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書是我的一個同事在今年5月份介紹給我的。他說簡書是一個很好的寫作平臺,你也試試吧。
于是我開始接觸簡書。下載點開后,熱門專題中正好有自己鐘愛的《散文》這個專題。于是毫不猶豫地點開,哇!一下子就被專題中的文章所吸引,于是,一有時間就到這個專題里面來閱讀。
因為那時在一心一意地維護、更新著自己的公眾號,不知道公眾號上的文章也可以在簡書上發,所以并沒有注冊簡書。只是加了賈寶玉(其實那時我根本不知道簡寶玉是誰)的公眾號。6月的一天,我問賈寶玉公眾號上的文章可以拿到簡書上發嗎?他告訴我說可以的。
在自己的公眾號拿到原創以后,對向簡書投稿有些蠢蠢欲動,于是注冊了簡書,可是看著《散文》專題里面那些功底深厚的文字,又有些卻步。于是繼續在公眾號上自娛自樂。7月27日,像往常一樣,我在公眾號發了一篇文《這個夏天,你也去漂流吧!》然后,又隨意打開簡書看散文。看著看著,我的心一動:把自己剛才這篇文章拿到簡書上投一下稿。對!試一試,選不上也不浪費啥。于是就向《散文》專題投稿,投完以后頁面提示我還有四次投稿的機會,順手投給了排在第一個的《首頁》,其實自己并不知道《首頁》這個專題是怎么回事,只是因為它排在第一行,呵呵!真是小白!也敢向首頁投稿!其它專題的投稿要求也沒有細致了解,就又投給了《旅行·在路上》。看看也沒啥欄目可投的了,于是就不投了,還剩下兩次投稿機會。
放下手機,心里有些期待自己的文章被選中。沒過兩秒鐘,信息提醒來了:你的文章《這個夏天,你也去漂流吧!》未能選入專題《散文》,繼續加油!雖然初衷也是試一試,但秒拒的感覺還是讓我的心情有些郁郁。睡去!
一覺醒來,又有消息提醒:《旅行·在路上》,通過了你的投稿《這個夏天,你也去漂流吧!》。雖然沒被心儀的《散文》收錄,也算是補償吧!心情也逐漸明朗起來,拿起手機把自己的文章從頭又細細地看了一遍。不一會兒,有陌生人點喜歡、點關注。心情開始歡喜起來。我知道文字只有真正喚起讀者內心的共鳴,才會不由自主地送上自己的喜歡和關注。有陌生人的認可,欣喜!
為了以后投稿有正確的方向,接下來幾天,我把自己喜歡的幾個專題的要求仔細細看了幾遍,其間還和幾個簡友進行了簡信往來,互相支持、鼓勵。
后來,又投了3篇稿子,《堅持——把最美的樣子留在2017年的暑假》被《成長勵志》、《婚姻育兒》、《慢成長》收入;《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被《散文》、《世間事》這兩個專題青睞;《我那綴滿星輝的童年》被《散文》、《鄉土》收入。
逐漸由簡書門外徘徊的賞花人,變成了站在門內的我,雖然對簡書這座大觀園還不是特別熟悉,但已經走在賞每一座亭臺每一個樓閣的路上。簡書不是一個講花哨的地方,從此,經常讀《首頁》推送的各類文章,讀各專題推送的優秀文章,看大咖們的文章,拓寬寫作思路,然后明確自己的文字方向。
如今,我來簡書已經有一個月了,在這一個月里,我寫的不是太多,也沒做到日更,只是發了16篇文字,都被相應的專題收錄。等待編輯們的提醒消息有失落也有驚喜,當文字《流年并肩風雨路,耄耋攜手證鉆婚》5次投稿機會無一遺落的被收錄,而且被編輯推到《首頁》,還被一些知名編輯收入自己的專題時,是我來簡書最快樂的一天,這讓我知道好的文字大家都會不由自主地去喜歡,也給了我在簡書繼續前行的動力。
在一個月逐漸地了解簡書、 走進簡書的時間里,通過向專題投稿,聽大咖們的專題講座,聽各個高手的點評,讓我對各種文體的區分更清楚,在寫文時自覺地規范語體風格,不至于寫出四不像的文字。回過頭來看自己之前的所謂文章,稚拙干枯,真想把它們都藏起來,好在露怯的好處是讓自己更清醒。
這幾天,時時感覺無字可寫,即便有了好的想法也難以落筆,愁眉間,田寶老師文章中的話讓我茅塞頓開——讀寫結合才能寫出好文,我做不到像他那樣3個月讀100書,但是起碼我知道了趕緊去讀書。
在簡書要學的東西還很多,但是我愿意走下去。清淺歲月,把最美的文字放在簡書里。
喜歡的,點個贊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