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鐘書的圍城》一書當中運用了七百多句比喻句,相當于每一段的內容當中就有一句比喻句。能夠在一本小說中運用大量的比喻句實屬罕見。對此深受震撼,因此想對于《圍城》中的比喻句做一個分析,以加深對《圍城》的理解。
從《圍城》中的幾百句比喻句,截取一部分比喻句進行分析。主要是從比喻中的明喻、暗喻、借喻和另一種修辭——借代這四個方面分析分析《圍城》比喻句的含義與特點。
明喻:明喻的構成方式是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常用“像、如、似、仿佛、猶如、有如、一般、似的”等一類的喻詞。
1.夜仿佛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夜”是本體,“仿佛”是比喻詞,“浸油的紙”是喻體。它們的相似點是聯系前文說的太陽侵占去大部分的夜,那么此時的夜已不再是黑色,被太陽染成透明,而浸了油的紙會變得透明;因此它們的相似點就是透明。
2.海風里含著燥熱,胖人身體給炎風吹干了,蒙上一層汗結的鹽霜,仿佛剛在巴勒斯坦的死海里洗過澡。死海的鹽含量大,以至于無生物生存,因而叫做死海,而胖人身體的鹽霜在于汗水過多結成結晶,因此它們的相似點在于鹽含量多。
3.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里的砂礫或是出骨魚片里未凈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忠厚老實人和飯、魚片一樣干凈,沒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但是老實人的惡毒跟飯里的沙礫或是魚片帶刺一樣給接觸到它的人不好的感受,因此它們的相似點在于本來完美的事物卻有破壞其美好的東西,給人不好的感受。
4.無論如何,從此他們倆的交情像熱帶植物那樣飛快地生長。把“交情”比作“熱帶植物生長”,形容他們的關系越來越親密。相似點在于快速改變。
5.打消已起的念頭仿佛跟女人懷孕要打胎一樣的難受。把“打消念頭”比喻為“打胎”,這兩者之間的相似點在于同樣的讓人難受不堪。
6.孫太太眼睛紅腫,眼眶似乎飽和著眼淚,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輕輕一碰就會掉下來。把“眼眶飽和的眼淚”比喻為“花瓣的露水”,兩者的相似點都是液體,一碰都會掉落下來。
7.他們倆雖然十分親密,方鴻漸自信對她的情意到此為止,好比兩條平行的直線,無論彼此距離怎么近,拉的怎么長,終合不攏來成為一體。因為方鴻漸自信對她的情意到此為止,意思是說即使現在關系很近,但還是不能在一起。而平行線都是在同一個平面里面,平行線不相交。所以本體與喻體之間的相似點是可以無限接近,但是永遠不會相交在一起。
8.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時髦,鄉氣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國裁縫仿制的西裝,把做樣子的外國人舊衣服上兩方補丁,也照式在衣袖和褲子上做了。小城市的姑娘雖然接受了外國的文化影響,但是骨子里還是有舊時代的思想,所以顯得不恰當。而仿制西裝,卻把補丁也仿制了。兩者相似性在于只會一味的照搬,不會變通,并失去自有的特色。
9.這些花的香味,跟蔥蒜的臭味一樣,都是植物氣息而有葷腥的肉感,像從夏天跳舞會上頭發里發泄出來的。“”花的香味”和“頭發發泄出來的”。花香來自花的油細胞,發香來自身體產生油脂與洗發水的殘留氣味的結合。兩者都是屬于嗅覺所感受到的氣味。
