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有幸在好友的推薦下參加了南山空同在上海主講《莊子導引術(shù)》.實在覺得有必要將以下信息分享給有緣人.
導引術(shù)最有名的,莫過于華佗的五禽戲,最古老的文獻,莫過于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導引術(shù).流傳最廣的,則莫過于八段錦,那么,他們的共同源頭又是什么?
? ? ? 華佗曾言“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guān)節(jié),以求難老”.
? ? ?華佗眼中,導引術(shù),是仙人教給人們的保持身體健康的辦法,但是,仙人大家沒有見到,如何讓大家模仿和學習?
? ? ?后來華佗就說,我覺得這些動作,和大家見到的一些動物的舉動相近,可以用五種動物的舉動來加以模仿.
? ? ? 簡單來說,是先有先人的動作,然后,華佗為了讓這些舉動形象些,便在講授時說,我們可以參考這五種動物的舉動,來理解和復原這些動作.
? ? ? 但后世把這個弄反了,覺得是人類在向五禽學習,才有了五禽戲,于是在練習時盡力模仿五禽,仿佛模仿得越像,就練得越到位.把“五禽”誤當成了根基,所以動作還原和設(shè)計越來越復雜,實用性反受限制.
? ? ?而在華佗的本意中,仙者的導引術(shù)才是根基本,五禽之戲只是喻指,目的是為了方便大家學習和識記.這個玩笑著實開得真的有點大??!仔細想來生活中本末倒置的事真是比比皆是,真理往往都是及為簡單的不是嗎?
? ? ?那么,華佗所言的導引術(shù),又源于何處?
? ? ?導引”一詞,最早源于先秦典籍《莊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頸鳥申(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yǎng)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
? ? ? 我們在《莊子》中,看到了相近的內(nèi)容和描述,兩個內(nèi)容幾近一致的重復,莊子言說,這導引術(shù),是導引之士、養(yǎng)形之人,彭祖這樣愿身健長壽的人所喜歡的.
? ? ? ? 其中,這里面說導引之士,是古代的術(shù)士,即華佗眼中的仙者.
? ? ? ?五禽戲傳開后,很多人以五禽為基,進行練習和傳播,變得不但復雜,而且不得要領(lǐng).百年之后,針對人們練習導引術(shù)走偏的現(xiàn)象,東晉的道家學者、煉丹家、醫(yī)藥家葛洪,也就是后世所說的抱樸子,則提出了糾正和批評.他在《抱樸子 別旨》中說:“夫?qū)б辉谟诹⒚?、象物、粉繪、表形、著圖,便無名狀也,或伸屈,或俯仰、或行臥、或倚立、或躑蠋,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導引也.
? ? ? ? 很多人一直認為,導引術(shù),是古代人強身健體的動作,卻不知其有消病的功效.
? ? ? 人身上的很多病,是長期積累而來,也就是“疾不自消,積而致命“,人無小疾是不可能的,而導引術(shù)的作用,是在于“消疾”,也就是將小病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即一些小疾,不用吃藥,通過導引術(shù)來化解,不但能激發(fā)身體免役力,還能消除人對藥物的依賴,防止身體產(chǎn)生抗藥性.
? ? ? ?與此同時,通過消小疾的過程,也是增強導引術(shù)、健康身體的途徑,在通過導引術(shù)克服小疾的過程,不但會增強導引術(shù)的功力,也會使得身體更強?。?/p>
? ? ?因此,古人管養(yǎng)生之術(shù),不叫養(yǎng)生術(shù),叫導引術(shù),而上世流傳的《易筋經(jīng)》、《五禽戲》、《八緞錦》等,都源自于古代導引術(shù).再次重申導引術(shù)不是人老了才練的,而是每個人為了防病消小疾所做的努力.對于小疾緩病,小可自治,大可醫(yī)他.
由南山空同老師所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促進會文化發(fā)展委員會將站在對古代導引術(shù)研究和傳播的基礎(chǔ)上,將中國古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加以發(fā)揚,讓更多的人通過了解和練習古代導引術(shù),能夠“消小疾,去緩病”,使得自身更為強?。?/p>
今天,機緣巧合下得己掌握基礎(chǔ)的日常入門導引術(shù),回家又認真練習了一次,周身舒暢,故借南山空同之筆將上述信息傳遞有緣人,憶己之旅也將盡心學習整理相關(guān)文字及教學視頻協(xié)助推廣"莊子導引術(shù)",如此瑰寶真是得知有幸.
感恩有你,恩典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