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輕云淡】20171020《書語者》學而思喚醒D6/23
父母太過鄭重的架勢往往會嚇壞了孩子,而且還會讓他們知道自己“缺乏學習。”隨手拿一本書給孩子,自然而然的進入書的海洋中,千萬不要過猶不及。身教勝于言傳。要學會很自然的去影響孩子,讓她積極,主動,自覺的愛上閱讀。很幸運在寶寶這么小的時候知道這些。閱讀帶來的應該是快樂而不是考核。給寶寶一定程度的自主權,會增強她的自信心。使她對閱讀的興趣得到回報,并培養正向的閱讀觀,沒有自主權的讀者是沒有熱情和動力去讀書的。不要太過于精于求精,往往會忽略了學習的本質。現在回過頭想想真的是這樣,給寶寶訂的巧虎每個月適合她的繪本和玩具,幾乎都是當月不感興趣的或許是看不懂不會玩。但是過了兩三個月之后就很愿意看了,玩了。而且都是自記主動去看的,雖然不認識字,每本的內容卻都很熟悉呢。看完就把書合上說“看完了”。很自豪的感覺,這就是成功的體驗吧。
發展型讀者-和騎自行車一樣,與其磨破嘴皮講解,不如行動起來再說。
休眠型讀者-耐心用心的研究孩子的每一個喜好背后隱藏著的需求和興趣,先不論它本身是不是你作為父母喜聞樂見的。
地下型讀者-不要擔心孩子看不懂,帶他們去圖書館吧,逛街之前未必,需要有目標。
馬克吐溫說:不讀好書的人比不會讀書的人好不到哪去。讀經典,重三觀。
卓有成效的學習所需的條件:侵入-示范-期望-責任-應用-不求完美-反饋-積極參與。書必須無處不在且有機會每天閱讀。認識文章的結構和特點,知道如何利用這些文章實現不同的目標,以及在字里行間獲取信息。無論明示和暗示,讓孩子們知道你相信他們能完成閱讀任務。給予中肯與及時的反饋,通過經常的交談,閱讀反饋以及討論等肯定他們的進步。要自己能夠發現閱讀對自己的意義,相信自己有能力能做到,還可以不在成績的重壓下讀書,并且有自己喜歡,尊敬,信任和想模仿的人做閱讀的榜樣。我們家爸爸很少讀書,每天早出晚歸的沒有看書的時間。還好我喜歡看書,希望能影響寶寶自然而然的,積極主動自覺的看書。