10.他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線條,沒有粘性,拉不長。意思是他的睡眠質量不足,斷斷續續,而粳米性硬少粘,沒有粘連性所以拉不長。兩者一個屬于時間的長度,一個屬于事物的長度,都是長度的一種。
11.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都是一種表現對當下現狀的不滿和無止境的欲望。
暗喻:暗喻也叫隱喻,本體和喻體也都出現,其中用“是、變成、成為、等于”等喻詞。
12.蘇小姐是磚石一類的硬東西,非鴕鳥或者火雞的胃消化不掉的。因為蘇小姐的地位和能力比方鴻漸高,所以方的父親認為方鴻漸征服不了蘇小姐。而硬東西一般的胃都不能消化,要有很強大的力量才可以。兩者的相似點在于征服和被征服的共通之處。
13當然衣服也等于妻子。方鴻漸因為打麻將得了錢然后可以買他一直想要的衣服,然后對張小姐就不放在心上了,意思是衣服比妻子還重要。共同點是借自《三國演義》的“妻子如衣服”
14.女人原是天生的政治動物。人本是高級動物,意識是天生的。而把女人比喻為政治動物,是對政治能力的肯定。相似性是女人和動物都自帶天性。
15.比了這種聰明,才學不過是沉淀渣滓。由上下文所知,“這種聰明”比“才學”更高級,是“才學”所不能及的。而渣滓是沉淀剩下的垃圾。所以兩者共同點是存在高大與低下之別。
16.辛楣聽蘇小姐護惜鴻漸,恨不得鴻漸杯里的酒滴滴都化成火油。酒和火油都是液體,都存在化學成分,并遇火會燃燒。
17.結婚是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結婚前是一個人的圈子,結婚后是兩個人的圈子,一個人自由則想要兩個人的束縛,兩個人束縛時希望一個人的自由。和城內城外的人一樣,厭倦擁有的,渴望未有的,都是人之本性吧!
18.失戀繼以失業,失戀以致失業,真是摔了仰天交還會跌破鼻子。失戀讓人痛苦,再加上失業,更是痛上加痛,是內心的痛;而摔交加跌破鼻子是肉體之痛。兩者相似點在于都是對人的一種感受。
19.小孩子吸的想是加糖的融化豬油。小孩子吸的奶是液體,也是甜的;而加糖的融化豬油,也是液體狀,也是甜的。相似點是甜、液體、顏色相似。
20.眼睛就是不會說話的動物的舌頭。眼睛和舌頭一樣可以表達一些意思。相似點是同為動物的一個器官,都能表達意思。
21.年輕女人的眼淚是秋冬的雨點。把眼淚比作雨點。兩者的相似點在于都是液體,都會滴落。
22.咱們是中國鄉下婆婆,就安分罷,別出丑啦。汪太太比喻鄉下婆婆,是與洋太太相比,什么都不會。而鄉下婆婆同樣不懂上層交際。相似點是同是人,能力不夠。
23.你父親的頭腦都是幾千年的古董。把頭腦比作古董,父親的頭腦只有舊思想,是與現在新思想對立。而古董也是接受了幾千年舊文化的沉淀。所以兩者相似點是陳舊,落后。
借喻:借喻不出現本體或不在本句出現,而且借用喻體直接代替本體。
24.現在呢,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鎖在箱里,過一兩年忽然發見這衣服的樣子和花色都不時髦了,有些自悵自悔。用喻體“不時髦的衣服”來比喻蘇小姐過去不隨便施與愛情,而現在老了,不能隨便挑了。相似點是時髦與過時。
25.也許你喜歡蘇小姐死魚肚那樣的白。把蘇小姐的白皮膚比喻成“死魚肚的白”。相似點是同為皮膚所表現出來的顏色。
26.大有青年守節的孀婦不見寵于翁姑的怨抑。把“不見寵的孀婦”來比喻方老先生愛國而不得國的愛。相似點是兩者都不到應該有的重視。
27.他常聽到心煩,以為他那未婚妻就是給這“盜魂鈴”送了性命。用“盜魂鈴”來比喻電話鈴聲。
