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憋了八個多月,終于能出門了,就想去岳陽看看老人。朋友知道要去岳陽,說,“一定要去汴河街走走,就是岳陽樓景區的那條復古商業小街,街面有一家網紅小店,“湖湘特色小吃”,一定要去坐坐。”問有什么特色,朋友性子急,揮著手,“反正你去看看就知道了,糖油粑粑、仙豆糕、蝦滑、豬油拌粉等等,好吃好吃,一定都要嘗嘗。”
路上有點堵,熙熙攘攘的車流時快時慢,大家放飛的心情一樣,早上從武漢出發,到岳陽已是下午了。簡單吃了點飯,傍晚去岳陽樓走走,沿景區往西是一條湖畔景觀大道。按每天的習慣,順著大道慢跑了個把小時,一頭熱汗往回走,想起朋友推薦的店子,就拐到了景區前面的汴河街。
彎彎曲曲的復古小街鋪著青石板路,兩側鋪面是青磚灰瓦的仿古建筑,街上游人很多,熱熱鬧鬧,已經完全恢復了昔日的繁華,看不到丁點疫情肆虐的影子。往日在店鋪里的經營很多都搬到店鋪前面,小老板們不斷用湘味普通話高聲叫賣,“姜糖”、“香干子”、“糖人”、“十三村”等等,不少。和多數旅游景點一樣,也有很多賣工藝品紀念品的,少不了印上“岳陽樓記”的折扇、水杯、汗衫等等,不一而足。
順著人流往前涌動,在小街中間一個戲臺邊上,看到一個鋪面門口的攤位游客格外多些,圍了好幾層人。攤位前幾個干干凈凈的小姑娘利利索索地忙乎著,攤位上的招牌寫著“仙豆糕”、“手打蝦滑”,再往上看看鋪面,果然就是朋友推薦的“湖湘特色小吃”。
店子里面有幾排座位,坐著一些點了小吃的游客,瞅瞅還有空位,也進去坐了下來。老板是個敦實的中年漢子,看到進來的人滿頭大汗,趕緊笑嘻嘻地遞來一包紙巾,又端上一杯涼開水,“擦擦,擦擦虛浮(舒服)些”,滿口的湖南普通話。
店子不大,也就五六排面對面的雙人座位,靠門口墻上掛著一幅書法“湖湘特色小吃”,也有一個柜臺,擺著湖南特色的剁辣椒等調味,柜臺上方是中國風的菜單,每個菜品寫在褐色的木板上垂下來。店子收拾得整整齊齊,非常整潔,不像一般風景區的小吃店,倒有點高尚社區咖啡店的雅致。
跑完步不是很餓,嘗試著點了“手打蝦滑”。兩分鐘后端了上來,也是一次性的小碗,淡黃色,鑲了深色的邊,透著精巧。琥鉑色的清湯里飄著幾坨粉紅色的蝦滑,撒些小蔥花,湯水里還有蒜蓉,嘗了一口,真的是鮮香,忍不住幾口把蝦滑吃了。碗底是粉絲,還有兩片黃瓜,蝦的鮮味配著黃瓜的清香,再加上小蔥花和蒜蓉,確實是非常美味的搭配。
吃完嘖嘖稱贊著,又讓老板把仙豆糕每樣來了一塊,也是很快端了過來。端來問問,才知道朋友嘴里岳陽樓很有盛名的仙豆糕是用面粉和上雞蛋做皮,分別用紫薯、榴蓮、紅豆等等做餡,烤制而成。味道也很好,很受女孩子歡迎。
在店子里看看沒有發現糖油粑粑,問老板,老板說也是他的小吃,不在這個店子,在斜對面不遠處,說著,也讓對面店子的小姑娘端來一碗。糯米拌了白糖做成的圓圓的粑粑跟蜜蠟一樣臥在瓷白色的小碗里,碗里盛了一些熬煮用的糖油,竹簽挑起來吃一口,滿口的糯香又有焦糖特有的甜,舒服。
一碗蝦滑、幾個豆糕、一碗糖油粑粑,吃得飽飽的。聽說還有更有名的臭干子、豬油拌粉、湘味米豆腐等等,可惜只能再來品嘗了。
看看已經晚上八點多,店子里游客略微少些,忙忙活活的老板也有些空閑,就拉他坐下來聊聊。聊了幾句,發現怪不得店子布置得很有品位,原來老板老家是岳陽附近的人,十幾年前在深圳一個藝術品生產廠子做設計總監,后來年紀大了,不想離家太遠,又特別喜歡美食,就回來創業。十來年時間,從一個做臭干子的門面,發展到擁有一家“味愛”喜茶店、一家二層樓的小吃店的三個店子的老板。喜茶店和臭干子店相連,店子設計得也很有特點,老板的兒子畫了很多很有意思的卡通畫裝飾店面,弄得有些婚慶公司把店面作為背景給穿婚紗的新人攝影。
“三個店子各有特色。前一段湖南衛視來汴河街錄制節目,下著雨,中午吃飯,錄節目的孩子們找遍店鋪,最后還是選擇了這里吃飯,粉絲把店鋪圍滿了”,老板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很自豪。“但是也有遺憾,當時客人太多,忙不過來,沒有來得及讓明星們在店子里合個影”
“三個店子,都做掐(吃)的,主要是真材實料,面粉、糯米粉、油等各種原料,必須是大超市采購,蝦滑的蝦必須是新鮮大青蝦,這些不敢馬虎”,敦厚的老板說起他的食材,本來笑嘻嘻的,忽然就嚴肅起來。“還有,所有的服務員,都是勤工儉學的大學生,一來素質高,二來也幫幫這些孩子們”。
旅游旺季,每天要忙到晚上十一點左右才能收攤,早上八點又要開門,很辛苦,但是看得出店子里的服務員都很努力,臉上洋溢著興奮。
旅游到一個地方,很喜歡品嘗當地小吃,也只有各處小吃最能體味到不同的風土人情。有時旅游景點的小吃徒有其名,品嘗過后會有失望和遺憾,但是岳陽樓汴河街的這家小吃店不一樣,值得向喜歡旅游的朋友推薦。如果一行人多,可以把店子里小吃都嘗嘗,會有更好的美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