? 在杜甫眼中,陳子昂“有才繼離騷”;在韓愈眼中,“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在我們眼中,從文學史中知道他是一位開時代風氣的詩人,而他留下的不多的詩歌最為人們傳頌的就是《登幽州臺歌》。此詩給人的總印象就是慷慨任氣,從《新唐書》本傳可知慷慨任氣的由來:
? ? ? 子昂十八歲未知書,以富家子,尚氣決,弋博自如。它日入鄉校,感悔,即痛修飭。文明初,舉進士。
? ? ? 詩中的慷慨任氣源自他的家庭出身。他是富家子弟,十八歲之前沒讀過書,估計像項羽似的不屑讀書吧。但是該玩的人家都玩過了,就沒玩過讀書。一日到了鄉校,被瑯瑯的讀書聲吸引,覺得這聲音很好玩,就決定發奮讀書了。玩耍需盡興,讀書要玩命,干什么像什么。讀了五年書,二十三歲就中了進士。嘗到讀書的甜頭,并不密而不宣自家受用,當武則天問諸臣“調元氣當以何道”時,陳子昂勸武后興明堂、太學,用今天的時髦話說就是重視教育,他從自身發奮讀書中悟到教育乃立國之本。
? ? ? 《新唐書》說:“子昂貌柔野,少威儀,而占對慷慨”?!杜f唐書》說:“褊躁無威儀,然文詞宏麗,為當時所重?!彼^“柔野”就是稚嫩不馴服,“褊躁”就是氣量小不冷靜,這是脾性。“威儀”就是莊重的容貌舉止,這方面陳子昂十分欠缺,但是文采飛揚。尊容欠佳、性格暴躁但極富才情,才貌之間極不成正比。加上性格的桀驁(自然是別人眼中的桀驁),在做右拾遺的時候直言敢諫,因此獲罪還蹲了監獄。三十五歲那年(萬歲通天元年,即公元698年)隨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他只是隨軍參謀,又因為同主帥意見不合而遭到貶斥,盡管后來的戰事驗證他的建議可能是正確的??墒撬恢?,自己的富家子弟畢竟只富不貴,而主帥武攸宜是武則天的族人,人家可是既富且貴;和這樣的頂頭上司意見不合,哪有你的好果子吃?你的意見就是正確也不足以說明你對,正確和對不是一回事。
? ? ? 在這次北征中,作為小官吏的陳子昂是飽受白眼因而滿腹怨氣的,可是作為詩人,他卻做了大功德。他登上了幽州臺慷慨賦詩,讓后人領略了他的慷慨悲涼之氣:
? ? ? ? ? ? ? ? ? 登幽州臺歌
? ? ? ?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 ? ?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 ? ? 幽州臺即薊丘、燕臺,燕昭王曾經在此放置黃金招徠天下英才豪俊,樂毅等人就是這樣投奔過來的,因此此臺也叫黃金臺。古人登高賦詩肯定要發思古之幽情,思古之幽情肯定包含對現實處境的對照。蘇東坡站在一個假赤壁上的一番憑吊,辛稼軒在北固亭上的把欄桿拍遍,都是借古人杯酒澆個人塊壘。
? ? ? 當陳子昂站在幽州臺上回顧歷史展望未來的時候,過去和未來都交織在現在,雖然“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古人”和“來者”都不是他的眼睛能“見”到的,因此,這個“見”并非視力可以穿透歷史和未來,而是用頭腦在“見”,也就是“思”和“想”;思、想有時未必要選擇特殊的地點,只要肯想,就可以“思接千古”,所以說,這個“見”其實是在時間的維度上以現實為基點向從前和未來“放射”開去的。前、后也不是空間的方位。開頭這兩句詩,并沒有刻畫具體的形象,蘇東坡的“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與此相同,“浪淘盡”并不是站在赤壁看到的;辛稼軒的“風流總被遇大風出去”同樣不是親眼所見。這靠的都是生活經驗和認識能力。
? ? ? 如果說前兩句并不能為作者的思古之幽情確定一個坐標的話,“念天地之悠悠”一句就確定了一個坐標,只是這一句也沒有描寫具體的景物或形象。仍然是“念”——心理活動。最后一句“獨愴然而涕下”的收束之筆好像有點突然,是什么讓男兒之淚縱橫而下呢?
? ? ? 再回顧一下全詩就會了然。登黃金臺,自然想到燕昭王,燕昭王是中興之君,中興的原因是他不惜千金招徠豪杰之士;如果說明君不遇讓詩人恨不早生是人生的遺憾,那么生命有常,后世便是有明君也早成歷史,更是絕望。如此,可以巧妙地避開現實這個尷尬的節點,自己的遭遇不言自明。恰在這時,獨登高臺,惆悵四顧,天地莽蒼,視覺上的茫然和內心的惆悵交織在一起,英雄淚也就愴然而下了。
? ? ? 在武則天要做皇帝的時候,陳子昂是很諂媚地上表“強烈要求”和積極擁戴的,可是那個娘們兒沒買他的帳,不知道和他的長相有關系否,或者性格上的缺陷讓那個娘們兒覺得他不夠成熟?在女人手下干活的男人,不容易。若是小門小戶的寒門子弟在現實中感到憋屈,“英俊沉下僚”,管你是“郁郁澗底松”呢,睡不著——瞇著;可是陳子昂也是富家子弟,身上本來就有一股子俠士氣息,“輕財好施,篤朋友”,頗以“赤丸殺公吏,白刃報私仇”(《感遇》三十四)為尚,就是不能在官場立足。我甚至瞎想,和李白相比,恐怕陳子昂更有當官兒的才能,可惜沒有當官的手段;李白是既沒有當官的才能又沒有當官的手段吧。但是,他們都把當官兒作為人生的第一追求。史載,陳子昂因為父親老邁辭官,被縣令構害入獄,競死在獄中,時年四十一歲。
? ? ? 人就這么廢了,詩留下來了。
? ? ? 參考文獻:
? ? ? 《新唐書》 中華書局
? ? ? 《舊唐書》 中華書局
? ? ? 《歷代好詩詮評》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 ? 《中華詩歌精萃》(上) 吉林大學出版社
? ? ?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此書出版社
? ? ? 《歷代詩分類鑒賞辭典》 中國旅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