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雖然以小小說的形式呈現,但確是真事
文/涓子
自從扶貧政策下來以后,一貧如洗、門庭冷落的梅姐家,突然來了許多人。他們一波一波的來照相,噓寒問暖,讓梅姐幾次感動到淚雨潸然。
他們在梅姐家一進門的中堂處貼了兩張寫滿字的紙。沒念過幾年書的梅姐,借助拐棍哆哆嗦嗦地挪過去,費力地辯認墻上的字。“精準扶貧”四個大字特別明顯。其余的小字就是工作組的聯系電話,以及各種扶貧政策。
梅姐感動得眼淚又忍不住嘩嘩地往下掉。
感謝政府的好政策呀!在自己山窮水盡、走投無路時,他們來精準扶貧了。
說起梅姐,那真是命運多舛。前兩年老公得食道癌去世,梅姐為了生存,去當了一名環衛工人。
沒想到,屋漏偏遭連陰雨。剛剛干了兩個月環衛工的梅姐突然得了腦出血。搶救了一個星期,終于撿回了一條命。從此,癱瘓在床,不能自理。
生活的重擔扔給了剛剛當兵復員回來的兒子。梅姐處處需要照顧,兒子不能出去打工,家庭沒有了收入。日子過得緊巴巴也就算了,可梅姐還得吃藥。
這次,扶貧小組來了解情況,梅姐終于看到了希望。說實話,之前,她為了不拖累孩子,想過好幾種了結自己的方法。一是,力不從心,實施起來比較困難,二是,舍不得扔下兒子,一個人孤零零的沒個親人。
春節前,梅姐的身份證被村里拿走了好幾天,說是去辦理扶貧卡了。從那天起,梅姐就日盼夜盼。盼著卡里給打來錢,也能過個像樣的年。這一盼就大半年過來了,至今沒領到一分錢。
四月份,村里給了一個扶貧的紅本本,上面記載著2016年幾月到幾月領了什么錢,從頭看到尾,按上面寫的,梅姐家每個月都有兩三百,可是,怎么梅姐就沒看到錢呢?錢都被誰領走了?為什么記在自己的本本上?
更有一段時間,村里突然來人,拿了一張紙,讓梅姐的兒子簽字,按手印。梅姐兒子看看紙上寫的內容,堅決不肯簽字。
紙上內容是:“梅姐的藥費每月報銷300元,為了方便照顧梅姐,村里給他兒子在園區找了個工作,每月可以領到四五百元的工資。還有貧困補助每月多少多少?”梅姐和兒子傻傻地看著那張紙,苦笑著,這上面寫的要都是真的該多好!自己也不用活得這么艱難。
可惜,村里說寫這些是為了用來應付上面下來檢查的,如果不按他們說的辦,不好好配合他們,低保恐怕也要給取消了。
梅姐一聽,賴以活命的低保給取消了,他娘兒倆就真的活不起了。立刻逼著兒子配合他們簽字、按手印。
這兒子心里委屈又無處訴說。只能忍氣吞聲了。
八月十五前,村里領導和園區領導又上門慰問了,拿著一個大箱子,又是拍照又是錄像。箱子上標的是羽絲絨被。領導說村里就這一床,考慮到梅姐家是及其困難,就分配給梅姐了。梅姐那個感激涕零、千恩萬謝啊!
領導走后,梅姐迫不及待地命令兒子打開箱子。結果一看,娘兒倆又傻眼了。一床舊被,拆洗過了。白線縫的歪扭七八,扒開一道縫,里面連棉花都算不上,只是一種碎碎的破棉絮,黑黢黢的……
想想剛剛讓梅姐撐起癱瘓的身子跟領導握手致謝,并配合照相的那些人,一個個都像是資深導演,而梅姐一不小心成了他們的助演。
家里也沒觀眾,那,這戲唱的是哪一出,又是表演給誰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