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咨詢關系中、在教練對話中、在管理工作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為了提高對話的效果和質量,接觸學習了大量溝通的方法和策略。為什么溝通方法是好的,有時候感覺卻無效或者無力?
問題在于,溝通雙方沒有建立良好的關系。
良好的關系包括:信任、理解、真實、內心有意愿溝通。良好的關系----親和關系,正是所有有效對話的核心所在。
有親和力的人,會很容易和人建立心與心的直接鏈接,人們容易對有親和力的人敞開心扉。有親和力的人,你會感覺對方非常理解你,知道你在想什么,你可以感受到安全、尊重和同頻。因為對方愿意去體驗你對世界的看法。
一切溝通先有理解,才有可能進入深層思想交流,才能啟發內在智慧。道理講的再好,再正確,對于不想聽的人,只是噪音而已。如何建立親和呢?
1. 與溝通者進行行為和語音語調匹配。人們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人類情緒腦喜歡同一性,如果跟與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情緒腦會感到舒適。和對方采用相同的姿勢,調整語音語速與對方同步。這樣,親和關系會逐步增加,慢慢接近更有能量、更有資源的狀態。
2. 與他人連接時,注意對方是傾向于“聽覺、感覺或者視覺”。盡量用對方的體驗方式表達和對話。
3. 使用語言柔順劑。在提問和溝通之前創造一個放松的環境,以免激起他人自我保護。語言柔順劑會表達我們對他人的尊重。使用柔順劑,會讓對方情緒腦減輕威脅感。例如:“你介不介意討論一下對……看法?”“你剛才的談話使我想到……”
4. 回放對方的談話信息。回放是總結對方談話的關鍵點,要用他們自己的語言和詞匯,這樣對方會感覺你聽到了、聽懂了他所說,也非常用心在聽關鍵信息。例如:“你剛才說到……我這樣理解對嗎?”“我聽到你說……我說的是否全面?”
5. 說明提問或者溝通目的。指出你為什么會這么問,或者你為什么會這么說。例如:“為了澄清這個信息,我是否可以問一個問題?”“為了解除疑慮,你是否方便告訴我……”
當然,要注意,你的意圖在于建立深層親和,而非掌控對方,或者從對方那兒獲得利益,因為對方心靈可以感受到你的動機。也不要利用親和,將觀點強加于人,也不要試圖告知、建議、改變對方,否則建立不了真正的親和。
你覺得自己親和力如何?你又計劃如何提升呢?
百天寫作第84天。《被賦能的高效對話》再次閱讀,第一章筆記整理加上自己的思考。
早就知道的知識,需要不斷練習強化,轉化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