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當我老了——讀《奧克諾斯》有感
? ? ?一想到我的生命消逝得那么迅速,而我并不是真正地活著,我真的不能忍受。——題記
? ? “有時候,他比平常醒的早了一些,整幢房子清晨的靜默里,床上的他會被對永恒的恐懼擊中,那是對無限時間的恐懼。”這是我讀的時候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有時候我也在想,當我老了,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回望一生,是否會感到值得,我們的存在對世界和他人是否有影響,但是塞爾努達在小時候就開始想這樣的事,他對永恒這個詞敏感到恐懼,這樣的想法讓我對這個不是特別出名的西班牙詩人肅然起敬。后人評價他時說,很少有這樣的詩人,無論何種語言,能給我們帶來這樣不寒而栗的體驗,當我們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個說出真理的人。
? ? ?對于這本詩人早期的作品集,我讀過不止一次,但我從來沒有真正讀懂過,我只能說自己的感受與認知都在慢慢改變著。最近看的時候,我的腦海里一直出現一個孤獨的小孩,用大把大把的時間去觀察葉子破枝而出,“那溫和的色澤,因為透明幾乎像在發光。”在新家的窗邊,看著窗外的田野,面對這種大自然的純粹之美時,他的感受卻是“一種直到當時他還陌生的孤獨感尖銳地劃過他的靈魂,扎了進去。”這種深刺入骨的孤獨,原諒我不能感同身受,但我卻被這種孤獨深深吸引,他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在一個透明的世界里,能夠達成對生命的理解、對永恒的渴望,是一件偉大的事情。
? ? ?年輕的塞爾努達最渴望的莫過于外面的世界,他的一生也大多都在流亡中度過,故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身邊的同行們熱烈地投入到各種各樣的運動中,在不被接受的時光里,他選擇與詩為伴。人的一生需要一種強烈的欲望,這種欲望提醒我們自己在真正活著。這種欲望對于他來說便是詩,所有的孤獨都化為文字,這個想象中的、未來世代的讀者支撐了他一生,直到最后一刻,他仍然在寫,仍然在焦急地等著作品的出版,與他的讀者相遇。后來我就在想,無論我們經歷過怎樣的事,回望初時,總會有一些叫人懷念的東西,稱為回憶。回憶之所以誘人,詩人給我們的解釋是“有一些情感的效果與起因并非同時同步,必須穿越我們體內最稠密廣袤的區域,直到某一天被我們感知。”通俗一點講,回憶在感知中,源于時間。但是我到現在也沒有理解,在童年的描述中,他說了這樣一句話,“時間是怎樣靜止不動,懸停在空中,純粹而空靈,不再流逝,像那片藏著神明的云。”在他的內心,童年沒有時間,孤獨卻無處不在,這是否與詩人后來對回憶的解釋存在著某種矛盾,我不敢茍同,但卻被這種難得的感性打動。
? ? ?當我老了,頭發花白,睡意昏沉,爐火旁打盹,我還會取下這本書慢慢品味,不得不承認,我對他的孤獨充滿了好奇與疑問。但是至少現在,我希望有人問我是怎樣在數九寒冬,在如此荒涼的世界中忍受住了與世隔絕的孤寂時,我可以大言不慚地說,因為我感到在這里度過的每一天都十分充實并充滿歡喜。
? ? ?我欠孤獨最多,無論多少,當我老了,我成為的所有,都源于它。——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