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東方舞啟蒙教學,引導東方舞主旋律;
2、由淺入深進入東方舞教學體系。
二、教學內容:
1、理論部分:關于“東方舞”和基礎樂理(節奏、節拍、音符、讀譜、中東音樂節奏型:Maqsum、Ayuub);
2、形體訓練部分:
? 把桿訓練:壓肩、壓腿、擦地、蹲、立。
? 中間訓練:東方舞站姿、手位;軟開度熱身訓練。
3、體能訓練:腰腹肌肉、核心力量訓練、腿部肌肉耐力訓練。
4、東方舞動作部分:Hip Twist、Hip Lift、Hip Sways、Pelvic Circle、Chouchou Shimmy。
5、小組合(2只,每只90秒);
舞? 碼(1只小舞蹈)。
第一單元
一、理論部分
1、關于東方舞
按地域劃分有遠東舞蹈和中東舞蹈。遠東舞,包括中國、朝鮮、韓國、日本以及俄羅斯太平洋沿岸地區等的民族民間舞;中東舞,俗稱肚皮舞,神秘崇拜是它的信仰,優雅大方是它的氣度,靈動俏皮是它的個性。
2、基礎樂理
(1)、節奏:將時值長短不一的音按一定強弱關系組合在一起。? ?
(2)、節拍:又稱拍子。常用方法有數拍法(1-8)、擊拍法(↓↑)。
(3)、音符:用來記錄不同長短的音的進行符號。
例表(以4分音符為一拍):
音? 符
線? 譜
線譜休止
簡? 譜
簡譜休止
時? 值
全 音 符
× — — —
0 — — —
4 拍
二 分 音 符
× —
0 —
2 拍
四 分 音 符
×
0
1 拍
八 分 音 符
×
0
1/2 拍
十六分音符
×
0
1/4 拍
3、節奏訓練:(唱“嗒”,這部分訓練貫穿一至四級)
二、形體訓練
1、把桿訓練
(1)、壓肩;(配插圖)
①、面對把桿,雙手間距離約一肩寬扶把,伸直手臂,稍撤雙腿后將拉伸的上肢俯身向地板方向推送。注意膝蓋蹬直(可協調把桿高度選擇正步并攏雙腳或大八字步稍分開雙腳站立),雙腿垂直地板。腰椎、胸椎在音樂的帶動下有律動的向地板方向彈壓。整個過程要放松頭顱和脖子。
②、如果教室沒有安裝把桿,則面對墻,一腳距離站立,手、大小臂、胸觸墻壓肩(逐漸加大腳與墻的距離,抬頭)。
(2)、旁壓腿;(配插圖)
①、側對把桿壓旁腿:側對把桿一條腿的距離小八字腳(一字腳)站立,將內側腿的踝關節部分在身體的正旁側放在把桿上(與身體在同一條垂直地板的線上,手可以扶把桿,也可以向前略展,但不影響身體狀態)。開胯繃腳背,站立腿同側的手臂高舉過頭,向上延展(開肩),帶動身體隨著音樂向把桿腿側展律動。
②、面對把桿壓旁腿:面對把桿約一拳半距離小八字腳(一字腳)站立,將一條腿的踝關節部分從身體的正旁側放在把桿上(要求同上,把桿腿側的手臂在近地面腿邊位置扶把),開胯繃腳背,站立腿同側的手臂高舉過頭,向上延展(開肩),帶動身體隨著音樂向把桿腿做側展律動。
小貼士:在進行壓腿訓練時要注重腿部肌肉的拉伸方向,俗話說腿往長拉,說的就是肌肉方向。尤其是盆骨腔要放正,不刻意翹臀,將身體側腰、肩頭向大腿、膝蓋內側方向推送。放正頭部,拉長脖子。
(3)、雙手扶把,小八字腳:蹲、立;(配插圖)
①、蹲:雙手扶把,小八字腳于把桿一尺距離站立,上身挺拔與地板垂直要始終貫穿蹲的過程。屈膝,膝蓋外開蹲(緊致臀肌、核心肌,不翹臀),起身時利用大腿內側肌肉的收縮力將上身推起直至立直膝蓋。
小貼士:蹲本身是訓練腿部肌肉的柔韌和力量的一種手段。在跳當中,蹲具有兩種功能:第一緩沖功能,也就是當人體從空中落地時,利用蹲來減緩由于重力造成的對各關節的沖撞力量,形成了保護的作用;第二爆發功能,也就是爆發力的體現。對于跳來說,爆發力的程度決定著跳的速度、高度以及舞姿形成的準確性。所以爆發力在蹲的作用下形成了跳躍?!岸住笔峭鹊那旌蛷澲钡挠柧殹Mㄟ^蹲的練習使腿的關節韌帶與肌肉富有柔韌的彈性,不僅跳躍要有彈性,幾乎所有的技巧都離不開蹲的動作。同時“蹲”還具有增強后背力量的作用。練習時的動作宜徐緩、連貫。因此,建議采用慢速或中速音樂伴奏。
