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很喜歡的詩。“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以前總覺得大概這是君子隱居的樂趣,后來才發現這是我們普通人保證不了此生一定繁榮昌盛,但至少讓飲食盡心些帶來的些許安慰。
以前,我是個挑食的胖子,不好吃的東西吃一口就肯定不會再碰,以前在家準時準點吃上按照我喜好的飯菜,后來去了食在廣東的圣地,連飯堂都令人發指的好吃,然后就養出來這種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壞毛病。后來遇到的難吃的東西多了,(這個悲傷的故事起源于吃到了一種反人類的食物,那種牛羊肉完全不經處理不加調料還要帶著雞蛋一起腥的食物到底為什么要存在在這個世界我現在都不懂。)但是呢,說好了要當一個胖子,無論遇到什么艱難困苦都得堅持自我,怎么能輕易放棄不吃飯呢,所以我實在受不了的時候泡菜拌上冷飯也能湊合一頓吃大大一碗。大不了就是深夜看看日食記(!!!)的視頻,然后充分調動我最擅長的共情能力,仿佛自己把他們吃到了嘴里,最后一本滿足的睡覺。其實歸根結底其實就是懶,要是讓我背負著一定要做飯的責任,我寧愿不吃。
但最近開始覺得做飯是件幸福的事情。2月14號的時候我遇到了一個新舍友,特別會做飯。她幾乎每天都做飯,有的時候我給她打打下手,有時我實在太晚回來,鍋里就留著熱騰騰的飯菜。那幾個星期吃了好多大菜, 紅薯燜飯,土豆燜肉,紅燒排骨,水煮魚,炒飯,招牌沙拉,牛肉大蔥餃子等等等等。早晨起來有時候也有五顏六色的早餐,偶爾周末她從學校接我去采購,我開始慢慢覺得有了生活穩定的心態,也是在那幾個星期,我從大學以后就不怎么規律的三餐又開始回歸正規。后來她搬走了,我特別不舍,可是已經學會了成熟的道別。若要懷念終將要告別的許多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帶著她的一些特質好好地生活。
之后的日子常有奧斯丁第二美的妹子來我家做飯,涼拌雞絲,蝦仁蘆筍,青椒炒肉,雞蛋湯,吃完以后再你切切菜我刷刷碗,一起學學習,清清淡淡好看又溫暖。要不是她男朋友及時出現,我都害怕她會愛上我。再后來,有一次我去學姐家,學姐自己做蛋糕招待我們,我又去當一個合格的墩子打下手,看著奶油怎么樣慢慢被打發怎么樣被涂抹裝飾水過怎么樣被擺盤,有好多復雜的工序,就連工具都得擺滿一桌,讓對于廚房的認識在短短的時間里上升到了新世界的高度。看到美好的東西開始成型,一滴一點慢慢來都是享受。
黃磊在節目里就說過(哎呀,真的好安利《向往的生活》呀),其實人每一天不就是為那么一口吃的么。看他帥氣小生時期的照片產生不了對他那么強烈的喜歡。但他現在身上浸潤的煙火氣其實一定程度上成就了現在他神算子的智慧,反而變得讓人著迷。
食物是維系生命的東西,當對食物都能耐心一些的時候,就會發現好多事情也急不來,于是也就開始講究章法耐心等待。我突然一下子覺得生活應該是這樣,不做個菜似乎缺少了些什么。堆滿了食材與工具的廚房給了我一種安全感,讓我很奇怪地依賴,甚至我連學習都搬到了飯廳。我現在十分滿足堆滿食物的冰箱,火爐上咕嘟著的熱湯,還有那朵餐桌上插在酒瓶的玫瑰。
我在廚房里包餃子,用兩個半小時煎雞蛋,一根一根擇韭菜,拌餡,再一個個地擺好凍住。即便做完的時候其實自己已經餓過了,吃不了幾口。我開始有耐心熬粥,把每樣東西都切得細細碎碎的然后看著它在鍋里熬到濃稠。我現在還會做紅燒排骨,第一次聽排骨要燉半個小時的時候,我就說我一輩子都不自己做排骨了。可是,其實一輩子還是挺長的,沒幾天就進入了新世界。當我和食材有了更多的相處的,它進入我的身體里才會讓我更舒服,我又可以十分開心地堅守我胖子的諾言。有一次我在同學家做飯,有一個不知我廚藝的同學說,你這架勢可熟練了,你做飯很厲害吧。我就差嘚瑟到天上去了,畢竟她說這句話的前一個星期我都還只是一個只會煮面的女同學。
我爸有一個理論,所有覺得好的東西都要學,然后就要自己做,這樣可以隨時想吃隨時做。作為一個偽裝得乖巧的孩子,我從來都點頭說對對對,但是其實我知道,我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學會所有我愛吃的東西,一個人創造不了一個世界。不過現在時不時地做一些些喂飽自己,成為了一種減壓方式。隔個兩三天開次火,翻翻食譜,然后盡情擺拍之后能帶來些許安慰和踏實,是件不錯的事。(對,拍照是我很大一部分的動力,而且一定要擺拍到自己滿意為止,我爸媽不要對我太寬容···看我一天不務正業逃避學習來做菜還開心···)
“是誰來自山川湖海 卻囿于晝夜廚房與愛” 大概是種妥協,但應該是一種高級且讓人滿足的妥協。祝福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終將和所愛的人日夜相守,互相吃對方做的飯菜,比心心。
——Vivian
配圖來自荷蘭畫家Arnout van Albada,永恒主題就是異常逼真又柔和的食物。封面那幅充滿肉欲的火腿叫Jamon Iberico Pedroches. 其實我猶豫過要不要選美國的畫家Alexandra Nea的,但是后來覺得,那個留著給以后學會甜點的我吧,y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