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時光,是我回不去的青春?!薄┳?/p>
做建水紫陶的這些年,我從業界內的一個無名小卒,到現在走在碗窯村時,會有人和我打招呼“泰子你來啦”,不知不覺間,已然四年有余。
四年的時間,如果在大學校園里,大一新生變成了畢業生;
如果在職場里,實習生變成主管或經理;
而我在這四年里,從對建水紫陶的一無所知,到現在的略有所懂;從一個略有迷茫的年紀,到現在而立之年。
這些年間,遇到過很多人,經歷過很多事,今天絮叨絮叨些有趣的。
01
2013年夏天我到浪鬼紫陶基地做事,從打雜開始。因為我做事認真,能吃苦不怕累,肖春魁老師可能覺著“非朽木,可雕也”,于是收我為徒,做我的啟蒙老師,開始了建水紫陶的學習制作。
講真,打從我第一次摸到這細膩如膏脂的建水紫陶泥開始,便莫名的喜歡。怎么說呢,就像男的第一次抽煙,女的第一眼見到櫥窗里漂亮衣服,我的心里,就這樣埋下了建水紫陶的種子。
02
學了幾個月,我在家中自己的房間里,堆滿了陶泥和工具。我的工具,有改裝過的,有自己做的,只秉承一條原則:怎么好用怎么做。
我一邊按著自己的想法各種試驗各種做建水紫陶,一邊有借有買的搞來一堆關于陶瓷的書籍。
我的習慣是先看作品圖,覺著喜歡的,再看文字注釋;作品圖不吸引我的就先略過去。
第二遍看時,再慢慢琢磨一開始沒驚艷到我的陶瓷作品,是哪些方面與我的認知沒有達到契合一致。如果是暫時的個人審美達不到,那就努力提升,如果真的不是我的菜,那就放棄。
就這樣,一本本的書被我翻舊,爛熟于心。但凡被我看過的書,哪怕是免費送人,別人也是看不上的,因為外表真的太爛了。
03
“形美且神具”,這是我最推崇的制陶理念。大眾都以為泰子陶藝的主打作品是花器(又名花貨),其實是因為很多人沒有靜下心來看我做的素器(又名光器),或者說在建水紫陶這個名頭下,素器被遺棄在產業鏈的底端,大家未曾靜下心來審視建水紫陶的素器,所以我精心做出來的素器,在好多人眼中與其他素器一般無二,于是做得越來越少,最后索性不做了。
覺著自己不做素器的原因,頗有“高山流水中,子期逝去,伯牙破琴絕弦”的味道,哈哈。
04
2014年,我給自己取了別號——“泰子”,并注冊成商標。
“泰子”之名,本不是為博眼球而來。
“泰”意為泰山。泰山之重,世人皆知,我憧憬著手中的建水紫陶,能有泰山的穩重(“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以死舉之,重中之重?。?。
“子”,是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比如孔子、孟子。好吧,四年前的我年少輕狂,無絲毫不敬之意,僅仰慕趨向之心。
人們第一次和我聊天的開場白,通常都是“太子?那你老爸豈不是圣上?”
哈哈,此“泰子”非彼“太子”。
05
做出滿意的陶了,下一步是燒制,這就得用到窯了。窯這么重要的環節,一丁點兒都馬虎不得。
如果租窯,效果肯定沒法按自己的要求來。因為如果依照我的標準,肯定會對窯主提各種各樣的要求,窯主在聽不到一半要求時,就會煩躁得把我拉黑名單。
如果買窯,那是一大筆開銷,對于剛起步的泰子陶藝,小到一個刻刀,方方面面都要花錢。
突然想起來,如果去飯店吃飯,隨便人均幾十百來塊;但如果自己做飯吃,價格可以控制得比飯店便宜。于是我決定自己做個窯。
敢自己做窯的這份自信源于:在浪鬼紫陶基地做事時,如果輪到我負責燒窯,肖老師就和我打個招呼然后去睡覺;但如果燒窯那天我休息,肖老師就會親自抱著被子在窯邊守著。
事實證明,我自己動手做的窯,還挺好用。
06
許是因著我用心做陶,無論是造型還是實用性,都蠻靠譜的,開始陸續有人陸續循著來家里,買做好的成品陶。
沒多少日子,成品就全被拿完了,但是依然不夠,只有讓人訂做。
隨著訂做的數量越來越多,我一個人分身乏術,于是籌建了工作室,從慕名前來學做陶的后生中,選了幾個靠譜的做學徒,邊教邊做,更多的是亦師亦友。
規模起來后,在碗窯設立了一個店鋪,用來陳列作品和供來客品茗。
07
這些年來,我一直堅持不斷創新,除去讓客戶滿意的那點私心功利,更多的動力源于,做好陶這事兒,會讓我很開心。
如果去野外郊游,看到一棵好大的樹,我就會想,回到工作室后定要做把“古木參天壺”。
家里后院蓮花池每年花開花謝,只有荷葉時我會想著做“魚戲蓮葉壺”,長出了花苞時我就做“蓮花蓮心香爐”,蓮花盛放時會琢磨著做“盛開如蓮品茗杯”。
我在工作室里種了些草木,養了魚兒,經常有小蟲小鳥過來玩耍。
所有來過工作室的人,都說這里是好地方,鳥語花香的。
我從來不打擾來工作室作客的小動物們,只是靜靜的看著它們俏麗的身姿,琢磨著如果用陶來表現,怎樣刻畫出那份精巧靈動。
有一次我望得出神,連朋友近到我身邊都未曾覺察,他后來打趣道“你這是要變中國版華特·迪士尼的節奏啊”!
從那以后,大家評論我就一句話:“泰子啊,就是會做建水紫陶”。
這是中了魔怔的前兆么?哈哈~
08
我做了這么些年的建水紫陶,不但沒有膩,反倒心變得愈發的平靜和安穩,性子也不似以前那般急躁了。
邊做陶,邊看書,邊習字,所謂的修身養性,大抵便是這樣的吧:過程很享受,結果很淡然。
“讓手中的建水紫陶,唱出清新的自然頌歌”,這便是現在的心境了。
絮絮叨叨講這許多,也沒問問大家是否聽說過建水紫陶?
可能有聽說過,也可能一臉茫然。
即使是云南本地人,也不一定知道云南建水有這個手藝和陶種。
將來一點點的說吧,現在要去做陶了。
--?泰 子 陶 藝 --
讓 手 中 的 建 水 紫 陶
唱 出 清 新 的 自 然 頌 歌
所有圖文均為原創
轉載請后臺聯系
不許盜圖盜文 ?天知地知大家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