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級舉動。”
對于沒有任何后臺和資源的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讀書真的是一件非常簡單便捷、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了,我們為什么總是找各種借口不去做這件事呢?
窮能忍,枯燥的學業和壓力山大的工作能扛,甚至生病了也能像鐵血壯漢一樣去抵抗,為什么卻連讀書這件不需要任何代價的事情都不愿意去做呢?
W-h-y?
⒈
沒興趣、沒意義、沒時間、就是懶……
我問身邊的小伙伴:你怎么看讀書這件事?
A:我也知道讀書有益,但就是看不下去,讀不進去。
B:有些書現在不讀,一輩子都不會讀了。以前上學的時候想讀四大名著,沒堅持下去,現在生活被上班下班吃喝拉撒填滿,更沒有心境去看了。
C:我其實不怎么讀得進去書,頂多翻翻文字少的繪本漫畫之類,但只要堅持讀完一本書,不管什么書,總是感覺整個人都不一樣了。
D:你們最近有讀書嗎?
ABC齊齊搖頭:很久,沒讀了。
讀書到底有沒有用?
如何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堅持讀書?
怎么去培養閱讀興趣?
我們無數次討論起讀書這個話題,卻遲遲沒有拿起一本書,讀下去。
但凡讀下去,先前的種種設問都會迎刃而解。
⒉
大概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偶然間讀了一本叫作《綠山墻的安妮》的兒童小說,故事明快溫情,陡然間,一個農村小孩閉塞狹窄的世界里透進了一束束明媚的光,于是開始向往更多美妙和未知,自發地想要去找更多的書來讀,想探索更多聞所聞問、見所未見的新奇世界。
如今長大到被生活種種一再刁難的地步,再回想起兒時那一次無心的閱讀帶來的潔白干凈的快樂,又感動又自責,怎么走著走著就忘了要一直去做讀書這件毫無代價又使人無限快樂的小事呢?
上學的時候,我們為了分數和升學,整日整日熬過許多無聊的課堂,做許多討厭的作業,下晚自習以后化作一灘爛泥,躺在床上不想動彈,累die;
后來上班了,要掙錢養活自己,要獨立,要進步,每天像一個機器一樣馬不停蹄地完成各項任務,常常加班,常常在趕deadline,似乎找不到任何喘息的時間,一旦有點時間就想睡覺,焦慮又彷徨,晚上盯著天花板,累die。
不管是從前還是現在,生活都總是被很多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填滿,好像真的再不能心無旁騖地去讀一本書。但只要對自己誠實一點,我們就會承認:讀書是很有趣的,讀書有用,我能抽出時間讀書。每天給自己一點讀書發呆的額度,輸入一些煩擾日常之外的養分,吸收以后創造出有新意的東西,簡直兩全其美。
⒊
任憑成人世界如何匆匆,我們也不是真的留不出半點時間去讀書,刷手機、睡大覺、散漫混跡,哪一種不是無意義的消耗,難道這些不能兌換成讀書的時間?
于是計劃著把那份愉悅重新撿起來。恰逢好友和我交流書單,兩人便約定好打卡閱讀,不管白天有多兵荒馬亂,睡前都雷打不動地翻開一本書,一天的疲憊漸漸瓦解,而后一種毫不勉強的睡意追上來,不費勁地得到一個輕松又完美的夜晚。講真之前所有的失眠啊、刷手機刷出來的焦慮啊、胡思亂想的臭毛病啊……一切一切,全都灰飛煙滅!
不如,毫無代價讀最想讀的書,毫無代價迎接千種萬種不可預見的快樂。
不讀書,和天上掉錢都不撿有什么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