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就是,感性的人想用唯一的一點點時間來記錄下今天所看所感,而理性者則愿意把所有的時間用在研究用在學習。
我是那種,感性時希望用理性克制住自己,但每次都被攻破,我厭倦做研究做學問做亂七八糟的事情,但若是這些我都不做,我不再有記錄下的感性。
我也不確定,這里所指的感性與理性是否準確,我想說的是,就是腦袋里那種觀點,一種是想把感想記住的,一種是想把知識記住的。
要不是,這些日子的經歷,我可能還浸沒在一片沉思當中,當然,現在仍然在沉思,但不過,現在的我,是知足的,我相對富有,相對幸福,毫無壓力,強大支撐。真的印了那句話“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人們常說“身在福中不知福”也就是再說有時的我吧,我比其他人真是幸福太多,富裕太多,不論從精神上還是物質上。
可是,這些都不夠,因為這些都不是自己成就的,而是前18年父母、國家給予的,可這18歲的成年年呀,我并不富裕也不幸福,即將邁向20歲的我呀,真是恬不知恥,還在浪費浪費這寶貴的時間。
每次,談著談著,就會談到年歲的增長,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一樣,恐懼成長,因為歲月在增長,可惜學識、能力、才能并未增加,從自己開始的自己,還是貧窮的,或者說是負值,因為很多方面都是靠父母的,而不是自己爭取來的。
事實是,正如同老師所說,當時那個年代,手機都是板磚,只能電話、短信,其他什么都不能干,所以只能學習。可是當今網絡信息時代,信息量太大,工作太迅猛,所以手機變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也是造成人們沉迷于此。
只有當所有人精神都在一個層次上,才不會出現以蠻力致勝,而是所有人都在拼智商。對于一個沒有才能不懂學習的人來說,競爭中是匱乏的,激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