②、立:雙手扶把,小八字腳于把桿一尺距離站立,繃直膝蓋將腳跟高高抬起,前腳掌踩地。抬高腳跟部分努力繃腳背,不倒腳不蒯腳,收緊臀肌、大腿肌肉和腹肌,上身挺拔。腳踝和近腳踝的小腿會有點酸脹的感覺。
(4)、雙手扶把,小八字腳:旁擦地。
雙手扶把,小八字腳(一字步)站立,蹬直膝蓋,收緊大腿肌肉、臀部肌肉,上身挺拔。重心主要放在重心腿上,開胯擦地,擦地腿隨著音樂慢慢向正旁側延展,逐步抬足跟繃腳背延續擦地,直至只剩中間三趾頭足尖觸地。收回擦地腿時則要依次落回腳背、足跟。腳在整個擦地的過程中都沒有懸離地面,始終保持蹬直膝蓋,不彎曲。
2、中間訓練
(1)、空間方位
①、舞蹈方位:“米”字形方位。面向鏡子(觀眾),正前方為1點,順時針方向,每45°依次為2點、3點、4點、5點、6點、7點和8點。
②、時鐘方位:從水平時鐘看,取前、后、左、右分別為12點、6點、9點、3點;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分別為10點、8點、2點、4點。垂直時鐘以此類推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和右下各點點位。
(2)、東方舞站姿:雙臂自然垂放體側。放松膝蓋,雙腿并攏(方便舞蹈,膝蓋內側不相互牽制,雙腳間可根據學生腿形狀況調整至空一拳距離)。端正盆骨,略收核心肌。略擴張胸骨,自然挺拔。雙肩下沉,保持脊柱的直立,整個身體呈分段挺拔狀態,下巴微收,平視前方。
(3)、基本腳位
基本腳位,身體要求參考東方舞站姿。
①、正步腳位:雙腳腳跟腳尖并攏對齊(防止膝蓋內側相互牽制,雙腳間可根據學生腿形狀況調整至空一拳距離)。
②、小八字腳位:雙腳腳跟靠近,左右雙腳分別對8點和2點,兩腳之間的角度是90°。
③、單腿點地腳位:單腿屈膝,腿形延長線上繃腳背,腳尖點地。重心放另一條腿。
(4)、基本手位
東方舞手位比較隨性,不像芭蕾那般嚴苛,強調手臂、手的放松、延展與美感,具體使用在風格舞蹈中又有各自不同的位置處理。
一位手位:雙臂自然垂放體側。
二位手位:雙臂前展。
三位手位:雙臂向上延展。
L手位位:類似芭蕾手位的四位手位。
五位手位:類似芭蕾手位的順風旗手位。
開羅手位:類似芭蕾手位的六位手位。
七位手位:雙臂體側延展。
(5)、坐姿:坐立地板,雙腿繃直,并攏腳跟腳尖,上肢挺拔垂直地板,雙臂自然搭放體側,指尖觸地,勾繃腳訓練;(配插圖)
三、體能訓練
核心力量練習:
平板支撐:俯臥,雙肘彎曲支撐在地面上,肩膀和肘關節垂直于地面,雙腳前腳掌踩地,身體離開地面,軀干伸直,頭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腹肌收緊,盆底肌收緊,脊椎延長,眼睛看向地面,保持均勻呼吸。每組保持60秒,每次訓練4組,組與組之間間歇不超過20秒。
小貼士:肘關節和肩關節要與身體保持直角,肩膀在肘部上方,保持并控制腹肌的持續收縮。在地板上進入俯臥姿勢,用腳趾和前臂支撐體重,注意任何時候都保持身體挺直,并盡可能最長時間保持這個位置,不塌腰,不翹臀。
四、學習動作(配插圖:各身體肌肉與關節、示范等。下同)
1、Hip Twist(平甩胯)
①、使用肌肉:核心肌群、腹橫肌、側后腰肌群。
②、教學方法:東方舞正步位站姿站立,雙腿直立,膝蓋略放松,保持上身,胯部向左右分別擰腰。
③、訓練功效:緊致腰腹肌群。
④、教學難點解析:加速度訓練是初學學生的難關,一方面身體體能的磨合期期間容易岔氣,另一方面,學生為提速,往往松懈核心肌和身體的分段挺拔,選擇用肩、手臂等幫助律動,結果腰酸背痛。須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由慢到快,單獨學習Hip Twist要適時關注到學生的體能能力。
