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C的朋友圈里又有結婚的消息了。這次是大學同學小元。
小元畢業后,在老家四五線城市里開了個培訓班,如今買下一套一百多平的房,準備結婚。
“別人才二十幾歲就成家立業了,自己卻連個戀愛都沒談,工作也是剛換不久。一對比就變成了loser?!毙發來消息說。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為什么現在許多二十幾歲的人急迫地想成為所謂的人生贏家?
這個問題吸引了一千多回答,訪問量上萬。其中回答的人大部分二十幾歲。
二十幾歲,對于普通人來說,正常情況下本剛剛進入社會,生命周期還在社會競爭期,屬于新動力角色。
可是現實中,許多二十幾歲的人“左公司右套房,前后連著各種車”。就是這種畫面,成了二十幾歲成功者的表現。
“沒房沒車沒戀人”也成了二十幾歲loser的表現。
而成家立業,作為人生贏家的表現,跟前面的公司套房轎車畫面,一起成了很多二十幾歲人的追求。
可是,想著成家立業的你,卻忘了問自己有沒有資格成家立業。
結婚和建立事業,二十幾歲為什么沒有資格呢?當然有,如果能承擔起三個家庭的責任,如果有足夠的能力和資源建立某項事業,你當然有資格。
可是,事實上呢?
事實上,你和小C一樣,工作還在起步期,年薪不到十萬,甚至不到五萬,每個月交了水電氣網物業費,工資就花掉一半。周末再和朋友去聚一聚,偶爾買個喜歡的東西,好了,邁入月光族。
這種情況下,你連戀愛都不敢談,還談什么結婚生子,承擔起你和你父母、你妻子(丈夫)和TA父母,你們夫妻和孩子三個家庭的責任?
承認吧,二十幾歲想著成家立業的你,只不過是看到了一小撮同齡人的生活狀態,內心生出羨慕之情。
你看著房價上漲焦慮,看著別人帶出來的男女朋友焦慮,看著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焦慮,只有想著成家立業,才能讓你的焦慮減輕一點。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起點,高中畢業的人和拿著MBA的人找工作的起點不一樣,富二代和普通人的人生起點不一樣,你和王思聰之間的起點隔著一個銀河系。
小C的朋友現在成家立業,因為她畢業后將四五線城市作為了自己的工作起點,四五線城市,競爭壓力小,物價水平低,生活節奏慢,現在的她有一個培訓機構,有一套還貸套房,有穩定的收入,有愛人,當然可以成家立業。
而小C,留在省會,意味著更多的競爭更大的壓力,什么都沒有,哪兒來的資格成家立業。
不過,小C也不應該著急。
前不久認識的馬先生,今年三十二歲,在外企里面做高管,剛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妻子是兩年前在健身房認識的。
馬先生出身平凡,家在偏遠的小山村。二十五歲研究生畢業才出來工作的他,身邊一大群朋友同學都是有車有房有成就有地位。可是,馬先生并沒有羨慕他們,也沒有著急。工作后的馬先生只做了三件事:工作、健身、讀書。
工作,讓馬先生在二十九歲那年獲得了外企高管的位置,健身讓三十歲認識妻子的馬先生看起來只有二十六七,讀書讓馬先生的談吐舉止充滿魅力。
尤其是努力工作,給馬先生帶來了被認可的能力、豐富的物質和合適的地位。
二十幾歲的你,和出身平凡的馬先生一樣,就應該努力工作,提高能力,保證身體健康,豐富精神世界。
至于成家立業,當你做到了上面幾點后,離它就不遠了。
有人說二十幾歲不想成家立業,難道要四十幾歲再想嗎?事實上,很多二十幾歲想著成家立業的人,只是空想,跟四十幾歲想著成家立業的人,并沒有區別。
與其在二十幾歲想著成家立業,還不如踏實工作,努力提高自己能力。這樣,在邁入三十歲四十歲的檻兒后,成家立業就可能不再是一個想法,而是事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