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在一呼一吸間。
一個生命沒有了呼吸,會是什么結果?這是所有的人都明白的道理,
吃飯、走路、說話、開車、睡覺……呼吸時時都在。但生活中有多少人能關注到呼吸的存在?
靜坐、冥想、禪修、瑜伽、太極、唱歌……都會刻意的去訓練和關注呼吸,特別在禪修的時候,調身、調心和調息,呼吸是連接身和心的橋梁,呼吸是生命的源頭,是培養專注力的著力點,在靜坐中,關掉眼耳鼻舌身,收攝身心,系心一處,一處就是呼吸。
有些引導要把注意力放在腹部,或是人中,無論是放在人中還是腹部?位置不同,但目標都是呼吸。
注意力在人中時,感受氣息在人中的地方進和出,吸氣,有氣息涼涼的拂過,進入鼻腔;呼氣,有溫潤氣息從人中劃過……感受氣息在人中部位柔軟的,進入和呼出。
注意力在腹部時,吸氣,腹部鼓起來,呼氣,腹部凹下去,隨著一呼一吸,感受腹部的一起一伏。
關注呼吸,就是與生命的源頭對接。
嬰兒出生的時候都是腹式呼吸,嬰兒的呼吸深長,整個胸腔和腹部一開一合,甚至感覺整個身體每一個毛孔都在呼吸,所以孩子是純真、喜悅、沒有分別與對立……人隨著年歲的成長,因為經歷,有了對與錯,好與壞,喜歡與憎惡,心失去純真喜悅的時候,身體也被種種能量擁堵,呼吸不在深長,越來越淺,從腹部到胸腔,慢慢呼吸只在胸部和喉嚨,生命到最后上氣不接下氣,到最后只有出氣沒有進氣的時候,生命就走到了盡頭。
調息,就是在調整生命的狀態。
無論是腹式呼吸還是專注人中,都是借助一個目標練習專注,“心猿意馬”,心念和意識像淘氣的猴子和野馬,一刻也不停歇,如何安頓它?呼吸就是調服它們的韁繩。。
靜坐時,內心像猴子和野馬一樣的念頭、感受,不用管它,當把注意力放在人中,關注呼吸上的時候,人中就是拴住韁繩的樁,猿猴和野馬無論怎樣鬧騰,有拴住韁繩的樁,像猴子野馬終將馴服,心猿意馬一樣活躍的念頭也漸漸溫順,心回歸它的寧靜。
禪修就是簡單、相信、聽話、照做!
靜坐中不用想著如何去掉念頭,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呼吸被念頭帶走,注意力記得回到呼吸;被各種感受帶走,注意力回來,繼續專注在呼吸。
開始的時候會刻意去做,深深吸氣,慢慢呼氣。當氣息漸漸順暢,身心在呼吸的帶動下,漸漸平靜,讓身體順應氣息自然的節奏,放松,身心輕安。
有念就有輪回,(業)風(呼吸)是推動念頭的因。
生命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組成,風就是呼吸,身體風大的時候,帶來念頭的雜亂,心不靜,不安,多動。
生命的輪回受業力的感召,有念就有輪回,(業)風是推動念頭的因。關注呼吸,讓呼吸歸于寧靜、讓生命的業風漸漸止息,各種念頭(貪嗔癡慢疑)漸漸止息,心還原本有的清凈(佛性)。
想起師父的一句開示,離開禪修談佛法,修行將一無是處。生命的修行從禪修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