小貼士:不要使用大腿前部肌群力量來帶動胯部動作,也不要彎曲膝蓋來帶動臀部;手臂和肩不參與律動;出現岔氣現象實屬正常,要及時調整身體狀態,注意休息,不可蠻干。
2、Pelvic Circle(水平圓胯)
①、使用肌肉:核心肌、腰腹肌群。
②、教學方法:東方舞基本站姿,利用腰腹肌群按順時針(逆時針)方向依次推送盆骨去側前側后(側后側前)水平圓胯。
③、訓練功效:柔韌腰腹肌群,靈活盆骨。
④、教學難點解析:一者初學學生容易自助式加入臀肌力量,身體軀干部分不能很好的做到放松與挺拔,使得動作生澀、增加腰椎負擔。引導學生注重身體中軸力量的控制;二者在配合平移舞步訓練時往往劃不出整個圓,特別需要關注后半圈。
小貼士:有骨盆前傾的人,往往髖部后翹,難以找到身體中部的位置,所以在練習時,要刻意先找到髖部的中部,之后再來體會前后動作。開腿的練習只不過是為了更好地找到肌肉的動作點,在練習過程中,膝蓋不可向前或者向內。
3、Hip Sways(甩胯/大擺胯)
①、使用肌肉:核心肌、側后腰肌群、臀肌。
②、教學方法:穩定核心肌,利用側后腰肌群和臀肌的力量甩胯。
③、訓練功效:緊致側后腰。
④、教學難點解析:身體會“甩散了”是這個動作的訓練難點。要特別加強核心肌和上肢、肩、手臂的穩定,美觀舞蹈。
小貼士:甩動時應由慢到快,注意感受爆發力和平推力量的不同,用分段挺拔的要求要求身體。
五、鞏固練習
1、用擊掌的方式打出你所聽到的老師拍出的節奏:
2、復習本單元的動作。
第二單元
一、理論部分
1、東方舞的起源(插圖:劇照、文化等。下同)
1893年的美國芝加哥世博會,埃及代表團的舞者Little Egypt憑借令人眼花繚亂的腹部胯部舞蹈動作驚艷了世界。于是這種神秘而撩人的舞蹈成為了“Belly Dance”也就是今天的肚皮舞。及后多年,研究埃及舞的舞者們為其正名“Oriental Dance(東方舞)”,而從今日地理上劃分,“Middle Eastern Dance(中東舞)”也是比較貼切的叫法。
關于東方舞的起源有著各種各樣極其浪漫與神秘的說法,例如祈禱女子生育順利、祭神的舞蹈、宮廷的舞蹈等等。正如絕大部分的民間藝術一樣,東方舞源自今天中東地區的各地民俗民間舞,經過數千年的變遷,與其他藝術的相互融合吸收,形成了今天在舞臺上光芒四射的表演。
2、基礎樂理
(1)、中東音樂節奏讀譜:Dom:唱“咚”,簡寫D。右手的低音,音色特點:低沉、動態大、延音長等;Tek:唱“噠”,簡寫T。右手高音,音色特點:音色亮、時值短;Ka:唱“咳”,簡寫K。左手高音,音色特點:音色脆、泛音高。譜中的符號休止是空拍,休止唱“恩”或埃及人習慣唱“S”。
小貼士:埃及、土耳其和黎巴嫩是三個中東音樂產量最多的國家,宗教音樂和世俗音樂是中東音樂最具代表性的兩大音樂類型。據載中東音樂節奏型共有400多種節奏型,常用的有10-16種。
(2)、聽音練耳節奏型①:Maqsum
? ? ? ? ? ? ? ? ? ? ? ? ? ? (基本底音伴奏)daf 鼓
? ? ? ? ? ? ? ? ? ? ? ? ? ? ? ? ? ? 第4拍的TK是回轉樂句
(3)、聽音練耳節奏型②:Ayuub
? ? ? ? ? ? ? ? ? ? ? ? ? 基本變化
二、形體訓練
1、把桿訓練
(1)、前壓腿(配插圖)
①、45O側對把桿壓前腿:身體距離把桿約一拳半,外側腿上桿,開胯繃腳背,身體面向把桿腿挺拔站立。調整地板腳的方向與把桿腿方向一致,平行。內手扶把,外手臂高舉過頭,向上延展(開肩),帶動身體隨著音樂向把桿腿前展(腹、胸、下巴推向把桿腿方向)律動壓腿。
②、面對把桿壓前腿:面對把桿約一條腿距離正步站立,將一條腿的踝關節部分在身體的正前方放在把桿上(盆骨要求同上,地板腳的方向與把桿腿方向一致,平行),開胯繃腳背,雙手輕扶膝蓋,身體隨著音樂向把桿腿前展律動壓腿。
