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中國這個禮儀之邦,熱情禮貌的客套話會給人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 ? ? ? 黃宏和鞏漢林的小品《開鎖》里,鞏漢林扮演的小區里的物業工作人員,每次見誰都會熱情的打聲招呼“嗨”,感覺他和小區里每個業主都很親切,以至于每人都覺得他是個熱心的服務者,可黃宏的實際問題真的來了,需要他幫忙時,他卻說我們不太熟,黃宏反駁說不太熟你每次和我打招呼,這就是客套話,一方若是當真了,雙方就會面臨尷尬的局面。
? ? ? ? 我們小區里就有這么一個保安,平日里見他和誰都親熱的打招呼,早上出門他會問“上班去呀”下班時間他也會常問“你回來了”,還很會和小孩子玩,每個人都覺得他很熱心,但背后也總是聽到他的一些負面影響,說他借著他哥的關系進來在小區里養條大狗,拉著狗隨便溜,有時也會嚇著小孩子,他每次都會和我客客氣氣的招呼,對于這樣的熱心人,我時常會報以微笑回答。
? ? ? ? 門口一公里附近有家十年前就常去的理發館,老板是個陜北婆姨,每次去了都是一句“你來了噢”出門都會對客人說句“你慢走噢”,這常用的生意人一句客套話就拉進了客人的心,常來常往,就都成了她家的回頭客,人們對她的理發技術也就不再苛求,都不自覺的朝她家去,哪怕每次去了要等坐好久。相比那些機械化訓練的理發機構,一個月去一次就換一茬新手,們也不太會客套,誰愿意把自己的形象毀在這些人手里,我也是這里十多年的???,老板總是和和氣氣認真的對待每個客人。不像去年過年前,那個店里的老板只要是染發燙發的活才去笑臉迎接,幾十塊錢的剪發就三兩句怠慢輕蔑的話把客人拒之門外,這樣的店我只去過一次,生意自然就門庭羅雀了。
? ? ? 我最早實習單位的一位部門經理,比我大兩歲,平時工作起來不茍言笑,給我交代工作總是板起面孔來,可就是在我們同一批實習的同學里,因為不在一個部門,他和他們都非常客氣,工作之余也有說有笑,我就當時想不通為什么總是對我冷冷淡淡的,有次他對我解釋說因為“自己人”他所說的自己人就是一個部門的,我是他的直接下屬,所以就不必那么客氣了,我到后來才明白了職場上和平行部門也要會講客套二字。
? ? ? ? 在如今微妙婆媳關系里,一般婆婆和媳婦都不講這樣的客套話,所以當那些家庭小問題出來時,就會演變為更為緊張的家庭問題,反而是電視劇里那些中途出現變故的家庭,為了維系某種關系,也會適當的講出客套話,那么問題來了,和自己的親戚鄰居平時本來也沒有那么多共同話題。溝通幾句客套話便成了必要性,遇到事情了人家也會過來捧個氣場,如果沒有幾句客套話,那就當你是不懂人情世故的人了。
? ? ? ? ? 在快餐式的人際關系里,大家都不想變成陌生人,也不想了解的的更深入,那就有了客套話存在的客觀環境,其實不必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