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21天效應嗎?
我總喜歡拿它催眠自己。任何事情我堅持21天就好了,它就會成為我的習慣。這樣我就可以長久的繼續(xù)做某件事。
可這一次,它似乎不太管用。哪怕心底的聲音總悄悄的提醒著這個法則,我還是毅然決然的辭去了我人生中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份工作。
我離職那天,同事打趣我是真正踐行了“畢業(yè)就失業(yè)”的口號。我笑了笑,不知如何回應她。只好低頭匆匆往前走,再猛然抬頭卻不知道該往何處走。梅雨的季節(jié),到處都被雨霧罩著。咋一眼看過去,似乎都是前路。真正往前去,卻又不是想要的方向。
我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幾經(jīng)波折,才回到我那個違章建筑的小旅館里。一開門就是一股濃烈的消毒水味,站在門口思考了半天,還是進去,順帶關(guān)上了門。這個小旅館雖說在學校附近,但什么樣的人都有,還是要注意點。不比在寢室,可以大喇喇的開著門,不在乎別的什么。
我望著滿屋的行李,尋思著怎么擺放一下更省空間,好騰出走動的地方。想來想去,思緒飄遠了,都是之前那份工作的反思和對未來的迷茫。心思根本不在這件事上。
只有探過前路,才知前路并非想象。
盡管我是三流學校畢業(yè)三流人才,也并不妨礙我的用努力加運氣獲得一個還算不錯的工作。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外貿(mào)公司的英語客服。之前不懂行,只想著光鮮亮麗的坐在辦公室里打打字的工作應該會很輕松。入職的前兩個星期都是培訓加一些簡單的工作,確實算個輕松。符合我對一切白領(lǐng)的想法。? ? ? 可后來,過了21天,我習慣了早起,習慣了擠公交地鐵,習慣了晚歸。卻怎么也習慣不了枯燥和心里的空洞感。
每天打開電腦就是回郵件,不斷的回。不能停,停下來就會加班到很晚。我不習慣沒有語法的英語句子,不習慣像機器一樣的刷評論。我每天都在思考,這樣的工作究竟有什么意義?促進國內(nèi)經(jīng)濟增長,拉動內(nèi)需?抱歉,我想不到這么遠,也不愿意做這么大一個理想建筑背后的小小螺絲釘。我看不到希望,每天只是麻木的回復。我找不到我的成就感,我只是像個機器一樣工作著。
就如同流水線上的工人,麻木的操作著,麻木的賺錢。所以我勸不了自己,什么鬼樣的21天效應,我怕自己變得麻木,變得失去生活的激情。
哪怕今夜仍然只能擠在這個充滿異味的小客房里,也不管不顧的辭了職。只為,活的不麻木,不為錢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