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
距離我上次寫一段自由而無用的文字,已有9個月。三個季度里,你我一定已有一些改變。因為什么而變?或許可以說是工作,或許可以說是學習,或許可以說是與他人的相處,但或許最根本的,永遠是因為從來不會靜止的時空。
年少多好,因為那個時候世界的大你不用看到,那一小塊田園般的時間和空間里你可以安穩地保存一些東西。信念、朋友,還有想要吃的家鄉風味,都近得如與你一體。只可惜生命雖然談不上只算一聲發泄、妥協和抱歉,但是它不會簡單到可以永遠保持你周圍的那份安穩。正如今日的你我,已經難以找到過去的那種困于一隅卻足以作樂的感覺。年歲增長,我們感到世界動蕩飄搖以及自我的渺小,我們總是那么輕易地被某種力量推往一個方向,遠離和邂逅成為一種習慣。世界仿佛沒有邊界,即使有那么一堵墻,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毫無止處,你也知道憑自己的力量是無法走到那里去證明其存在的。漸漸的你遇到越來越多的人,看見越來越遠處的地平線,而你自己的記憶、情緒、思索那么狹隘有限,與之相除得到的值讓你有時感覺它們像是完全不存在。你我變成海中的一粒水滴,個性消失,方向趨同,一切已經有了理所應當的安排,在那之中生老病死、喜怒哀樂、得意失意。
這時的你便擁有了兩個自己:一個是那個知道更多的自己,一個是那個渺小的自己;一個是無所不能、意氣風發、胸懷宇宙、站在世界之巔向下望的自己,一個仍是那個放學時沒有人牽手便不敢踏出幼兒園門檻,去到一切都比你大比你高的外面的自己;一個是知道有很多選擇的自己,一個是只能有一種選擇的自己。兩個矛盾的自己都理直氣壯而且很不安分,所以你常常憤怒、沮喪。
必須有些東西來拯救這個不安定的你。于我而言,其中之一就是文字。
有一本叫做《童年的消逝》的書,它首先講的是童年這個概念從何而來。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人類有了文字和印刷術,從而形成了一直至今的傳遞所有人類知識與情感的媒介體系。而這體系將人劃分成了會讀寫和不會讀寫的人,于是我們有了兒童。他們不會讀寫,因而他們在那個文字世界之外,因而他們學會讀寫之前的時光里,一切所見即為所得,因而顯得特別。反過來能夠讀寫的人,就能擁有超越自身的體驗和知識,文字的世界可以將那個渺小的自己和那個豐富的自己連接起來——我只做出了一個選擇,但我好像也做出了其他選擇,從此我是我,我也不再是我,渺小和豐富共同形成了新的我,我在當下,我也無處不在,我一無所知,我也無所不知,我年少,我也年老。
我就是你。
因此我需要文字。除了那些與別人對話、具有目的的文字,還有那些只與自己對話、沒有目的的文字。宇宙已對我坦白一切。
似乎說了許多意義不明的話,其實只是想試圖解釋我為什么在近300天以后,再次寫下許多意義不明的話。自由而無用是文字賦予我的力量。此時,在這些文字構成的領域里,價值不會被糟蹋,因為不存在價值,時間也并不令人恐怖,因為不存在時間。此刻,就像無限中不包含意義,我只是在這兒罷了。
沒有什么多好,卻已很好。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