小貼士:壓腿重方位,時刻放正盆骨與身軀,是形體訓練的根本??茖W的訓練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有效提升身體素質,還能保護身體,避免訓練傷害。
(2)、后壓腿(配插圖)
身體側對把桿一拳半距離正步站立,將外面的腿盡量蹬直,繃腳背,腳背放把桿上。內手扶把,把桿側的手臂高舉過頭,向上延展(開肩),保持身體挺拔,隨著音樂前腿屈膝蹲起律動壓腿(前腿膝蓋最好不要超過腳指頭的垂直線)。
(3)、雙手扶把,小八字腳:前擦地(配插圖)
雙手扶把,丁字步(小八字腳/一字步)站立,擦地,擦地腿隨著音樂慢慢向前延展,逐步抬足跟繃腳背延續擦地,直至只剩小腳趾頭外側足尖觸地。身體各肌肉控制同第一單元擦地要求。
2、中間訓練
軟開度訓練
軟開度訓練也稱為軟度訓練或者柔韌性或伸展性訓練,軟開度是指人體單關節或關節群的活動幅度。 軟度訓練能使演員上身靈活多姿,剛、柔、收、放和諧的配合。軟功良好的演員,不僵不板,優雅美觀;軟度是人類舞蹈藝術最高水平所具備的基本因素,是舞蹈藝術的獨特風格。
訓練目標:腰部柔韌性練習 :包括熱身后腰、頂緊中段,手指尖找腳后跟、下大腰,移重心蹬直膝蓋(可協助)、先抱腳踝骨,頂起大腰與肩膀,然后抱小腿,蹬直膝蓋,逐漸并腳、地面后腿可開肩,開腰(必須直腿)、直腿耗腰,直到抱住大腿,頭頂臀部,并腳直腿、腰部力量訓練、抱腳后移重心控制等。
小貼士:腿軟度多指肌肉和韌帶,安全性高,而腰部牽涉了肌肉和骨骼,必須科學循序的解決,腰軟開度不好既因為自身骨骼先天偏硬,還因為練習方法不正確。練功時要懂得解剖特點,科學地分析,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體能訓練
腰腹肌肉訓練
仰臥起坐:仰臥,兩腿并攏,兩手上舉,利用腹肌收縮,兩臂向前擺動,迅速成坐姿,上體繼續前屈,兩手觸腳面,低頭;然后還原成坐姿, 如此連續進行?;蛘唧w仰臥于地墊上,屈膝成90°左右,腳部平放在地上。初學者可初學者要避免一次過做得過多次數的仰臥起坐,最初進行時可以嘗試先做5次,然后每次練習加多一次,直至達到15次左右,這時便可嘗試多做一組,直至到達3組為止。以把手靠于身體兩側,當適應了或體能改善后,便可以把手交叉貼于胸前。最后,亦可以嘗試把手交叉放于頭后面,但雙手應放在身體另一側的肩膀上。
小貼士:直腿的仰臥起坐會加重了背部的負擔,容易對背部造成損害。千萬不要把雙手的手指交叉放于頭后面,以免用力時拉傷頸部的肌肉,而且這亦會降低了腹部肌肉的工作量。根據本身腹肌的力量而決定雙手安放的位置,因為雙手越是靠近頭部,進行仰臥起坐時便會越感吃力。平地上切勿把腳部固定(例如由同伴用手按著腳踝),否則大腿和髖部的屈肌便會加入工作,從而降低了腹部肌肉的工作量。
四、學習動作
1、Hip Lift(上提胯)
①、使用肌肉:側腹肌群(腹橫肌、腹外斜肌、腹內斜?。群笱∪骸?/p>
②、教學方法:以單邊提胯為例,單腿點地腳位,雙屈膝,重心腿在后腿。利用側腹肌群的收縮力向上提胯。
③、訓練功效:修筑“馬甲線”。
④、教學難點解析:控制身體的穩定,不要上下顛顫身體。初學學生重心腿耐力有限,提胯往往用“頂胯”代替了,很難體會肌肉本身的力度。
小貼士:身體重心放正,軀干不要前后、上下移動,放正盆骨,不翹臀。后提胯時用的是側后腰肌群和臀肌。進階訓練可以拆分單個動作的律動軌跡,提升肌肉的調度能力。
2、Chouchou Shimmy(踮腳西米)
①、使用肌肉:小腿、腳踝、前腳掌、核心肌。
②、教學方法:上肢提拔,放松身體中段。立足跟,薇屈膝,交替雙腳前腳掌快速踩。腳步非常細碎,帶動胯部上下律動。
③、訓練功效:穩健小腿、腳踝、前腳掌等控制力,靈活盆骨。
④、教學難點解析:。
