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6年6月6日定為第一屆國家信用日。信用怎么在2016年能夠上升到國家范疇呢?三鹿三聚氰胺事件、蘇丹紅事件、前不久轟動全社會的尋找淄博失蹤孩子結果找到孩子尸體……無一不拷問著我們的良心,究竟為了自己的利益,我們到底做了多少損人利己的事,以致于整個社會形成一個怪圈,終究還是損人不利己。
? ? ? ?當今我們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然進入市場經濟,但是由于歷史遺留的小農意識與計劃經濟的后遺癥,很多人都認為熟人好辦事,只要在熟人范圍內,說話、辦事守承諾,并努力提供質高價廉的物品,否則失去信譽,導致大家不信任,就得到俗稱的“不好混”。至于熟人以外的人呢?那好辦,只要賺錢就行。反正自己既不吃又不用,能省一點是一點,工序能少一道算一道。這次賺錢就行,今年賺錢就行,誰還能看到以后的事,“現實點吧,撈在手里的才是真的!”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口頭禪。正因為這樣,社會上假貨橫行,吃到嘴里的東西都戰戰兢兢。“究竟還有什么可以放心吃?究竟還有什么我們可以信?”我們發出來自心底的吶喊。
? ? ? 而今,我們既然進入市場經濟,市場經濟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流動性與可交易性。它既要求商品有流動性,又要求人員有流動性。商品的流動性使得商品在成熟季不會爛在深山無人識,不會出現一部分人吃不了,而一部分人吃不到的現象;而人員的流動性使得社會分工在細化并優化的過程中更加合理。在這流動的過程中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人與人的交易、人與物的交易、物與物的交易。只有平等交易,才能實現各自的價值,使得每樣物品、每個人、每個行業能夠各取所需,竭盡全能發展自己,服務他人。假若在此過程中,賣方出現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的行為,那么買方最終知曉就可能找消協投訴,并在心里劃上個大大的“差評”,以后再也不買他家的東西與提供的服務。
? ? ? ?瞧,這就是公平,百姓心中的那桿秤,用腳投票結果也能實現。
? ? ? ?要想實現公平,必須構建強有力的信用體制,以強大的信用數據為基石,以徹底貫徹契約精神為準繩,不打折扣的執行合同里的每一項條款。它要求:每位經營者在經營的過程中,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或者是機構,不管是盈利組織還是福利組織,都必須誠實守信,弄不得半點假,來不得半點“缺斤短兩”,每一個生產的產品、每一項提供的服務在出籠前,每一位提供者都要換位思考,并打問自己:如果我是客戶,這么做我滿意嗎?這么做我放心嗎?還有什么可以改進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