相似點:都是聲音對心智的擾亂。
28.她手上生的五根香腸,靈敏的很。把手指比喻成“五根香腸”,相似點:形狀相似,軟硬程度相似,都是肉。
29.搖籃也挑選得很好,在平成縣鄉下一個本地財主大花園里,面溪背山。把“搖籃”比喻成大學,相似點:舒適,安逸。
30.叫化子只能討到什么吃什么,點菜是輪他不著的。“叫化子”比喻成方鴻漸不得挑選學科來教書,相似點:無選擇權,被迫接受。
31.鴻漸對于升級這胡蘿卜,眼睛也看飽了,嘴忽然不饞了。把“紅蘿卜”比喻成高松年升鴻漸為教授,相似點:得不到,都是假像。
32.你希望的好葡萄在后面呢。把“好葡萄”比喻成戀愛中最理想的人,相似點:
都有生命,化學成分相似,都是最好的。
33.他心上的新創口,揭著就痛。本體是失戀的痛,喻體是“新創口”。相似點:心理作用的痛,由人作用而來。
34.生下來一個妖怪。把“妖怪”比喻成剛出生的嬰兒。相似點:丑,嚇人。
35.他只有一樣顯著的東西,喉嚨里一個大核。把喉結比作“大核”。相似點:形狀相似,大小相似。
借代:不直說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稱,借同它密切相關的名稱去代替,也叫“換名”。
36.不要燒盤!用“燒盤”的特征代替臉上發熱發紅,相似點:發燙,發熱。
37.我想這迷湯灌錯了耳朵。用專有名稱“迷湯”代替迷惑人的語言或行為。相似點:迷惑人。
38.我們這些光桿看了真眼紅。用專用名稱“光桿” 代替沒有家眷的人。 相似點:無依無靠。
39.對那一團略具有五官七竅的紅肉,并不覺得驕傲。用特征“紅肉”代替嬰兒。相似點:由細胞構成,都有脂肪、蛋白質,都有血,都有顏色。
40.也去坐冷板凳,我替他惋惜。用具體事物“冷板凳”概括清閑冷落的職務或是受人冷遇。相似點:冷落,無人理會。
41.鴻漸指著那些土饅頭問。用具有代表性的“土饅頭”代替墳墓。墳墓一般是用土堆砌而成,形狀如饅頭,所以也叫土饅頭。相似點:由土構成,形狀相似。
42.洋太太招待得好不好?韓太太是外國人,而中國人慣稱外國人為洋人。所以叫洋太太。
43.虧得做官的人栽跟斗。用“栽跟斗”代替受挫,吃虧。
44.汪老頭兒是大架子。用“大架子”代替自高自大,裝腔作勢的作風。
45.讓他們知道他們的飯碗一半在我手里。用“飯碗”代替職業、工作。沒有工作就沒有錢吃飯,所以工作也叫飯碗。
46.在半身著衣鏡前遠眺自己的“概觀”。用“概觀”代替整個身體。相似點:表示一個整體
47.報館里的人會敲竹杠。用“敲竹杠”代替利用別人的弱點或以某種口實為借口來索取財物的行為。相似點”:勒索之意
48.誰都不是自己的出氣筒。用“出氣筒”代替沒有恰當的由頭而被人當作發泄怨恨對象的行為。相似點:受氣,出氣,表現方式相似。
49.可見一個人受馬屁的容量,是沒有底的。用“馬屁”代替諂媚奉承的行為或話語。相似點:表達方式,表達含義一致。
50.“約翰牛”一味吹牛;“山姆大叔”原來只是冰山,不是泰山;至于“法蘭西雄雞”呢,他確有雄雞的本能。“約翰牛”是英國人的意思,聯系是傲慢無禮,像牛一樣的;“山姆大叔”是美國的別稱。聯系是有一商人向美軍提供牛肉,他名字的縮寫也是美國的縮寫。“法蘭西雄雞”是法國的高盧人的法語發音和拉丁語的公雞發音相似。所以稱為法蘭西雄雞。
錢鐘書比喻手法的特點:一是把形象事物比作抽象事物、或是把抽象的事具體化。虛實任意互換。二是本體喻體都來源于生活。三是在風馬牛不相及的兩類事物中,找到別人未曾發現或難以發現的相似點進行比喻,即:本體與喻體看似不相干。四是一般使用明喻居多,并遵循明喻的使用規則,使用喻詞。五是用多種多樣的比喻來加強形象性,突出本體特點。六是富有哲理性和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