小貼士:腳步非常細碎,結合較快的音樂速度,用胯部對接十六分音符動律。
五、鞏固練習
1、鞏固訓練節奏型Maqsum、Ayuub;
2、復習本單元的動作。
第三單元
一、理論部分
關于東方舞舞蹈分類(插圖:劇照、文化等。下同)
古老的東方舞有著超過3000年的歷史,早在埃及的古老壁畫上已經刻畫著舞者的身姿?,F代的東方舞藝術發展至今約一個世紀,還是一門很新的藝術,處于不斷變化發展之中。二十世紀東方舞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今日的東方舞表演藝術,已經吸收不同國家的文化精髓,融合成不同的風格流派。
根據其應用場所以及表演的時間性分為六類:宗教舞蹈、節日舞蹈、宴會舞蹈、閨房舞蹈、作戰舞蹈、街道舞蹈。按照舞蹈的表演流派主要分為以下幾大類:現代埃及流派、土耳其流派、黎巴嫩流派、吉普賽流派、波斯流派、印度流派、歐美流派、俄羅斯流派、西班牙流派、阿根廷流派、美國部落流派、非洲狂野型流派等等。按照舞蹈形式分為以下大類:宮廷舞、民俗舞、東方舞、鼓舞、融合風等等。常見舞蹈風格有:東方舞系列:Oriental、Mejanse、Tarab、Pop song、Modern Baladi等等;民俗風格:Saidi、Nubia、Melaya、Sufi、khaleeji、Iraqi、Fallahi、Ghawazee、Haggala、Shaabi等等;道具:Veils、Fan veil、finger cymbals、wing table、assord stick、candlestick sword等等;現代融合風格:Tribal、Tango、Flamenco、Jazz、Bollywood等等。
二、體能訓練
大腿肌肉耐力訓練
①、馬步控制,保持身體挺拔與地板垂直,收緊核心肌。晉級體能訓練還可以加入蹲起(大腿與地面平行“蹲”,到稍起身體,但不要完全站立的“起”)、單側提足跟蹲起、提雙足跟蹲起等訓練。
②、平躺,雙腿垂直身體并攏繃直,繃腳背,垂直方向向兩側打開大腿。循環訓練,打開大腿的速度不需要快速。膝蓋不彎曲,訓練過程始終保持雙腿與地板的垂直。
三、學習小組合
組合1舞碼例:Ayyub
2×8+1×8
T1、2-8:五位手位Hip Sways(R)×4組,有突出加強處理每組首拍前的重音;
T3-8:交替3組Omi接Hip Drop×1 + Maya×2。
2×8+1×8
T1-8:Chouchou Shimmy:T1-4順時360o + Pose;T5-8逆時360o + Pose;
T2-8:Chouchou Shimmy:T1-4去3點+ Pose;T5-8去9點+ Pose;
T3-8:T1-4交替4點、10點Hip Lift×4;T5-8快速顫胸with step退×2。
2×8+1×8
T1、2-8:反向重復Chouchou Shimmy;
T3-8:8字片發。
2×8
T1-8:T1-6 ?Shimmy;T7 Chest Circle;T8 Body Wave;
T2-8:T1-4 ?Shimmy;T5-6 Muscle Shimmy(盆骨平移R側);T7-8逆時180o (背對觀眾)。
2×8+1×8
T1-8:Omi with舒張雙臂經三位手位;
T2-8:T1-4拉丁手位with Hip Lift×4(R用側后腰,交替提壓足跟);T5-8去2點方向順時360o+;
T3-8:Hip Twist + Pelvic lock(back & in),×2(2、10點)。
2×8
T1-8:?Shimmy with step;
T2-8:?Shimmy with Egyp step。
小組合有2支,都如以上格式書寫舞碼,供教學參考。
四、學習舞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